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編讀手記
記者跑在前線緊抓真實的情緒呈現,讀者在螢幕背後捕捉細膩的地方感受;記者與讀者,那些思想掙扎經沉澱後在這裏被記錄下來。
給K的回信:誰來決定智識的邊界
個性定製將喜愛的新聞送到身邊,滿足之餘卻又隱隱不安,演算法影響認知的邊界,片面的消息讓人蒙蔽在舒適圈,我們要怎麼辦?
給A的回信:我們都不是孤獨的上校
編者按:端上線一週年,我們向讀者發出邀請,希望在世界各個角落讀端的你寫信給我們,告訴我們你所生活的世界,你理想...
言論械鬥的年代,用文字搭橋
訊息洪流奔騰的時代特徵,人人皆可發言的媒體環境,本土立場分明的認知部落,我們需要怎樣的評論?文字搭橋,能否讓兩岸三地看清彼此,理解漩渦?
評論|
今天,媒體人要贏的到底是什麼?
政治壓力與數位衝擊,如何同時打贏這兩頭巨獸?單靠前線新聞工作者的熱誠,可能嗎?
給台南的W回信:像一塊頑石
編者按:端上線一週年,我們向讀者發出邀請,希望在世界各個角落讀端的你寫信給我們,告訴我們你所生活的世界,你理想...
光明不是由黑暗定義的
許多個深夜,編輯稿件的時候,我會聽到自己內心的憤怒與糾結,新聞價值與現實壓力的較量和權衡。用更廣闊的視野,冷靜看待和記錄中國,是我們面對黑洞的責任。
五幅圖告訴你:香港媒體玩完了?我Sh*t!
世道如此,媒體人更要鼓起勇氣,大聲說 “Sh*t !”,其實是不認命,不妥協!
有顆訓練員的心,處處都是小精靈?真實世界可能剛好相反
國際新聞形勢愈烈,但「難民」、「穆斯林」、「伊斯蘭國」這些慣用關鍵詞早就射不準事件的靶心。如何與心中的偏見做鬥爭?
我是小端,你們都是我的新嫁娘
埋首社交媒體案頭,為他人做嫁衣,這工作到底是怎樣呢?社媒作為事實上最有話語權的網絡平台,與今天媒體生產者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二十多年過去,紀實攝影我們還在說《人間》?
端嘗試用「距離」體察影像:盡量接近新聞的人和事,聽他們説故事,然後輕輕走遠一點,去觀察,或許加一點想法,或許像根本不存在於現場,然後拍攝。
如何在輪轉不息的新聞世界,製造文化小飛艇?
原本海納百川的香港逐漸逼兀,用文化的小飛艇能夠超越藩籬,帶領人重新認識包容嗎?
可以告訴我,你口中的「台獨」是什麼意思嗎?
如何談論兩岸關係,是政治文明的一帖試劑。這原本、也應該是平心靜氣對話的課題。可惜在現實輿論中,它調動起的腎上腺素往往多過腦細胞。
1
...
10
11
1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