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端,你們都是我的新嫁娘

埋首社交媒體案頭,為他人做嫁衣,這工作到底是怎樣呢?社媒作為事實上最有話語權的網絡平台,與今天媒體生產者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呢?
小端除了日常發佈工作、公關、聯絡,還需要時刻留意海量的新聞信息輿情。
編讀手記

2015年7月30日,端傳媒的Facebook專頁在面書上開張。這個早產兒,比端傳媒正式上線早了4天。

「小端」是端傳媒的第一張臉。

傳統媒體的社交媒體編輯不受重視,是整個華語新聞圈的共同趨勢。

一方面,媒體依附於社交媒體,在華語世界也不過這短短數年之間的事,大多數新聞人的心態並未調整;而即使有所調整,重視的也是平台績效而不是背後的人。

「社媒小編的工作無非複製粘貼,與網友插科打諢,只要隨時在線當當搬運工即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這是最常見的對於社媒編輯的工作理解。簡單來說一句話,「為他人做嫁衣裳」。這一年來,我日日坐在辦公室,偶一抬頭,放眼望去,滿屋同事都是比我光鮮亮麗的新嫁娘。但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到底是如何呢,社媒作為事實上最有話語權的網絡平台,與今天媒體作為內容生產者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呢?

與大家想象的,機械而富有秩序的發帖工作不同,一年前擺在小端們面前的,是一片空白。一切都要從零開始。首先你要註冊一個到多個Facebook、twitter、Youtube、微信、微博、知乎賬號;其中有些需要做機構認證,與這些網站公司文書往來,流程繁瑣。打通了各個平台之後,終於,每一個賬號都要開始運作了。

下一個問題就是:每天什麼時間發佈內容?發佈多少內容?什麼時間發佈什麼內容?對外部來說,小端需要依靠數據監測和分析,研究什麼樣的時間、什麼樣的內容最容易被強大的社交媒體演算法真實推送到讀者面前。對內部來說,這又是微妙的協調過程:由於社交網絡已經成了網媒最重要的曝光及流量平台之一,對每個內容製作者來說,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同一天內最早出現在讀者前面,可以在讀者的時間線上停留時間久一些。儘管,從數據上來看,晚上才是社媒上真正爭搶頭條的高峰時段。

切割完想象中的讀者時間,接著要塑造想象中小端的形象。

而與網友聊天對答,似乎簡單,但「小端」應該說什麼?不應該說什麼?小端的人物性格是怎樣?讀者質疑你,你怎麼回答?網友罵你,你怎麼回答?這些都需要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小端每一個寫下來的字,都代表著端傳媒直接傳遞給讀者的印象;而端傳媒希望呈現的形象,又與現時存在的多數與民同樂的傳媒很不同:你不能放開手腳走過於俗氣的路線,但又必須足夠幽默有趣,你必須情緒敏感,對公司希望呈現的氣質有足夠的拿捏。

奈何外界對於端傳媒的印象和理解,有太多我們不可控制的刻板力量,斷非一個小端可以左右。於是,小端在社群上從來都是腹背受敵,繁體字罵你是紅底黨媒抹黑,簡體字罵你是西方美狗抹黑,總之講不出他們滿意的話,就是抹黑抹黑抹黑,如同網上大多數試圖就事論事的人一樣。絞盡腦汁,面紅耳赤,最後小端只能假裝大度,笑臉了事。

小端的形象亦同樣面對來自內部的挑戰。幾十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小端。希望TA「萌」還是「端莊」,「接地氣」還是「高冷」,眾口難調,又人人都想說話。在這些話語和建議的鋼絲上遊走,向蛔蟲一樣拿捏「老端」狀態的,也是小端。

做嫁衣的日常

在完成了基本結構的搭建之後,小端開始進入日常的運作。小端的日常工作包括「內容」、「公關」和「聯絡」。

內容主要指新聞內容。

如今這時代的社媒編輯,往往在真正的新聞第一線。你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知道中港台外的時政、文化、社會…所有範疇的所有新聞。並且,你對於新聞不能僅停留在「知道」的範疇,這樣便會落後於你的讀者;你必須同時了解文翠珊的政治性格、新界西各名立法會候選人提名資格背後的事件脈絡、火燒車事件背後的兩岸爭議,以及《綠豆》為什麼那麼多人討論等。(試下,能不能全部馬上回答?)

除此之外,小端還需要但不限於以下技能:

1、小端需要每天閱讀端傳媒上的所有長篇文章,提煉要點,然後在各個社交媒體上發佈。所以中文要好,是小端的基本功。

2、端傳媒主打深度報道,但即時新聞是媒體無法丟下的責任,這責任往往落在小端和負責每日新聞的少數同事身上。在關鍵時刻,每一個小端都要是一個新聞編輯,需要有短時間內迅速寫出一條數百至千字即時新聞稿的能力,而且下班時間也能隨叫隨到。

3、網絡傳播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新」聞傳播的常規,太陽底下無新事,很多新聞事件發生時,往往也是歷史回聲響起的時候──端看你是不是有足夠的敏感度,可以聽到。小端也是這個屏息靜氣聽回聲的人:在某個話題成為網民熱議的時候,小端可以迅速找到同事們以前發佈過的專題、調查,對同一類話題做重推回顧:例如在迷你倉大火,消防員的工作成為全民關注時,我便記起去年天津爆炸期間同事曾有一篇專訪香港消防員的文章;而在近日有北韓學生來港脫北,我們就發佈了2015年曾做過的重磅脫北者專訪。同事常常開玩笑問:論端再活多久,小端對文章的記憶內存會滿額溢出?我也很好奇,比如五年之後,我和端都會是什麼光景。

4、小端還需要在以上日常發佈之外,寫一些長度不短、但只在社群媒體上發佈的內容,例如「小端網絡觀察」「端講堂」和「小端的編輯部手記」等。

由於上述內容方面的需求,「小端族」與其他可能更多有市場或者社媒管理背景的社媒小編不同,小端需要更多的新聞專業背景。

而在「公關」方面,小端是推銷員,更是救火員。app開發了新功能、老端搞了論壇講座、某個商務campaign新項目,到底以什麼方式,才能讓這些乾巴巴的信息在網上存活下來,有人願意看,還願意討論呢?不到一歲的小端,從一片空白一點點摸索起。而如果出現公關災難時,小端更需要根據網絡情緒,參與擬定道歉或者聲明。那可真是一字一句都如履薄冰。事業初創,傲嬌如我,竟在短短一年內道了比一生還多的歉。

「聯絡」方面,則主要是讀者互動。小端這時又化身客服專員,每日回應信箱里海量的讀者留言,並要反饋讀者意見給相關編輯,成為讀者與老端之間的搭橋者。

如今,公司運作日趨常態,社媒也在開拓新疆土,如何從單一發佈渠道慢慢分為幾個不同的有人格、有趣、有分眾的社群。要不要開個直播賬號玩一下?要不要在網站開設小端專場?有更多的東西從一片空白試起。

以上便是小端的日常。小端族人不多,3人而已,但成分非常多樣,有土生土長的香港小端,有來自中國內地的小端,也有在台灣遠程連線的小端。所以讀者有時會在小端的回應中,見到不同的語言風格。小端個個身懷絕技,如今他們都在英雄背後隱去姓名,在24小時的讀者時間線里,縫製新嫁衣。

這樣的小端,你滿意嗎?有什麼想對我們說的,就給小端寫封信吧。

新的一年,從新聞信、社交網絡、APP,繼續關注我們。

訂閱端newsletter

下載端APP

關注端Facebook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4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端传媒,真正的新闻媒体。现在这娱乐至死的年代,能遇见你,实乃大幸。加油。

  2. 小端很辛苦,但推文質量確實參差不齊,好些次點擊內文發現和推文介紹出入很大。找文章賣點和亮點沒錯,但也要找得准,有時候感覺小編沒怎麼看內容。另外個人覺得賣萌撒嬌最好適可而止,很多時候讀者真的只是想對文章內容有基本判斷,花哨東西太多適得其反。

  3. 端传媒是过去一年中最大的惊喜!

  4. 谢谢你们!非常好的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