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端上線一週年,我們向讀者發出邀請,希望在世界各個角落讀端的你寫信給我們,告訴我們你所生活的世界,你理想中的自由生活。邀請發出以來,我們收到了許多寶貴的分享,那些最真實生活中的困境和求索,並不是戲劇化的新聞世界可以歸納,值得更認真的傾聽,也值得更多人一起思考。於是我們決定,常設「小端信箱」,會邀請端傳媒的編輯、作者,或者神秘的特約回信嘉賓,給認真的思考以認真的回應,並在經過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分享給更多的讀者。也歡迎你繼續給端寫信:editor@theinitium.com,和我們談談自由,談談世界。
小端信箱001:給端傳媒的一封信
先恭喜端一週年了!
我是W,住在台灣,來自台南,今年升上高中一年級。因為是個學生,所以對於嚮往的自由生活大多還集中在校園吧!我對台灣的教育制度有很多不滿。我讀的一所國中與高中合並而成的學校,我愛這間學校,在我國二時就打定主意要直升到高中部。然而在2015年的暑假後,有件事徹徹底底衝擊到我對教育、學習的價值觀:學校換了董事會。
或許您會覺得這根本沒什麼,但董事會換成了一家補習班,知道這件事時我十分難過...補習班加入後學校開始有些專門教補習班的人進來了學校……以前學校老師上課時,會和我們講講生活的瑣事、一些人生的道理,下課時也會留下讓我們問問題。這些都不是老師的職務,但我們學校以前的老師就是如此,他們當我們是朋友、家人
不只教導知識,更教導禮儀、態度、生活的道理。在他們的話語中,有愛。
可是部分補教老師上課會嘴砲(抱歉有點難聽,意思是用尖酸刻薄的話嗆學生)、講課只講考試會考的(對,台灣目前的制度還是考試,但學校老師會仔細解析,教我們「思考過程」,可是補習老師只會教我們怎麼「背答案」)、不準問問題(這真的很過分)、下課就一溜煙走了……抱歉我應該客觀,但我實在想不到優點。我很難過、憤怒……但我無能為力,我想改變點甚麼,我想對抗,但沉重的課業以及家庭經濟負擔讓我只能乖乖讀書,拚獎學金(私立學校的學費很貴)。
國三時,有些同學告訴我該走了、離開吧、外面有更適合我的環境,但我選擇留下。時間回到2014年,國二時,我們一群想改造校園、社區、台江的夥伴們成立了台江社。我們做了很多事情,參與社區大學台江分部的人文營,思考如何讓台江變得更好,並付諸行動(例如:在營隊結束後,學長、姊們做了淨堤活動),參加青春夜行(繞著台江走30公里),認識在地......很多很多,也使我更愛這片土地。這也是我理想中的自由學習方式,讓我們從做中學,讓我們有很大獨立思考空間。如果我們向老師求救,老師也只能指點,剩下的還是得自己思考。
可惜……台灣的教育背道而馳,再加上補習班進入學校,更以"升學"為考量。而我被編進"醫科班"(哈,補習班的目標夠明顯了吧),壓力更大、課餘時間更少,另外因為家庭經濟因素,我得保持在一定名次才有獎學金。家人也說"考不好,就退出台江社。"我沒什麼好說的……家人辛苦賺錢,也捨不得看他們難過。當初為了台江社,我才決定直升高中部,但現在變得如此,卻與初衷背道而馳……
下星期就是暑期輔導了,心情十分忐忑不安。謝謝端給我這個機會抒發我的感受。我希望端能開一個教育的專欄,專門寫教育改革、現況、願景等,讓更多人知道教育制度的重要。
記得成立台江社的老師說:「台灣的選舉中,關於教育的政見不多,就因為你們不是選民啊!」聽完不禁笑了,但又很無奈。我只是個小小學生,很多事情還不了解,問我教改怎麼改,老實說,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思想不改,制度再如何變都沒用的。
謝謝撥宂讀完這封信和我的故事,加油!
來自台南的W
給台南的W回信:像一塊頑石
W你好:
估計你現在正在參加暑期輔導了吧,希望你還順利。
明白你因為台江社的朋友和老師,留在同一個學校繼續升學,我自己當年也是這樣呢。讀書期間,覺得學校就是世界,因為喜歡當時的班級和老師,到中學三年級的時候,不少同學都選擇考本地當時最好的學校,我沒有,還是留了下來。
我比你幸運,沒有遇見換董事會這種令學校性格大變的事情……但也和自己讀其他中學的同學,在三年之後,因為不同的學校風格,有了相當不同的際遇。
回頭看12年前這個選擇(天呀,已經這麼久了!),也給我的性格留下別的影響,就是持續性地不擅長、不喜好競爭,在大學及工作後,也造成不少困擾呢。所以你要問我,當年是離開舊學校好,還是留下來,要怎樣對待那些無法預測的選擇和命運,我真的說不好。沒有什麼選擇就是完全正確的,或者完全錯誤的,越長大似乎越是這樣。
你遇上無法佩服的老師,又為了繼續留在能付出行動的社團,必須要保住獎學金,這樣真的不容易。現狀會一下子改變嗎?彷彿也不會。讀你這封信的時候,我想起自己喜歡的中學老師,是我見過最聰慧善良的人之一。有一次,不知怎麼的,學校突然要拍一個宣傳短片,就是那種講師生和諧的無聊作秀東西。反正學校就帶著一些人突然衝到我們班來,然後這位老師就被要求示範講講課,我們則要裝模作樣回答問題什麼的。這樣假模假樣十幾分鐘之後,宣傳小隊的人終於走了,老師也擦乾淨剛剛黑板上的字……一邊擦,她一邊轉過頭來,突然對我們吐了吐舌頭,狡黠一笑。我們也都跟著笑起來。對於剛剛的一切,她什麼也沒有說,但大家都知道,她其實告訴我們:雖然我們剛剛有表面上服從學校,但不要把這種東西當一回事,我們才不認同這種做法呢。
我後來遇到許許多多處境,都和高中的這次情境很像。我的意思是說,當暫時還沒有辦法做出突破性的改變,比如現在的你無法轉學,或者一面心疼父母辛苦的工作,一面又不盡然認同他們的要求,或覺得自己不被理解的時候,這時候也許需要一點那種「吐舌頭」的舉重若輕,這需要很多的力量、耐心,也要有一點幽默感。不容易,但也不是那麼的難。「有時候你以為那些堅持到最後的人,其實不過是比別人多堅持了兩、三秒而已,」曾經有一位工作上的前輩在困境時,這樣鼓勵過我。當然,這種堅持往深了想,還要去細細分辨到底是歷練,還是妥協,是以退為進,還是阿Q精神……表面上看來相似的一個行動,背後的含義可能千差萬別,孰是孰非,孰真孰假,只待個人自行判斷罷。
端現在還沒有教育版,但有一些關於學生和教育的文章,雖然對於你來說,可能細緻度還不是很夠,但你可以搜搜看。網絡上應該還有一些獨立媒體,會有教育類的報道,如果你搜索到你覺得可看的相關媒體和文章,也歡迎推薦給我們。
我認同你說的,思想不改,制度再怎麼改都沒有用。影響人們思想的,除了媒體,其實文學、藝術、電影、音樂、建築、自然……一切美的東西都能幫助人變得更敏鋭、獨立。前段時間有個台灣作家來香港,叫吳明益,他說,教育常教我們怎麼成功,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的人生裏起碼70%都是困境和失敗,教育應該更教我們怎麼和困境相處。最近台灣出版兩本書我想看,都和人如何面對困境有關,一本是新經典文化的《鷹與心的追尋》,另一本是啟明出版社的《史託納》。《史託納》我以前讀過簡體版,這本書被稱為蒙塵五十年的經典。紐約客曾經撰文分析過,說美國人太習慣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這樣的英雄,Stoner這樣看起來庸碌的主角太不對人的胃口了。我看完的時候想,世人大多讚頌「像一塊滾石」,偏偏Stoner是「像一塊頑石」,不討好,但我很久沒有讀過無論順遂和叛逆,都這樣扎實得不摻一點水分的角色了,也很難得。
我的老師畢業時給了我們兩個建議,多讀書,多鍛煉身體。這話轉送給你。睏倦的時候,去台江邊走走,希望河水會給你安慰。
寫太多了,就這樣吧,盼一切順利!
在端工作的F
不論成功或是失敗,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