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new

青山「倫鎳風波」後續:英高院判倫敦金交所有權取消鎳交易|Whatsnew
2022年涉及港交所和青山集團的「倫鎳風波」,是電動車轉型時代資源生意的一個縮影。

北捷潛水夫症工傷者終獲賠償,仍持續面對生活難題|Whatsnew
週期性疼痛、高昂的治療費用以及健保的不確定性,仍然是他們須持續面臨的問題。

台灣大選動態:吳欣盈嗆記者;趙少康續亡國論;免術換證爭議|Whatsnew
今年的社會背景和環境下,曾經念念在茲的問題與答案,是否還能說服選民歸隊投票?

俄國判LGBT運動為「極端主義組織」,加強打壓性少數群體|Whatsnew
入侵烏克蘭後的幾乎所有公開發言中,普京都會強調戰爭一旦失敗,俄羅斯的「傳統價值觀」就會崩潰。

周庭稱已赴加拿大升學,決意不再返港向警方報到|Whatsnew
周庭時隔兩年半更新社交媒體,指離港前獲發護照前提乃跟國安「返大陸」。

美國汽車工人大罷工勝利,但亦有重要訴求未能實現|Whatsnew
投票期間工人們仍然爭論不斷。新合同在工人中的投票通過率也並不算高。

緬甸內戰或至轉折點:軍政府漸入下風但加強空襲|Whatsnew
11月的戰事意味着反抗武裝和軍政府的關係出現了逆轉,前者轉入大規模進攻,而後者開始進入防禦。

100%可持續燃料航班首飛,航空業減碳有希望嗎?|Whatsnew
若要生產足以實現英國2050淨零排放的戰略的可持續燃料,大約一半的英國農業用地要用來種植原料。

網絡觀察:努力還房貸又遭地產商毆打,鄭州夫妻引網民共情|Whatsnew
「亮亮麗君夫婦」事件的網上討論,延伸向了質問「中國夢」是否未能兌現。

德國或停止從土耳其引入伊斯蘭教士,改為自辦培訓|Whatsnew
德國政府已經對德國境內的清真寺和伊斯蘭教採取了更多的管理措施。

中國房地產流動性危機加劇,政府終提多舉措救市|Whatsnew
新一輪救濟措施不僅事關房地產業的流動性危機會否外溢,也攸關中國政府是否能繼續維持民衆的信心和社會穩定。

中國呼吸道求醫爆滿:疫後「免疫落差」疊加「兒科荒」|Whatsnew
大量兒童有一段時間沒有接觸到這類病原體,從而在疫情控制措施解除後出現了多種病原體的集中、連續爆發。

第六十屆金馬獎出爐,跨地域、跨文化角色增強,中國大陸討論兩極|Whatsnew
賽果體現更廣闊的亞洲視角,頒獎嘉賓陣容也呈現台港日電影人共襄盛舉的畫面。

荷蘭來信:極右翼勝選,反移民浪潮與住房危機合流|Whatsnew
荷蘭政壇在過去25年間一直在有意無意地迎合極右翼選民,如此做的政客們卻常常宣稱,這樣做正是為了擊敗極右翼政黨。

郭台銘「選擇成全」退選,四腳督如夢一場|Whatsnew
雖然比2019年更接近他的總統夢,郭台銘卻在離夢想更近一步時,黯然退出這場大選。

「政治金童」趙少康任副手,侯友宜登記參選稱等柯到最後一刻|Whatsnew
侯友宜出身自嘉義,代表本土藍,與濁水溪以北擁有高聲量的趙少康形成分工。

財閥世家吳欣盈任副手,柯文哲登記參選稱仍會與藍營合作|Whatsnew
柯文哲指六點協議仍然有效,只要「理念相近、志同道合」,都願意替其輔選。

下次大流行病,世界準備好了嗎?獨立監測報告指不容樂觀|Whatsnew
「如果沒有具體的融資和監測承諾,未來幾年的備災能力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藍白合火藥味中不歡而散,「桶箍者」郭台銘迎「無言結局」|Whatsnew
五人對話就在你一言我一語鮮有交集下逐漸出現歧異,最終以詭異的方式突然劃下休止符,眾人在火藥味中不歡而散。

習拜會後再度示好商界,Mastercard獲中國清算業務許可|Whatsnew
結算業務的放寬和新設立的中央金融委員會開始運作基本同步。

緬北「反詐反政變」戰火燃至中國邊境,緬中關係是否生變?|Whatsnew
緬東北的變局,是緬甸各地戰爭烈度升級一部分。「反電詐」,也許更多是為了「師出有名」的宣傳。

「戰貓」蕭美琴任副手,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出爐|Whatsnew
有著深耕地方的基礎,又有出眾的外交長才,是賴清德屬意蕭美琴為副手的原因。

馬遠布農族要求台大返還盜掘遺骨,校長拒出面,警方阻攔族人抗議|Whatsnew
這起事件源於63年前的台大學術單位對原住民遺骨的偷盜行徑。

愛丁堡大學返還台灣原住民族頭骨,流落在外150年創國際首例|Whatsnew
牡丹社頭顱遺骨返還案例,可以作為重新反思殖民歷史、族群文化傳承、傳統知識保存與再現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