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十歲了,邀請你填寫 2025 年度用戶調研問卷,讓我們更了解你的需求,一起走向下一個十年。
- 完成問卷即可獲得十週年電子書、年度調研視覺化報告
- 前 100 位完成的讀者,將獲得「一年份尊享會籍」或等值禮物卡。
- 隨機再抽 100 位用戶贈送相同福利。
台灣罷免多名立法委員的投票日將於7月26日舉行。在選前最後一週,全台各界人士陸續公開表態,從前總統、企業界人士、多個NGO組織,到社群網紅及市井大眾,皆針對此次罷免行動公開發言、表達立場,呼籲選民出門投票。支持與反對罷免的聲音正在台灣各大網路平台與媒體擴散,引發輿論關注。
2024年總統大選過後,民進黨破除歷史魔咒,史無前例的由賴清德連任總統,立法院則呈現三黨不過半且朝小野大的情形。自2024年2月本屆國會開議以來,因著這樣的局勢,許多爭議法案在藍白聯盟的人數優勢下,迅速三讀通過,導致國會衝突不斷。
2024年底,因著國會職權修法、憲法訴訟法、選罷法以及中央政府年度預算等爭議事件,台灣各地公民團體陸續啟動罷免行動,希望透過罷免改變國會僵局的困境,並於今年5月前陸續完成前兩階段的連署。7月26日,台灣將舉辦第一波的罷免投票,投票結果將決定24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去留。第二波投票則在8月23日,總計7名國民黨立委上榜。2025年的台灣大罷免,將涉及11縣市、多達31名藍營立委的去留抉擇。

百工百業挺罷免
7月21日被譽為「流通教父」的前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深夜發表千字長文分析台灣目前面臨的政治結構變化,率先引發各界關注。
鮮少對政治表態的他指出,2024年總統大選由賴清德勝選,但立法院席次則由藍白在野陣營聯手取得過半,形成權力分立的朝小野大局面。理論上這應有助於制衡,但實際上卻出現在野黨挾人數優勢推動與民意背離的法案,破壞程序正義並動搖社會穩定。
他更指,部分政治勢力與中國立場曖昧,透過立法權操作輿論、改寫制度,已對台灣民主根基構成挑戰。
徐重仁表示,這次罷免投票是人民合法監督不適任立委的機會,呼籲以制度內方式回應體制風險。他也強調,不應落入政黨對立泥淖,而應從更高的視野思考,民主與自由非自動存在,台灣作為亞洲少數民主社會,更需積極守護。他呼籲所有公民行使選舉權利,用行動表達對體制的信任與期待。
此外,家鄉在花蓮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於7月21日則表態支持罷免花蓮立委傅崐萁,並親自參與罷免活動。期間,他提到自己對花蓮大地震捐款的爭議,被花蓮縣長徐榛蔚與其丈夫傅崐萁駁斥並提告。童子賢23日出示捐款收據回應。雙方你來我往持續成為大罷免的焦點。
罷免行動前最後一週,社群平台Threads上掀起關鍵字「百工百業挺罷免」風潮,來自教育、媒體、學術與科技業的從業人員紛紛以自身經驗發表貼文,訴說對此次罷免案的支持理由,形成了「各行各業的政治出櫃」奇景。

一名國中教師在貼文中表示,雖然在校內身分需維持行政中立,無法公開表達個人政治立場,但其作為教育者,仍致力於培養學生具備媒體識讀能力與法治觀念,鼓勵他們關心公共議題。
另一名電視媒體從業人員也分享,原本認為支持罷免者已眾多,不差他一人出聲,但受到罷免志工長期奔走掃街、發傳單的行動打動,決定公開聲援,貼文獲超過2萬人按讚。
另一位陽明交大兼任助理教授則提到,面對當前政治情勢,他作為一位教育者與父親,無法對國會的運作失序與政治權力濫用視而不見。他指出,「罷免是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並批評毀憲亂政、預算刪減、親中傾向等現象違背台灣的根本利益。他強調,「我站出來表態──我,挺罷免。挺真正屬於人民的台灣。」
文化與演藝界亦有多位人士公開支持罷免,金馬影帝莊凱勛以「土地」、「自由」為主題呼籲選民行動。他表示,民主得來不易,不能視為理所當然,「用你的選票讓台灣持續飄揚自由的氣息」,並以「為了下一代」作為訴求,呼籲民眾進行政治上的「斷捨離」。
國際學者方面,日本政治評論家小笠原欣幸也對罷免行動給予高度關注。他指出,罷免投票即將舉行,雙方陣營皆展開最後訴求。國民黨在多地舉辦大型反罷免集會,而支持罷免者則透過Threads等社群平台發起「百工百業挺罷免」行動,引發熱烈參與。
小笠原觀察,這波社群風潮與過去針對美中政策爭議的輿論形成模式相似,反映出台灣民主社會中網路世代的政治參與力。他分析,目前罷免與反罷營皆無絕對優勢,結果將於最後三天見分曉。
前總統蔡英文23日也透過社群媒體發聲表示,近日在各地發起的罷免行動是一場公民運動,感謝所有為國家與民主努力的公民團體。她指出,這些行動喚醒了許多人一同參與「珍貴的公民課」,證明台灣的民主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實踐。蔡英文並宣布,將於7月26日以公民身分投票,表達對這場公民運動的肯定與感謝。

反對聲浪亦公開表態
在罷免投票前夕,亦有多位文化界人士與中國官方對此議題表達關切。部分反對者聚焦於制度穩定、程序正當性與罷免門檻過低的問題,認為過度頻繁的罷免將傷害民主機制,也可能造成社會撕裂與政治對立。
有「民歌之父」之稱的台灣音樂人楊弦,近日發表原創歌曲〈4分之1的荒謬〉,藉由音樂反映其對罷免制度的質疑。他指出,目前台灣罷免門檻過低,只要該選區有四分之一的選民投下同意票,且超過反對票,即能罷免一位立法委員。
歌詞中寫道:「你說這是人民的選擇,可為什麼聲音只來自四分之一?那群坐在背光裡操盤的人拿著政權,劃著我們的名字。他們不是選票裡的承諾,卻能決定誰該走,誰該留。」楊弦指出,現行《選罷法》自2016年修法後,第一階段連署門檻為選區人口的1%,第二階段為10%,進入投票階段後僅需四分之一有效票數即達成罷免,可能造成少數人決定多數人命運。
資深藝人李明依則在社群平台發文,明確表示反對此次罷免投票。她寫道:「選輸了你們就搞罷免,這是什麼民主大退步?等你們真的一黨獨裁,殺人就完全不用判死!」她主張,政黨競爭應透過選舉制度表達,不應以罷免作為延長政治戰場的工具。

李明依長期公開其政治立場,曾於2020年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中表達反對,當時即引發社群爭議與批評。她認為,民主社會應能容納不同聲音,若只接受單一觀點,將失去言論自由與政治多元。
此外,BBC與路透社等國際媒體也關注本次大罷免以及中國的態度。路透社於7月22日刊登的報導認為中國支持國民黨。國民黨則否認與中共有任何合作,罷免與中國無關。
中國國台辦在7月16日例行記者會中,對此次台灣罷免行動表態。發言人陳斌華指出,此次罷免動員與所謂「團結十講」活動中,充斥「謊言與欺騙、敵意與挑釁」,並形容罷免發起者為「和平破壞者」、「戰爭販賣者」與「麻煩製造者」。陳斌華表示,儘管罷免案尚未達到公投層級,但在兩岸關係上已構成政治挑釁,恐封殺未來交流空間。
陳斌華亦提及近期兩家日本大型企業自台灣市場撤資,分別為三越伊勢丹釋出其持有的新光三越股份,以及伊藤忠商事出售台北101相關持股,藉此佐證台灣政局不穩可能影響外資信心。不過,亦有分析指出,日本企業此舉是因日本經濟疲軟,要將現金流回到日本,與罷免投票無直接關聯。
又不是沒有罷免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什麼人會被罷免什麼人不會大家心中都有數。不用斷章取義什麼25%出來混淆視聽。
1/4的荒謬
作為不熟悉台灣的香港人,聽起來還以為真的很不合理,為何1/4票就足夠。
但原來還要贊成票多於反對票,那就很ok呀!
藍白又在亂說!媽的
我还以为能出现馆长呢,哈哈
> 史無前例的由賴清德連任總統,立法院則呈現三黨不過半且朝大野小的情形。
這邊應該是「朝小野大」。
謝謝讀者指出,現已修正,再次感謝。
感謝端,終於做出了平衡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