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十歲了,邀請你填寫 2025 年度用戶調研問卷,讓我們更了解你的需求,一起走向下一個十年。
- 完成問卷即可獲得十週年電子書、年度調研視覺化報告
- 前 100 位完成的讀者,將獲得「一年份尊享會籍」或等值禮物卡。
- 隨機再抽 100 位用戶贈送相同福利。
7月26日晚間7時,全台灣5947處投票所幾乎完成開票作業,台灣政治史上第一次全台大罷免落幕。24席國民黨籍立委加1無黨籍市長,全軍覆沒,沒有一席罷免成功。根據中選會公布數據,罷免總投票率過五成、花蓮投票率更超過六成。個別立委投票結果可發現,部分立委相較2024年選舉時的得票數,今天的不同意罷免票數下滑,反映出這些立委過去一年在選民心中累積的不信任感;另外有些立委獲得的不同意票,高於去年選舉得票數,也顯示出中間選民投票意向。
一早民眾便陸續前往投票所,但陸續發現不少亂象,像是台中的投開票所,民眾發現選務人員僅在校門口張貼一個投票桶的指示資訊,其投票桶都沒有標示,導致多位選民無法找到正確投票地點而錯失投票機會。也有人到了投開票所,卻發現選務人員找不到民眾資訊,最後發現是在另一處投票,讓選舉人趕緊驅車到正確地點投票。
前總統蔡英文則是因戶籍遷回台北市,和被罷免的立委羅智強在同一處投票。下午1時蔡英文前往大安區投開票所投票,遇到民眾熱情打招呼。對於媒體詢問,這次罷免案是否符合民主正當性、對關稅談判是否有信心、心情如何等問題,蔡英文都笑而不語,完成投票後隨即離開。

不同意罷免票數比當選得票數低顯示選民流失
傍晚4時,各區投開票所陸續開票。投票前被視為罷免指標的台北市立委王鴻薇、徐巧芯,新北市立委葉元之,和花蓮立委傅崐萁,其中以葉元之的票數最為驚險、差距最小,同意票63357,不同意票66917,兩邊差距一度僅差百張選票。
而被視為「仇恨值」最高的徐巧芯,最終投票結果同意票62633,不同意票75401,不同意票數與去年立委選舉得票數89727差了將近一萬五千票,顯示其群眾基礎流失。保住立委席次的徐巧芯隨後也在社群媒體發文「大惡罷終於結束了,賴清德到底準備開始好好做事了沒?要停止鬥爭了沒?」
至於台北市立委王鴻薇,失去的支持者更超過一萬八千票,去年王鴻薇選舉得票數高達105050,今天獲得的不同意票下降至86311。

長期地方勢力與藍營優勢
反觀雄霸花蓮地方政治版圖23年的傅崐萁以其深厚的政治資源,最終拿下65300張不同意票,與去年選舉得票數68786差距不大。未到晚間6點,傅崐萁便自行宣布罷免不通過,隨後受訪時表示:「再度感謝所有花蓮的鄉親,給崐萁更多的時間,來完成我們家鄉所有百姓殷殷期盼的這些重大建設,以及讓偏鄉地方全面落實地方自治。」他也強調罷免之後,總統賴清德應該坐下來開誠布公的和朝野談,「怎麼樣能夠讓台灣在世界動盪中穩定的走下去,為了全台灣2300萬人謀求真正的福祉。」
而過去政治版圖以藍營為主的新北市中永和,這次開出的票數也反映一直以來的政治結構,中和立委林德福,不同意票83862,高出同意票51484許多。同為中永和立委的張智倫,開票時前8000張票多是不同意,不同意票數一路領先,不同意票95319,甚至高出去年得票數89808。他隨後也在服務處自行宣布不通過,「這一年多來不只是感謝中和鄉親,也讓我相當感動,接下來就是下禮拜一繼續開始打拚。」
台中市3名立委保住席次,子弟兵未損,讓市長盧秀燕鬆一口氣,她也強調:「選舉過後,所有從政者更應該不分黨派,努力消除仇恨、修復感情。」台北市屬於罷免激戰區,全力輔選的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這場投票讓大家看見,在台灣理念分歧可以辯論、意見不同可以對話,民主的桌子不會輕易翻覆,人民的眼睛會分辨標籤的真假。蔣萬安也呼籲保住席次的立委,須得要謙卑傾聽、真心理解不同的聲音,「今天在這邊沒有勝利者,只有更大責任。」
細看罷免票數,罷免結果雖全軍覆沒,但票數顯示同意票達原選區選舉人總數25%以上的有7人:王鴻薇、李彥秀、徐巧芯、葉元之、羅廷瑋、傅崐萁和鄭正鈐。顯示反對這些民代的公民不在少數。

支持罷免方呼籲持續監督
在台北市榮星花園現場與群眾一起看開票的「山除薇害」中山、北松山罷團發言人阿美說她看著投影螢幕上的票數都要「心悸」了,雖然最後未能成功罷免王鴻薇,但罷團公民還是會持續與社會溝通。她強調:「今天這場罷免是充滿正當性的罷免、草根性的罷免。」阿美也喊話邀請不同意罷免的民眾,共同監督王鴻薇委員的一言一行,以及她在國會的表現」。
反共護台志工聯盟曹興誠則是在濟南路晚會上發表聲明,坦承結果不如罷團預期,兩項主因包括「中共對台灣長期滲透、統戰、分化的程度,遠大於我們的想像。二是罷團在藍大於綠的選區攻堅,所以當投票率高的情況下,志工的力量拼不過藍營基本盤的動員。」但這次罷免以31比0的成績推進到二階,已經創造了令所有人震驚的奇蹟。

學者分析罷免失利是選民投下「討厭票」
投票前,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以一階、二階連署人數總和,與罷免門檻票數換算,認為至少5席立委處於罷免成功的邊緣,其中包括花蓮傅崐萁和「仇恨值」相對高的徐巧芯、王鴻薇。但票數結果不如預估,顯示國民黨的組織動員能力仍發揮一定效力。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張峻豪笑稱自己選前推估應該能成功罷免5至6席立委,「沒想到是這結果,超出大家推估。」他分析以這次5成投票率來看,可說是「討厭民進黨」與「討厭國民黨」的大對決,「選民對執政黨想翻轉朝小野大的現況覺得反感,覺得執政黨重心放在搞罷免而沒有關注民生,所以投下『討厭票』。」
尤其像是張智倫、魯明哲等幾位立委,這次得到的不同意票數甚至高出去年立委選舉得票數,張峻豪分析:「這些地方之前是有小黨參選分散選票的。這次結果可見之前投給小黨的中間選民,流向了不同意票。」張峻豪說中間選民的投票意向值得深思。

罷免後的挑戰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蕭怡靖也分析,接下來還有8月23日的罷免投票,如果兩次罷免、補選後,民進黨席次仍然未過半,罷免可謂失敗收場。「尤其沒有成功罷免的立委,剩下任期都不不會再被罷免了,他們可能反而有恃無恐。那就要擔心了。」張峻豪也對未來情勢不看好:「這些挺過危機的立委,未來絕對不會給執政黨好臉色了。」
國民黨雖然保住立委席次,但蔡榮祥認為,過去一年的罷免運動中,國民黨在應對上相對「缺乏正面論述」,幾位立委的不同意票對比過去得票也有落差,如何找回群眾,將是未來得思考的任務。張峻豪也指出,這次台中3名立委都是去年當選上的新科立委,度過罷免危機後,「希望他們未來會思考自己在問政上,是否還要遵循朱立倫、傅崐萁等人的路,還是重新思考自己在黨內的角色,以及是否走出自己的新路線。」
另外對於這幾年罷免越來越頻繁的現象,蕭怡靖則認為,罷免是民眾對政治菁英的一種不信任投票,頻繁罷免,那或許得回頭思考,「會不會四年任期太長了?民眾忍不了那麼久,得用罷免來換人?」他強調無論選舉或罷免都會有許多成本,不只是要花費金錢,也會對社會關係造成撕裂。或許可以思考,「要不要像美國眾議院一樣,眾議員任期只有2年,2年改選一次?」

對於罷免結果,民進黨召開記者會,秘書長林右昌強調,罷免是《憲法》所保障人民表達意見的重要方式,「感謝每一位走進投票所的民眾,不論選擇為何,都充分表達了意見,我要代表民進黨,向公民團體表達敬意。」
林右昌也強調,民進黨將會虛心接受結果,所有政黨,「包括民進黨,都能從過程中得到冷靜反思以及重新出發的機會。我們會繼續維護民主、捍衛主權。」審慎反思這次結果,調整步伐。
稍晚,總統賴清德受訪表示,今天的結果,不是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他強調,儘管社會上存在不同立場,台灣人民依然能透過合憲合法的方式表達意見、做出決定。這正是民主台灣最珍貴的地方。投票前多次失言的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則是在新竹黨部向支持者鞠躬道歉,承認失敗並尊重結果。

接著晚間6點50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發表談話,強調「人民用選票證明台灣的民主是成熟的、是偉大的,用選票守護台灣。我們知道任何人不能翻桌重選,不能選輸想要搞大惡霸。」他認為,選舉結果顯示人民選擇安定,而拒絕政黨惡鬥。
他也對賴清德喊話,要他站出來,衷心的向台灣人民道歉。朱立倫表示,感謝台灣人民,「但是我們都知道,8月23日還有7同黨立委的大惡霸。我們衷心希望這場鬧劇到此為止。」
本日投票時因疑似亮票給現場媒體,被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函送台北地檢署偵辦的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則在社群媒體發文點名總統賴清德應下台負責。
對於民進黨遭遇史上數一數二的選舉挫敗,如今的情勢比2008年、2018年的敗選還糟糕,張峻豪表示,賴清德得謹慎思考「少數執政」如何走下去,「過去對國民黨寸步不讓的政策,恐怕得重新拿出來與之談判。」
林德福是永和區立委不是中和區
謝謝讀者指正,已修改。
回到端的報導 這個結果地圖也有點不明所以,信息量極低,最起碼比較一下各選區跟去年大選相比得票率的變化吧……一個標題就能概括的內容用圖,反而是各選舉得票的比例用文字表達……
連續兩屆九合一大選落敗對於民進黨的新生代中生代的培養都很傷。而面對台美貿易協議,如果民進黨不能好好整合府院黨,很可能會繼續生枝節持續失血。這對於賴而言是很嚴峻的考驗。
要找一個民進黨各派系都可接受,威信能比得上柯建銘的帶領民進黨的立委真的沒有這麼容易。
民進黨內部並非沒有聲音反對這麼冒險的大規模的罷免行動,最大的關鍵是柯建銘力挺吧?就算大罷免是民間發起的,沒有執政黨的力挺也發不動,既然柯建銘再三主張大罷免是他發起的,負責任的為大罷免失敗下台也合理吧?為了朝野和諧和妥協的可能,他要是霸著位置不走,也希望賴總統能夠以黨主席的身份要求他辭職離任,要找到沒有被特偵組監聽到關說嫌疑的人頂替他,不會太難
“中心希望” 應為 衷心希望
感謝讀者指正,已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