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

幫中國做「大飛機夢」的德國高科技:是商業雙贏,還是為國際政治埋單?

幫中國做「大飛機夢」的德國高科技:是商業雙贏,還是為國際政治埋單?

被中國國企收購後,他們從一家德國小鎮的業內「隱形冠軍」,一腳踏入了席捲而來的全球高新技術市場「中國競爭力」的漩渦中。

「人權,已成為新的戰場」——制裁過後,歐盟如何看待中歐的未來?

「人權,已成為新的戰場」——制裁過後,歐盟如何看待中歐的未來?

歐盟作出制裁時或許還想政經分開,但中國的報復性反擊,讓中歐間一應議題再難避開人權。

「戰狼外交」的進化?——以近期中國對法外交為樣本

「戰狼外交」的進化?——以近期中國對法外交為樣本

道義感不能代替現實應對,對「一味蠻」的鄙夷不屑,不能遮蔽對「一味詐」的警惕和拆解。

天安門事件後最緊張的中歐關係:新疆問題是否會引發更激烈對抗?

天安門事件後最緊張的中歐關係:新疆問題是否會引發更激烈對抗?

相比對美國有限的反向制裁,中國對歐洲的報復並沒有體現出這種剋制態度,恐怕是中國不認為歐盟有實力制約自己。

【獨家】無人機賣給了新疆武警,一家德國公司的責任邊界

【獨家】無人機賣給了新疆武警,一家德國公司的責任邊界

「要認識到出口或是貿易伙伴正在造成混亂或是侵犯人權,這對很多人而言還是太大、太抽象的一件事。」

中捷關係背後,一位總統和兩位「挑動時局」的商人

中捷關係背後,一位總統和兩位「挑動時局」的商人

「在中國,跨國公司的生意成功與否取決於這個國家與中國的關係。」

「卡住那道開了一條縫的門」:中梵主教任命協議何以續約?

「卡住那道開了一條縫的門」:中梵主教任命協議何以續約?

回顧中梵主教任命臨時協議的兩年,梵蒂岡取得了哪些進展,付出了什麼代價?

德國大眾汽車的中國「依賴」:加速容易減速難

德國大眾汽車的中國「依賴」:加速容易減速難

制定中國政策的兩個因素:「一是貪婪(greed),二是恐懼(fear)。」

後疫情時期的歐洲對華策略:不會聯美抑中,但更不會聯中抗美

後疫情時期的歐洲對華策略:不會聯美抑中,但更不會聯中抗美

歐洲接下來將不會繼續空等中國改變自身行為,而將主動修正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以減少依賴程度,為能在捍衞歐洲價值觀時挺直腰板。

從頭號海外市場到中美科技冷戰前線:華為在歐洲的「下半場戰事」

從頭號海外市場到中美科技冷戰前線:華為在歐洲的「下半場戰事」

比起在美國面臨的全面制裁,2020初始,華為對於攻下歐洲各國的5G網絡建設大單還很有信心……未料到,短短半年內,華為的歐洲「戰局」,急轉直下。

十字路口上的波黑煤電:中國的推力和歐盟的阻力

十字路口上的波黑煤電:中國的推力和歐盟的阻力

中國的資本和建設力量,正在改變全球煤電布局: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這裏有一個波黑的案例。

富士康的捷克西遊記:歐洲標準重塑台式資本主義?

富士康的捷克西遊記:歐洲標準重塑台式資本主義?

工會、客戶、輿論、政府——近20年來,富士康的工廠不得不適應這些機構給出的壓力,嘗試新的管理方式……這間工廠設在歐洲。

令溪:意大利入局「一帶一路」,歐洲地緣政治重新洗牌?

令溪:意大利入局「一帶一路」,歐洲地緣政治重新洗牌?

意大利的執政聯盟恰似綁腿賽跑,「一帶一路」是協助雙方找到共同步調緩和關係,還是進一步催化矛盾致使最終跌倒,都仍是未知數。

楊路:歐洲的兩難——維護市場競爭還是與中國舉國競賽?

楊路:歐洲的兩難——維護市場競爭還是與中國舉國競賽?

歐盟面對中國的兩難選擇,正是當前國際經濟體系的一個寫照:經濟玩法越來越「例外」的中國,即使本身沒有顛覆國際經濟體系的意願,但正在迫使西方作出必要的回應。

一位匈牙利記者的「匈塞鐵路」行:為何歐爾班如此推崇「一帶一路」?

一位匈牙利記者的「匈塞鐵路」行:為何歐爾班如此推崇「一帶一路」?

2400年都不能回本的鐵路升級,匈牙利承擔所有風險、中國獲得所有好處……一片質疑聲中,「一帶一路」在歐盟內部的第一個大型基建工程,依然難產。

他們會被2025甩在身後嗎——低端「中國製造」在波蘭

他們會被2025甩在身後嗎——低端「中國製造」在波蘭

彷彿一夜之間,人人都在努力擺脱「低端」二字的限制。海外華商被歐盟法規、電商衝擊和「中國製造」轉型多面夾擊的薄利多銷模式,是否已進入寒冬?

邢福增:中梵協議「袋住先」?解讀中梵關係正常化的虛與實

邢福增:中梵協議「袋住先」?解讀中梵關係正常化的虛與實

對於中梵協議,樂觀者相信有助雙方建立更密切關係,更正面看待中國宗教自由;悲觀者則擔心教廷為了爭取簽署協議,而甘願進入「鳥籠」之中。我們該如何評估這次主教任命協議的意義?

方可成:共產主義歷史如何促進中歐右翼民粹主義的崛起?

方可成:共產主義歷史如何促進中歐右翼民粹主義的崛起?

要理解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現狀,就必須回到共產主義的那段歷史當中去。而昔日的共產主義和今日的右翼民粹主義之間,便產生了一種弔詭的聯繫。

「一號玩家」華為:在歐洲建構「高層關係」的中國企業

「一號玩家」華為:在歐洲建構「高層關係」的中國企業

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企業前仆後繼努力「走出去」。打響「中國製造」的名頭後,它們中最成功的那些需要面對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如何「走進去」。與用性價比高的產品佔領市場同樣重要的,是懂得當地遊戲規則,以西方熟悉的操作和語言,改寫自己可疑的中國身分,逐步構建有利於自身的政商環境。華為正是嘗試「走進去」的中國企業中的一號玩家。

十年建不起的「歐洲城」,當中國萬達遇見「法式」抵抗

十年建不起的「歐洲城」,當中國萬達遇見「法式」抵抗

巴黎近郊的「歐洲城」,收下了中國萬達集團投資,帶有「萬達城」的特徵:集購物娛樂為一體的超級構架。但在習慣了質疑大型工程的法國社會,來自中國的投資加重了「歐洲城」所承載的全球化象徵,激化了反對聲音。

足球潰敗移民背鍋?中國式的歐洲錯位想像

足球潰敗移民背鍋?中國式的歐洲錯位想像

德國隊從世界杯慘敗出局後,歸咎於移民球員的種族主義話語、及其背後一整套建立在謊言、恐懼和推卸責任之上的論述,卻在隔岸觀火的中文世界裏再一次被當作主流話語來傳播和引用。

尹子軒:「中國製造」如何造成中歐雙輸

尹子軒:「中國製造」如何造成中歐雙輸

中國和歐盟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合作,需要改進各自的政經架構,全球經濟方能在本年度的動盪之後重返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