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聒噪的城市,有人用耳朵革命,有人用噪音寫詩。請你繫好安全帶,準備收聽,音樂五四三。」
2002年3月17日,台北 News98 電台,馬世芳第一次念出這句最初版本的介紹語,由此開啟流行音樂週播節目「音樂五四三」的十五年旅程。當時的開場背景音樂用的是林強為侯孝賢電影《千禧曼波》創作的電子迷幻樂“A Pure Person”,電影藉台北都會男女的情感糾葛折射城市的病態。在馬世芳看來,流行音樂也可以是反映時代面貌和真情實感的重要載體,他矢志以廣播人和寫作者的身份為「認真的樂迷」介紹「厲害的歌」。
這個節目的名字來源於他在1999年創辦的音樂社群網站「五四三音樂站」,「五四三」用台語念出來本是「亂七八糟」的意思,跟「音樂」連在一起大概可以解釋為「討論音樂之種種」。
在「音樂五四三」十五年的歌單裏,馬世芳從台灣民歌運動聊到中國新民謠,從英美搖滾史講到香港地下樂團,生怕錯過他聽過的任何一首好歌。跟隨他娓娓道來的講述,聽眾仿佛親臨1970年代的台北中山堂,置身世紀之交的石家莊人民商場,或者遠眺百年前的密西西比三角洲,潛入1960年代的 Abbey Road 錄音室。節目形式也無所不包,「回顧特輯」為聽眾細說經典唱片背後的歷史掌故與社會脈動,「深度專訪」引導音樂人講述自己的創作理念、製作過程乃至行業見解,「空中現場」(受訪者在播音間現場彈唱)又為受訪歌手甚至樂隊提供自由展演空間。
這大概是這個廣播節目在互聯網和各路新媒體席捲而來後,仍然魅力不減的原因之一。隨着社交網站的興起,「音樂五四三」反而被越來越多人聽到。從2008年創建的豆瓣網小組,到2016年才成立的 Facebook 社團,來自台灣、中港乃至新馬的聽友們在不同平台蒐集往期節目,交流錄音方法和收聽渠道,甚至曾有人將錄音打包刻成 CD 出售,仿似發燒友私藏「靴腿」一般珍貴。十五年來,這個節目已然成為文藝青年們抱團取暖的一處隱秘角落,有中國聽友因為各類網盤不時消失或防火墻日漸高企而離開,但也有來自不同地方的年輕人陸續被吸引進來。
在馬世芳看來,廣播並沒有走向末日,既然廣播電台沒有被電視擊垮,如今也不至於被網絡消滅。
2016年,從年初的 David Bowie 到年尾的 Leonard Cohen,「音樂五四三」用一期又一期精心製作的特輯送別了不少音樂人。冥冥之中,這個節目也迎來了告別時刻。2017年7月4日,最後一期節目播出,馬世芳終於為「音樂五四三」也做了一次動人的回顧特輯,這大概是最好的告別方式。
在馬世芳看來,廣播並沒有走向末日,既然廣播電台沒有被電視擊垮,如今也不至於被網絡消滅。他認為傳統廣播的領地也許會縮小,播出形式可能更有彈性,但它「仍然有不可取代的魅力」。他在台灣廣播金鐘獎50週年從母親陶曉清(資深廣播人、台灣校園民歌重要推手)手中接過「最佳流行音樂節目獎」和「最佳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後寫下的話也許更加深情:「廣播或許不是最熱鬧的媒體,但我以為,它可以是最深的媒體。一個用心製作的廣播節目,在耳畔或許稍縱即逝,對你的影響卻可以是一輩子。」
被「影響一輩子」而念念不捨的大有人在,在「音樂五四三」一些資深聽友心目中,這個節目還真就是獨一無二的:以後可能再也沒有哪位主持人會放任陳昇和左小祖咒漫無邊際東拉西扯,讓「禍頭子」侯德健坦陳三十年來的心路歷程,勾引向來寡言的劉以達聊一個多鐘頭(雖然他的普通話可能大部分人聽不懂),也不會有哪個節目細心梳理中國天南地北的獨立創作,從頭到尾播完 The Velvet Underground 首張專輯(以及不同錄音版本),用各種花式(專輯出版週年回顧、現場實況特輯、翻唱特輯)為 Bob Dylan 立傳……
電波會消逝,但錄音會流傳。在 Facebook 社團「音樂五四三聽友們的靴腿」內,成員們還會繼續一個浩大的工程:蒐集全部八百多期過往節目並上傳分享。社團發起人在得知節目停播後寫下:「讓我們一路往回聽。」
「假如你是認真的樂迷,這裏有很多厲害的歌。請你張開耳朵,準備收聽,音樂五四三。」Wouldn’t it be nice?
「五四三」最遺憾沒有請到誰
端傳媒(下稱「端」):這十五年來,有哪幾期節目是自己最驕傲的?
馬世芳(下稱「馬」):十五年總共做了八百多期節目吧。驕傲倒不敢說,應該講:有這麼幾期節目,很慶幸自己有機會做了,中文世界大概也不太有別人會這樣做。比如2008年專訪侯德健,2014年連續兩期的崔健《新長征路上的搖滾》25週年專題,希望能讓未來的青年繼續聽到。有些不見得最知名,卻是我心目中重量級的音樂人,在節目裏敞開來深聊,我也覺得是替歷史留下了見證,比方前輩歌手楊祖珺,和香港「黑鳥」的郭達年。
我也很珍惜和羅大佑、李宗盛、李壽全、林夕、陳小霞、黃韻玲這些宗師級音樂人的深聊。
2004年蘇打綠剛拿下海洋音樂祭大獎,還沒發專輯就上了我的節目,現場唱了好幾首歌,還放了幾首當時尚未問世的 demo。他們在錄音室暖身排練的那捲帶子我還留着,精采極了。
張懸從出道到告別,每張專輯我都訪了,也見證了她的十年蛻變。我不覺得自己訪得特別好,但很珍惜她在節目裏唱的歌。盧凱彤,我真是在錄音室裏看着她長大的。林強、雷光夏、萬芳,我想他們都在節目裏給出了最真誠的自述。
我非常珍惜這個節目完整紀錄了林生祥十多年來的音樂之路。每次錄他和樂手在錄音室的空中現場演出,都覺得是在替子孫留下文化財。
陳昇每年都來上節目,我聽不只一位同行說過訪問陳昇是他們職業生涯最挫折的經歷,我倒滿能和他聊的。反正不要預設任何方向,隨他岔題,眼前發生任何事都不要大驚小怪,包括一面錄音一面刮痧,這樣就沒問題了。
有幾期宗師辭世的特輯,我錄得很動感情:2013年送別 Lou Reed,2014年送別李泰祥,2016年送別 George Martin、David Bowie 和 Leonard Cohen。
端:有哪些最遺憾沒有訪問到或意外錯過的嘉賓?
馬:崔健來了台灣兩次,卻沒機會請他進錄音室,不過好歹和他私下見面聊了天。萬能青年旅店也來了兩次,我替平面刊物做過一回採訪,卻沒能請他們來上節目。
編曲家陳志遠,我和他見過一面,那時他已罹癌,但仍極健談,而且論理毫不客氣,不打高空,全是乾貨。那時他有意出書,可惜最後沒有成真。他多年來從不露臉受訪,我很後悔沒有邀他來上一次廣播,即使遭拒的機會很高。
端:有沒有一直在計劃中,但還沒來得及做的特輯?
馬:還好,我做節目不會想太遠,都是碰到了就做。本地發片淡季就多做些歷史回顧特輯,旺季就多排些專訪,除非碰到歷史大事紀念日,才會專門把日子留下。之前規劃想做的題目,大致都做了。
麥克風是公器
端:你一直表示在這個節目「從來不曾訪過不想訪的人,也不曾說過不想說的話」,但另一方面,選擇節目內容時如何在個人喜好和聽眾接受度之間找到平衡?或者說,確定選題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馬:約訪來賓的底線是我對他們的作品有興趣,至少不討厭。做音樂專題的原則呢,就是分享我自己喜歡的東西。
老實說,我不知道「聽眾接受度」要怎麼測量,因為從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聽,也沒有人教我該怎麼做才會有更多人聽。
十九歲在「中廣青春網」受訓,最受用的學習是「麥克風是公器」,坐在它前面,你就得對打開收音機的聽眾負責,不是關着門自爽自 high。作為音樂節目主持人,我希望自己是「翻譯者」或者「中介者」,把作品引介給聽眾。訪談的時候盡量同理音樂人,也同理普通聽眾,做專題盡量深入淺出。節目播出的時候,每一秒都可能有素昧平生的聽眾加入,我最好能讓他們捨不得轉台。每個人、每首歌,總會有觸動我的什麼,把那個老老實實呈現出來,不必強迫推銷,自然會有感染力,要對自己選擇的音樂有信心。
端:「音樂五四三」在台灣、中港乃至新馬都有不少聽眾,從豆瓣小組到臉書社團,聽友們樂此不疲地分享錄音、交流心得。很少有廣播節目可以擁有這麼大範圍的影響力,在你自己看來,這個節目的獨特魅力在哪裏?
馬:不是客套話,我真的不知道。或許聽眾可以多告訴我一些。
我並不花太多時間準備節目,頂多一個晚上。訪談之前一定仔細聽過讀過對方作品,順便做一下筆記。我從不預列問題,寧願從對方的回答裏深掘下去。但也有幾個基本題,問了大抵都能得到有趣的答案。這些年的經驗告訴我:只要讓音樂人談他們最投入、最在乎的事情,並且讓他們感覺到相當的理解和尊重,就幾乎都能得到開誠佈公、傾其所有的分享。
端:有趣的是,除了台灣聽眾外,有不少中國聽眾也是通過「音樂五四三」的介紹才更了解中國獨立音樂。你一般是如何聽到這些歌的?為什麼願意用那麼多期節目來介紹?
馬:這方面的資訊,最早是靠「豆瓣網」,後來到中國走動得比較頻繁,認識不少朋友,都關注中國獨立音樂,這方面的資訊來源就更豐富了。中國有好幾位我佩服的樂評人總在卯着勁兒寫,守備區非常廣,聽得也很深,跟着他們聽,不太容易漏掉重要的作品。
這些年中國獨立音樂太多精品,不聽可惜,我純粹是基於分享的心情,在節目裏播那些歌。當然,偶有中國音樂人訪台,遇到我喜歡的,也總會盡量爭取來上節目,順便做空中現場。
傳統廣播不可取代的魅力
端:在網絡時代,做音樂節目的門檻大大降低,渠道則大大增多。在你看來,傳統廣播電台為何能繼續存在,還是說已經日漸式微?
馬:傳統電台的式微,至少在台灣,大概是不可逆的趨勢。不過,眾聲喧嘩、百花齊放的時代,聽眾或許更需要可靠的「中介者」和「翻譯者」,幫助他們披沙瀝金,找出最好的東西,我希望自己能做好這件事。
五十年前,廣播電台沒有被電視擊垮,如今我想它也不至於被網路消滅。傳統廣播的領地或許會縮小,播出形式或許會隨科技發展而更有彈性,但我猜,它仍然有不可取代的魅力。
端:「音樂五四三」十五年的節目為許多張唱片做過特輯,如果從中挑選十五張作為你的「荒島唱片」,會是哪些?
馬:十五張,好難。我決定排除英語世界,只挑中文專輯。接下來,限定範圍,只挑2002年節目開播以後發行的作品。這是我想到的,2002-2017的「音樂五四三」荒島唱片:
謝宇威 / 一儕‧花樹下(2003)
《一儕‧花樹下》
歌手:謝宇威
出版者:金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份:2003
陳珊妮 / 後來,我們都哭了(2004)
《後來,我們都哭了》
歌手:陳珊妮
出版者:543音樂站/星外星唱片
年份:2004
胡德夫 / 匆匆(2005)
《匆匆》
歌手:胡德夫
出版者:野火樂集
年份:2005
雷光夏 / 黑暗之光(2006)
《黑暗之光》
歌手:雷光夏
出版者:索尼音樂
年份:2006
李志 / 工體東路沒有人(2009)
《工體東路沒有人》
歌手:李志
出版者:MicroMu
年份:2009
萬能青年旅店 / 萬能青年旅店(2010)
《萬能青年旅店》
歌手:萬能青年旅店
出版者:喜瑪拉雅
年份:2010
黃韻玲 / 美好歲月(2010)
《美好歲月》
歌手:黃韻玲
出版者:美妙音樂
年份:2010
以莉高露 / 輕快的生活(2011)
《輕快的生活》
歌手:以莉高露
出版者:風潮音樂
年份:2011
五條人 / 一些風景(2012)
《一些風景》
歌手:五條人
出版者:刀馬旦唱片
年份:2012
張懸 / 神的遊戲(2012)
《神的遊戲》
歌手:張懸
出版者:索尼音樂
年份:2012
陳永龍 / 海岸線(2012)
《海岸線》
歌手:陳永龍
出版者:野火樂集
年份:2012
萬芳 / 一半:萬芳的小劇場(2015)
《一半:萬芳的小劇場》
歌手:萬芳
出版者:滾石唱片
年份:2015
崔健 / 光凍(2015)
《光凍》
歌手:崔健
出版者:索尼音樂
年份:2015
生祥樂隊 / 圍庄(2016)
《圍庄》
歌手:生祥樂隊
出版者:好有感覺音樂
年份:2016
伍佰 / 釘子花(2016)
《釘子花》
歌手:伍佰
出版者:環球音樂
年份:2016
為了這篇文章開通了會員!!
馬老師打開了音樂的大門,從他口中得知了許多喜愛的歌手、樂團在製作音樂時候的心路歷程,往往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美好的東西是如何生長起來的過程很迷人呢。
在电脑网页端购买才能顺利跳转到支付宝页面,个人亲测是这样的
为了世芳老师的这篇文章,终于开通会员了。希望端能够再接再厉,继续为读者奉献这样的好文章!
下面的歌曲挺不錯的。
非常珍惜這篇報導!
端端,我已经尝试了好几次用支付宝付费了,一直失败💔💔,建议端端安排一个客服之类的工作人员呀,求帮助
樓下說到底還是覺得收費是罪吧,那就去看逼格高又免費的媒體好了,不用說這麼多沒常識的話。
现在没有几个做新闻的是会员制的,还49一个月。我不知道这波情怀能卖多久是个头,拭目以待。以前觉得端还不错的,开始收费之后觉得逼格瞬间掉一地了。
我支持了两年会员
謝謝他讓我知道那些不見得最有名但好的音樂人
吐槽一句最近的报导全部都标注为 深度,还是乖乖的做会员。
就是优酷Android客户端稀烂
软解视频,手机烫的像烙铁
听说好看极了
難道做新聞的人是做義工?你試試去餐廳吃飯不付錢吧。
謝謝端寫這篇報導
所以现在不给钱就只能看开头是么?做新闻需要这么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