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真相,談何看見彼此和追求正義?我們的日報、速遞Whatsnew、端聞Podcast能夠保持免費,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支持。暢讀會員首月5折,尊享會員全年85折,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即時報導和深度內容。
香港零售額連續6個月下跌,8月零售表現遜於預期。香港政府統計處10月初公布,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92億港元,按年下跌10.1%,銷貨量估計按年降11.8%,均遜於市場預估。
8月大部分零售類別均錄得跌幅,其中零售額跌幅最大是「汽車及汽車零件」,按年下滑35.1%,其次為「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按年跌24%。
「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和「酒類飲品及煙草」曾是香港傳統上最具優勢的兩大零售類別,銷貨價值指數分別在2013年和2012年達到346.0、270.9的高峰。但今年8月,前者的銷貨價值指數只有138,好於2020年至2022年,但低於2023年(175.8),跌回2009年(131)水平。後者銷貨價值指數僅202,好於2020年至2023年,但只與2010年(198.1)水平相近。
政府發言人將零售額下跌歸因於消費模式轉變、港元匯率偏高以及港人外遊增加的持續影響,零售業界在短期內仍會面對挑戰。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對《信報》表示,以往8月暑假是消費旺季,但現時零售額僅292億元,低於淡季6月的299億元,主要原因為港人外遊及北上消費、訪港遊客消費降級。
香港入境處數據顯示,8月訪港旅客總人次達到445.38萬,84.7%為中國內地旅客(約366萬人次),數量較去年同期增6.6%。而在中國內地旅客中,228萬人次是不過夜旅客,較去年同期增10.9%。更多中國內地旅客選擇不在港過夜,將大大減低在港消費力。
中國內地旅客消費力下降在疫情放開後已經顯現。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統計,2023年,來自中國內地的不過夜旅客人均消費1383港元,是2006年以來的新低;而過夜的旅客人均消費為6495元,是2009年以來第二低。
今年的消費力再度下降。謝邱安儀指,今年訪港旅客消費力較去年下降,「又或者根本是純旅遊,不消費」,不少零售商反映黃金周生意僅比平日周末稍好或相若。該協會維持對今年香港零售額將達雙位數跌幅的預測,估計跌勢或會持續至明年初。
第一太平戴維斯亞太區研究和諮詢部主管 Simon Smith 9月向CNBC直言:「香港零售市場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這就是現實。」他表示,預算有限的中國遊客現在只會拍照打卡,不會再於商店或餐廳花費和從前一樣的金額。而鄰近的深圳物價僅為香港的三分之一,港人也越來越多地北上購物。此外,許多年輕專業人士已移民離港,他們通常是消費主力。
萊坊亞太區研究主管李敏雯指,即便是富裕的中國遊客,訪港時也減少了奢侈品消費。「香港零售業嚴重依賴中國大陸遊客購買手錶、手袋和珠寶等高端商品,目前面臨重大挑戰。」
彭博資訊高級分析師Catherine Lam認為,香港零售額需要在第四季增長20%,才能真正彌補今年首8個月的缺口,並預計9月還將繼續下降。
面對經濟前景不明朗,收入增長放緩的港人亦趨向增加儲蓄、削減開支。
仲量聯行報告指,香港整體經濟實力面臨三大挑戰:(1)收入增長放緩,2024年前七個月,香港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按年平均增長2.1%,較2023年同期的5.3%,增速顯著放緩。(2)企業經營信心低迷:截至8月,採購經理指數已連續四個月低於50,反映營商環境持續疲弱。(3)政府財政狀況惡化:本財年首四個月錄得1,354億港元財赤,是上財年同期971億港元財赤的1.4倍。
信貸資料機構環聯的《2024年第三季消費者脈搏調查》顯示,香港消費者對個人財務穩健的憂慮日益增加,25%擔憂無法全數繳付至少一項當前帳單和貸款,較去年同期的17%大幅上升。港人將通脹(60%)、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58%)和擔心有機會失業(49%)列為未來六個月影響家庭財務狀況的三大憂慮。44%受訪者更認為,香港目前正經歷經濟衰退,較上季增加5個百分點。針對上述擔憂,39%受訪者加強了應急資金儲備,23%於過去三個月增加退休金儲蓄。另一方面,他們亦進一步控制開支,40%表示計劃減少外出用餐、旅遊和娛樂等非必要支出。
另一值得關注的是,香港食肆、零售業持續陷入結業潮,可從核心商圈店鋪倒閉數一窺究竟。香港地產商美聯工商舖的《香港主要購物區街舖空置及商戶分布調查報告》顯示,截至今年第三季,銅鑼灣、中環、尖沙咀及旺角四大核心區合共錄得874間空置商鋪,較半年前的數字激增154間;第三季空置率11.7%,創三年半以來新高,較半年前增加2.1個百分點。對比今年首季,四核心區第三季餐飲商鋪數量減少56間,服飾、食品、家電、五金等民生消費類商戶數目減少69間。
結業的商戶不乏大集團的連鎖店舖。中資企業華潤集團旗下連鎖藥店、有25年歷史的華潤堂10月8日宣布,將關閉香港全線分店。另外,據香港01,與華潤堂同屬華潤旗下的香港第三大連鎖超市、U購Select,單是10月就有逾10間分店已結業或宣告即將結業,全港分店將減至不足30間,比全盛時期大跌七成。瑞典快時尚品牌H&M的香港分店亦接連結業。《香港經濟日報》報道,H&M 2021年年初仍有13間分店,但如今全港只剩4間分店。
實際上,疫情期間香港市況已很差,很多餐廳在不景氣下結業。有網民於2022年2月開設Facebook「全港店舖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粵語「執笠」意指倒閉)分享資訊。疫後零售業繼續慘淡,該執笠關注組在今年3月底至4月初爆紅,成員人數短時間內從8千多人暴漲至30萬人。版主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群組人數激增的原因估計是不少市民發現市況真的太冷清,讓人反思問題根源。
執笠關注組的爆紅很快在香港社會,尤其是建制派人士中激起爭議。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信報》專欄作家高天佑分別批評該組專講香港壞消息以迎合移英港人、「水軍帶風向」。隨後,版主在4月11日晚宣布原有的執笠關注組關閉,改名「全港店舖消息關注組」後重開,成員數到10月初達到36.5萬人。10月3日,群組管理員發帖稱,原組已被Facebook封禁,目前僅存3.6萬名成員的後備群組。
面對香港零售、餐飲業低迷,港府有何應對方法?
特首李家超10月17日在施政報告聯合電台節目上承認,香港經濟正經歷過渡期,零售市道不好,旅客消費出現結構性改變,而阻止港人離港消費是不實際亦不應該,認為業界不能再陶醉於以前做法,要自強不息改革,政府會盡量協助,縮短過渡期。
2024年施政報告中,港府出台的提振消費、旅遊措施包括:下調烈酒稅、中港支付系統互聯、恢復深圳「一簽多行」、擴大「一周一行」試點城市範圍等、延長外國人士北上「一簽多行」有效期等。
香港民間政策研究團體本土研究社批評,零售業、飲食業凋零,港府和業界的思維是「搞活人流」,假設人流等於錢流;振興旅遊業亦只是「搞活人流」,旅客源嚴重偏側向內地市場,「同時對中國整體消費降級、小紅書打卡窮遊的旅客心理不甚了解,只懂得向中央爭取更多二三線城市旅客來港而無有效對策;大舉開發南大嶼自然資源興建豪華住宿,打算吸引大灣區遊客,卻忘了為吸引他們而開鑿的新隧道更加方便了即日來回窮遊,打完卡返回更便宜的深圳住酒店。」
彭博社則指,加速大灣區融合,可能會促使更多香港居民北上消費,導致香港本地奢侈品零售商、中小雜貨商將繼續輸給中國大陸同業。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