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日本建築師夫妻地震後選擇:當房屋價值25年就歸零,老房建造是出路?

他們丟不下的執著是,將來萬一房子被荒廢,所用的素材也得能塵歸塵、土歸土⋯⋯

臼井未素及臼井康文。攝影:林琪香

臼井未素及臼井康文。攝影:林琪香

特約撰稿人 林琪香 發自名古屋

刊登於 2024-06-13

#日本房產#鄉村振興#鄉村建設#建築#日本

2011日本東北大地震後,促使這對建築師夫婦由名古屋遷來鄉郊的主要動機,是希望在更廣闊土地上建自己的房子。與會轉為後世垃圾的組合屋相比,他們想展示一種自然共存的住宅的可能,而這想法並非新提案,卻是日本的傳統。

離開臼井家前,臼井康文遞來一袋柿子,說:「田裡的柿樹成熟了,吃不盡。若不嫌棄,你去多採一點。」十數個的柿子大小不一,長滿了黑色斑點,每個都是野生孩子的野性臉。年初來時,我也從他那收過一顆大白菜。

那天是與數名朋友一起來參加松平町的參觀空屋活動,臼井康文是活動的負責人。朋友早跟他約好,活動結束後在他家小聚,他帶我們到古跡群附近的茶屋吃蕎麥麵。回他家途中經過一片白菜田,種田的阿姨正在採收白菜,二話不說塞給我們每人一大顆。素未謀面,怎好平白收禮。我們幾個都市人感到不好意思,臼井康文則已習以為常,他家門外排列了幾個大白菜,都是鄰人放下的。他笑言自己近年已不大買菜了,季節性而不好保存的蔬菜,鄰人總是不嗇於與他家分享。

臼井家位於愛知縣豐田市的松平町。豐田市是豐田汽車總部及工場所在,是日本著名的工商業重鎮,松平町離市中心只有二十分鐘車程,卻是一個夜來時,路上只見野豬不見人影的鄉郊地區。十年前,建築師臼井康文與同是建築師的妻子未素,帶著一歲的長子,每天往返名古屋與松田町,從發酵建牆壁用的泥土做起,親手將一幢數十年房齡的平房,改建成自己理想的模樣。約一年後,房子落成,他們發現自己獲得的不只是居住空間,還有月色、星光、安穩身心的潔淨空氣、鄰人的信任,以及為生活創造的能力。

自行改建房子時,長子才一歲多。在紀綠工程的照片中,常見到背著孩子工作的未素。攝影:受訪者提供
自行改建房子時,長子才一歲多。在紀綠工程的照片中,常見到背著孩子工作的未素。攝影:受訪者提供
整個改裝工程,花了約十個月的時間。攝影:受訪者提供
整個改裝工程,花了約十個月的時間。攝影:受訪者提供
土牆內的支架由竹編成,稱為竹小舞。這些竹子,大都是從原來建築物中拆下來的。攝影:受訪者提供
土牆內的支架由竹編成,稱為竹小舞。這些竹子,大都是從原來建築物中拆下來的。攝影:受訪者提供
從房子土牆採下的泥土,經過半年發酵,便能重用。攝影:受訪者提供
從房子土牆採下的泥土,經過半年發酵,便能重用。攝影:受訪者提供

與自然共生的房子

日本街頭常見的平房組合屋(一戶建)看來很好,但老化很快。一般日本民房的房齡過了25年,房子的市場價值便歸零。這類房屋更大的代價是其建築組件幾乎全是地球無法消化的材料。房子一拆御,組件便成為轉嫁到後世的垃圾。

從大都會名古屋遷到鄉郊,臼井康文及未素沒有過得比較悠閒。他們耕田種米、造醬油、漬梅子、春季時採山野菜、夏季時為神社的注連繩準備稻稈、秋季時為炎冬劈柴薪、整年都在辨各種跟工藝及生活相關的工作坊、教授傳統修補陶瓷器皿的金繼工藝。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