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一代廣場

小端網絡觀察:「三孩」開放後的12小時,網友為何「民不聊生」?

「房價+內卷+996007+教育資源不公平=絕育」

2021年5月25日,浙江青田火車站廣場,一對雙胞胎姊妹在玩耍。攝:林文清/端傳媒

2021年5月25日,浙江青田火車站廣場,一對雙胞胎姊妹在玩耍。攝:林文清/端傳媒

端傳媒社媒組

刊登於 2021-06-01

#小端網絡觀察

「小端網絡觀察」主要處理網絡熱議事件,簡析事件原因、始末、經過及相關的網友反應,主要發表於端傳媒臉書平台,為端傳媒社媒組特色欄目。

5月31日下午3時許,新華社發布快報,正式對人口政策進行調整,宣布實行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當晚「開放三胎」的討論立即登上微博熱榜。截至當日晚10時,先後有 #三孩生育政策來了#、#你怎麼看開放三孩政策#、#三孩時代需要怎樣的配套設施#、#三孩政策會帶來哪些改變#、#滿足什麼條件才會考慮三胎# 等等7個詞條登上微博熱搜,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35億,討論量更是超過50萬。

「三孩」開放後,願意生育的人有多少?洶湧的網絡討論,又集中在哪些方面?端傳媒連續追蹤話題發布後的12個小時,探尋「三孩政策」下人們的思考與選擇。

新華社微博發布「三孩生育政策來了」海報,惟誤將「育」字打成了「病入膏肓」的「肓」。
新華社微博發布「三孩生育政策來了」海報,惟誤將「育」字打成了「病入膏肓」的「肓」。

被打錯的「育」

發布於14:59的新華社微博下,附帶了一張寫著「三孩生育政策來了」的海報。畫報中三個孩子都流露出雀躍的表情,中間的女孩甚至舉起雙手歡呼,而畫面的中央寫道:「積極應對人口將老齡化,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開會議,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及配套支持措施」。

海報發出後,各大新聞媒體紛紛進行轉發。然而,很快有網友發現,海報中字號最大的「生育政策」誤將「育」字打錯,變成了「病入膏肓」的「肓」字。

海報發出後10分鐘,新華社迅速刪除提醒「育」字打錯的評論,並將海報替換成正確版本。然而,相關海報已經被不少網友截圖保存,有網友評論道:「育肓不分,不知道是在內涵誰」;還有網友從錯字的本意出發,指「肓=消亡,暗示生三胎會一無所有」「官媒把育字少寫了一點,影射目前的生育政策有缺點,真是高明!」

無論網友的評論是否過於發揮,民眾對「三孩政策」的不歡迎態度可見一斑。而多個官方媒體,也在對相關政策細節的發布推廣上被網友潑了冷水。

以新華社的首發微博為例,最初的7千餘條評論中,排在前列的都是「呸」、「滾!你們幫忙養嗎?送房子嗎?」、「有錢人不差這一個政策」等等發洩式評論,也有網友提醒「趕緊關評論」。在評論區失控後,新華社迅速開啟評論區篩選模式,僅顯示32萬多條評論中的部分。

而篩選後的評論,有意將對政策抱持積極態的評論顯示在前列。「六一兒童節最好的禮物」、「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支持」等等語言佔據了篩選過的評論區,但是,被超過三十萬條點讚推在評論區首位的,仍然是一句消極的「誰愛生誰生」。

隨後發佈的「三孩生育政策來了你準備好了嗎?」的互動投票,也收到了網友的冷待。根據網路上保留的截圖顯示,在這個3.1萬人參與的投票中,有超過90%的人將票投給了「完全不考慮」的選項;而投給剩下的「準備好了,迫不及待」、「已提上日程」、「猶豫中,很多問題待考慮」三個選項的人數加起來不超過2500人。面對並不積極的回應,新華社在發布一小時後悄然刪除了這則投票互動。

還有網友注意到海報上三個孩子裡兩個女生,更有網友憤怒表示「是女孩不夠『用』了嗎?垃圾!」而此次三胎政策可能引起的性別壓迫,引起了很多女性網友的反彈,於是新華社微博發布後兩小時,《人民日報》也在微博上用大字海報發布了與三孩政策相關的十個配套支持措施。其中包括「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治理」、「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完善生育產假與生育保險制度」等方向。然而,這條微博下方也開啟了評論篩選,不少網友紛紛批評其「控評」的做法,精選評論也被網友直呼「沒意思」、「空話沒有細則」、「無法保證落實」等等。

網民製圖調侃「民不聊生」,指代當代年輕人缺乏生孩子的意願,甚至連聊都不想聊。
網民製圖調侃「民不聊生」,指代當代年輕人缺乏生孩子的意願,甚至連聊都不想聊。

不願生的80後與90後

「校長說,今年高一掃操場,明年高二掃,後年高三掃⋯」話題發酵後,這樣一則評論,在網路上廣泛傳播。看似是在指責「校長」偏心,卻正如評論中「盯著一代人薅」的埋怨(編註:「薅」意為拔出,這邊出現的含義指「被佔便宜」),道盡了目前處於育齡的80後、90後所面臨的巨大壓力。

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於1978年寫入憲法,於1980年正式推行獨生子女政策。處於本次討論風暴中心的80後與90後,正是被獨生子女政策所影響、沒有兄弟姐妹單獨長大的兩代人。此後,中國大陸的生育率在強力的計生手段下持續下降。

雖然在2013年,計劃生育政策調整為夫妻其中一方是獨生子女,就可以生育兩個子女的「單獨兩孩」政策,出生率仍然持續低迷。為刺激人口生育,2016年1月,當局全面開放「二孩政策」。當時有專家預測,至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應顯著增加;然而從2017年開始,人口再次下降,出生率也再次跌落。

此次將「全面二胎」開放至「三胎」的政策調整,也是在出生率持續低迷、中國人口老齡化下的調整。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目前少子化和生育意願降低已經是全球性問題,「進入老齡社會的國家基本上是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從上世紀早期生育率就不斷下降。所以,低生育率是一個全球性的普遍現象,也是應對老齡化最難解決的問題。」

然而,在作為生育主力的不少80、90後網友看來,通告中「改善人口結構、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的語句,實際上就是在不斷「薅人口紅利」。「好傢伙,當年計劃生育、晚婚晚育的是我們,而今開放二胎、優化生育三胎的也是我們,90後這一屆披荊斬棘八十一難都要遭遇完了才算一生圓滿,也太難了叭⋯⋯」有自稱「90後」的網友這樣哀嘆。

這則總結未來九零後生活的對聯,在微博上收穫大量點讚:「上聯:『一個家庭,二個夫婦,生三個孩子,養四個老人』;下聯:『八點上班,晚九下班,費十分力氣,還百萬房貸』。橫批:『不如單身』。」甚至還有網友寫道「兩個獨生子女照顧四個老人帶三個小孩還得看九個孫子,我認識一個無牽無掛的孤寡採藥老頭兒也就敢種七個葫蘆」,表達出對「三孩政策」開放後奉養家庭壓力的擔憂。

同時,也有不少網友從自身因獨生子女政策所經歷的各種艱難出發,抨擊新「三孩」政策對獨生子女一代施加的巨大壓力。有網友寫道,「我童年時期的不快樂,有一大半都是計劃生育導致的。因為計劃生育,我媽保二胎時去外地一去就是一年多,我淪落為『沒媽』的孩子,受盡冷眼。從樂觀可愛的女孩,變得滿身戾氣、悲觀消極。」而三孩政策的開放,讓好不容易修復童年創傷的她感到崩潰、無比恐懼未來受到長輩逼生三胎的攀比壓力,「我現在徹底恐婚了!」

這條微博收穫了超過一百條的微博網友評論。有網友加入分享自己的經歷,寫道「我們都是倒霉的90後,我剛出來時幾天就被送到外婆家」;更有甚者,「我媽生我弟弟到處躲,家裡進了一堆法院的讓我們交罰款,還抓了我爸爸。後面弟弟要讀書沒辦法交了10w罰款上戶口。現在馬上開放三胎真的可笑至極!」

更多令人悲傷的經歷,發生在不被「允許」出生的二孩身上。在端傳媒此前的報導中,蘇衡在人生的前12年人生中便經歷了四次轉移:1996年,出生僅一個月,她就被送到鄰近縣城的遠房親戚家寄養。到了讀幼兒園的年紀,「爸媽」把她送去一個「叔叔阿姨」家生活,那時的她不知道,「叔叔阿姨」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到了小學一年級,她被匆忙送到安徽的大姨家。初中,才又再次回到親生父母家⋯⋯

為避免身世暴露,還有許多和蘇衡一樣的女孩們在成長過程中輾轉多個家庭,並用盡全力消化由此帶來的迷惘、不安、憤怒和恨意。而這次驟然施行的「三孩政策」,雖然也有部分網民表達已經「提前完成任務」的慶幸,但更多因二孩受到傷痛遭遇的人卻只感到驚恐和憤怒。一方面是獨生子女政策給80、90後留下的不可逆轉的心理創傷,一方面他們又要直面人口結構改變後急急推出「三孩政策」。面對生育政策的巨變,不少網友只能用這段來自於百年前魯迅《隨感錄》裡的語句唏噓。

「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們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 雖然『人口眾多』這一句話,很可以閉了眼睛自負,然而這許多人口,便只在塵土中輾轉,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

房價、內卷、女性職場歧視,壓在育齡夫婦身上的三座大山

在當日稍晚登上熱搜的詞條 #滿足什麼條件才會考慮三胎# 下,一則「房價+內卷+996007+教育資源不公平=絕育」的評論,獲得了很多網友的贊同。

許多網友的評論中,都透露出目前職場高強度壓力對女性的不友好。網友 @呆毛香菇 寫道,「想想閨蜜兩個月身孕加班加到流產,現代職場女性在職場的壓力之大、身體健康尚保證不了,還生孩子⋯」她的回答引起不少網友共鳴,「職場女性真的太慘⋯要參與職場沒完沒了的內卷,還要鼓勵女性獨立女權平等,又要求放開鼓勵三胎,牲口都不是這麼用的。」

確實,中國的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承擔了大量的育兒和照顧家庭的職責,同時還要兼顧職場工作的巨大壓力。據此前的報導,中國公司的雇主對女性並不歡迎。「如果你是一個企業的老闆,面對這種情況:除了法定節假日,男員工全年都可以工作;女員工生孩子要休產假,產假休完要休哺乳假,哺乳假休完又生第二個孩子,她不工作你也要照發工資,孩子有個感冒發燒她還要請假。企業難道是做慈善的嗎?換成是你,你怎麼選擇?」供職於一家人力資源服務商的招聘經理對端傳媒記者說。

即使她自身也是女性,卻對招收女性員工帶來的驟增的隱形成本頗為無奈,「企業是要自負盈虧的,無時不刻不在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性別就成了就業市場上最明顯的標籤,也有更多的崗位寧願選擇招收男性。

「你結婚了嗎?你生孩子了嗎?你準備要幾個孩子?」這是很多職場女性面試最常被問到的三個問題。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數字顯示,中國女性的就業率(Employment Rate)在近年不斷下降,從2000年的68.2%一路下滑至2017年的58.9%。根據2019年全國人口與家庭動態監測調查顯示,有生育二孩及以上打算的婦女,其中不足半數實現了再生育,影響他們後續的生育意願中,住房、教育、就業成了關鍵因素。事實上全面二孩的政策實施後,很多家庭不願生,不敢生往往是因為生育後難以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關係,認為生育會增加「經濟負擔」的佔到了75.1%,尤其女性職工生育後工資待遇下降的有34.3%,其中降幅超過一半的達到42.9%。

而生育後對女性身體健康的損壞,也困擾著不少網友。很多人提到連續生育所帶來的身材走形、性格焦慮,而長期困在家中面對孩子的環境,也使得不少生育後還想重回職場的女性感覺到視野的變窄、格局的縮小。

「我如果沒生孩子,可以用大把時間來護膚、大把時間來養生,會比現在年輕10歲吧。」6月1日凌晨,知名育兒博主 @楊喵菲-米娘 在登上熱搜的 #如果我有三個孩子# 詞條下這樣分享,「最嚴重的變化是,膽小怕死,容易受焦慮環境影響,追求穩定;而越穩定越怕動、越僵化,不光是身體,而是思想。」

要麼不生育留在職場、要麼放棄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全職太太——這樣殘酷的現狀讓有網友指責「女性子宮成了國家的奴隸」、「把女性當成生育機器」。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離婚冷靜期」制度,更是被網友共同抨擊,「什麼時候取消離婚冷靜期、家暴入刑、同休產假,政策落實好了再惦記女人的子宮也不遲。」

參考高福利國家「男女同休產假」的呼籲,也再次被提起。以冰島為例,自2003年起,冰島便給予每對夫妻9個月的假期來照顧新生兒。有全日制工作的父母在育兒假期間還能得到80%的工資;此外,90%的冰島兒童都能進入到由國家出資建立的公立幼兒園就讀。丹麥法律則給予夫妻雙方各32週的「父母假」,修完產假後,產婦有權回到原來的崗位照常上班。這樣國家補貼、夫妻雙方共同照顧家庭的規定,讓不少網友大呼羨慕,「如果女性懷孕期間,工資由國家支付,那麼女性受到公司的歧視能少一點;如果義務教育普及到幼兒園或者其他早教機構,那人們生孩子也不會去糾結是不是要長輩來帶⋯⋯」

然而,這類探討是否可以參考歐洲部分高福利國家建立健全孕假補貼體系的貼文,卻受到部分網友的抨擊:「說的國外那麼好,請你放棄中國國籍吧,快到國外領福利」。

除此之外,高居不下的房價也成為「天然的避孕藥」。「這根本不是生的問題,是教育住房及就業等等綜合因素的大問題,生只是小問題」。在 @新華社 開啟對評論區篩選之前,這則評論收穫了30.4萬的點讚,許多網友感同身受。

在端傳媒此前對年輕人生育的報導中,29歲的林蒼蒼就是這些焦慮年輕人的其中一員。畢業於中國最好的幾所大學之一的她,與先生相戀五年後結婚,如今在杭州生活。但夫妻兩人身上各背了一套房的房貸,每月的房貸佔到了收入的一半,「基本上賺的錢大頭都被房貸吃掉了。」她說。

林蒼蒼並不是個例,她身邊30歲左右的朋友同事,房貸基本都佔到了收入的一半。「一套房250萬到300萬是正常價格,按貸款30年算,月供怎麼也得7000元左右。」這樣殘酷的現實,讓很多有生育慾望的人望而卻步。很多網友都贊同,與其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不如說「90後是被壓垮的一代」。

微博大v @張放fun 在熱搜詞條下評論,目前可以多生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不用擔心養不起孩子的有錢人,還有一種是社會最底層。「而中間層,佔比最多的人,最不願意生。自己還在被996毒打,如果再生個孩子,稍有不慎,就會滑坡。」

「希望制訂這個政策的人能明白一個問題,我一個人不買三輛勞斯萊斯,並不是因為它限購。」而他貼文下的這樣一則評論,收穫了近兩萬的點讚。

然而,在惡劣的勞工環境和生活壓力下,還有很大一部分網友直接選擇不生育。正如最近在大陸社群中大火的「躺平宣言」所說:「福報將至,我從今開始躺平,至死方休。我將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子。⋯⋯我是工位上的摸魚仔,城市中的流浪漢,是抵禦消費主義的鈍劍,劃破內捲陰影的光線,是現代病的藥到病除,是存在與不存在之萬物的尺度。我將懶散與悠閒獻給躺平人,今日如此,日日皆然。」很多網友在疲憊不堪的生活下對政策所提倡的「生孩子」展現出強烈的排斥。

「我就是個垃圾,並沒有什麼東西能教給三條生命;世界也很垃圾,我又何苦讓三個孩子經歷這種痛苦。」5月31日深夜,網友 @漱白 留下這樣一則留言;而「兒孫自有兒孫福,沒有兒孫我享福」的玩笑話,卻成了當代青年自我諷刺的「行話」。

2021年5月12日中國北京 ,一個地方公園裡婦女們推著孩子逛公園。
2021年5月12日中國北京 ,一個地方公園裡婦女們推著孩子逛公園。

人口普查水分到底有多少?

除了對當前社會年輕人的質疑,還有不少網友將懷疑的目光投向5月10日中國剛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表面上看,中國人口仍處於表面正增長的狀態,看似良好的人口結構能為社會提供足夠的人口福利;不少網友因而提問,「為何又需要三胎?」

據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顯示,2016-2020年,大陸出生人口規模分別為1786萬、1723萬、1523萬、1465萬和1200萬左右,出生人口規模持續下降。而與1.8左右的中國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子女數相比,僅約1.3的2020年的實際總和生育率無疑相差極大。

實際上,中國人口的內在增長率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由正轉負,人口增速不斷放緩,人口負增長慣性逐漸積聚。而由於獨生子女政策,部分計劃外出生的「二孩」一直都無法上戶口、成為「黑戶」,也導致這部分人口數據缺失。根據預測,未來四五年內人中國人口將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並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不過,在5月31日下午宣布實行三孩政策後,接受新華社專訪的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仍表示近年來的生育政策調整成效顯著:「近年來,由於政策調整原因全國累計多出生二孩1000多萬人。 出生人口中二孩佔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近年來的50%左右。」

然而,根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在中國的31個省份中,安徽、陝西、海南、福建、河南和江西六省的「新生兒」都主要靠「二孩」,而「單孩」的生育慾望並不高。有網友評論,「如果你把這個(生育)看成一門生意,國家不斷地打老用戶的主意,只能說明他們已經找不到新用戶了。」

政策的變動與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所顯示出的結論讓不少網友再次質疑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的準確度。不少網友表示政策「打臉」,有網友表示,「七普數據潤色的挺好呀,男女比例也很穩定呀,怎麼這麼著急搞三孩」、「韭菜真的不夠用了,雖然七普結果還在嘴硬」。

而根據人口普查推算,2020年死亡率為10.07‰,出生率為18.38‰,二者均比2019年上漲2.93‰和7.9‰,與普遍來說呈日益下降趨勢的出生率、死亡率嚴重不符,更是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質疑。「果然,七普的數據嚴重造假。這不,知道真實數據的當權者,立馬出台了鼓勵生育的政策」,有人這樣作結。

生育政策驟改,外媒怎麼看?

「三孩政策」實行的消息,也引發了大量外媒關注。關於「三孩」開放是否等同於強制生育的議題,受到了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和CNN的著重討論。在與華盛頓郵報的採訪中,北京大學醫學倫理與衛生法學系副主任劉瑞雙(音)表示,「法律應該尊重和保護人民的生育權和選擇自由,讓公民自己決定是否要孩子、要幾個孩子。」

北京研究中心的人口學家黃文政(音)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也認為,「一開始就不應該有生育限制的政策。」在他看來,目前開放到三孩政策是遠遠不夠的,在被他形容為「中華民族存亡危機」的當下,生育權應該被完全放開、並且政府需要大力鼓勵民眾生育。

CNN則目光投向對性和生育權的控制。在與CNN的採訪中,人權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的中國團隊負責人約書亞·羅森茨威格(Joshua Rosenzweig)說,「 與其去『優化』生育政策,中國應該更尊重民眾自己的選擇,並且停止對任何個人生育決定的侵入性或懲罰性控制。」

然而,相關擔憂在微博上的討論更為消極,有網友直接表示「女性是母豬麼?生孩子對身體傷害多大不考慮?」、「等我變成母豬吧,一胞三胎」。更有網友找出香港知名地產商人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5月17日在自創刊物 am730 中「生育兩個孩子後才有權使用避孕產品」的提議大加抨擊。

BBC和CNN都稱此次的中國人口政策調整為「關鍵一步(major shift)」。CNN援引倫敦經濟學人智庫經濟學家蘇岳(音)的講話分析:「近幾十年來推動中國經濟崛起的人口紅利將很快消散。」而這正是促使中國政府進行人口政策調整的關鍵原因。

紐約時報的評論作者黃瑞黎也認為,「三孩政策」反映的是中國老年人口迅速增加而加劇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並且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對經濟帶來巨大的壓力。

也有部分專家對此次的政策調整抱持懷疑態度。「如果放寬生育政策這項措施是有效的話,那麼目前的二孩政策應該已經有所展現」,德國商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周浩(音)告訴路透社,「然而,誰願意去生三個孩子呢?現在的年輕人最多生育兩個已經都足夠了。到頭來,(不願意生育問題)這裡最基礎的還是高額的生活開銷以及居高不下的壓力。」

「三娃政策」發布次日即是中國的兒童節,不少網民深夜無奈地玩笑道,「萬萬沒想到,國家給小朋友送的六一兒童節禮物居然是弟弟妹妹」。

然而,究竟是否如網民調侃般的「民不聊生」——當代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過大,缺乏生孩子的意願,甚至連聊一聊都不樂意——很多人都表示,「只能看配套政策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