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北方有道產:在奧尻島沒有肉吃?那就吃鮑魚吧!

這個海對面的鮑魚小島,傳說是源義經以魔法卷軸所造。

特約撰稿人 雨飛 發自北海道

刊登於 2021-05-22

#奧尻#鮑魚#北方有道產

多年前,我曾到北海道的奧尻一遊,下榻民宿「御宿きくち」,住一晚附兩餐。住宿費用以晚餐的鮑魚數量增減,我們選了一人一顆鮑魚的小資方案,餐桌上除了鮑魚生魚片,還給每個人附上生海膽、生魚片、幾樣漬物前菜和一整尾日式煮魚,一桌一鍋海膽火鍋。那一桌食材直接衝擊靈魂的美味,將當時道民資歷尚淺的我迷得暈頭轉向,直到現在仍有看到奧尻產就想買的後遺症。

那日晚餐飯後,民宿女主人拿了本香港採訪他的雜誌來桌邊閒聊,問我們內文寫了什麼,也問了香港如何料理鮑魚的種種。聽到港台多是曬乾熟成才泡發燉煮,他一臉驚訝地告知我們,他只在鄉土教材的歷史課程看過鮑魚乾貨的照片,那是介紹無冷藏設備時期的鮑魚儲藏術的篇章。

此言一出,反而驚呆了在座一眾只吃過鮑魚乾貨,沒看過鮑魚游泳的島外人士。雖然心中十分明白鮑魚乾貨從製作到烹飪處處皆是學問,但正因為我等過去如此將鮑魚捧在手掌心,看到有個地方有群人對鮑魚如此雲淡風輕,除了震撼,只能是震撼。

座落於北海道西南方海上的離島——奧尻島,在過去以古愛努語「イクシュンシリ(ikush un shiri)」為名,意指對面島嶼。根據古書和古地圖中所記載的奧尻地名,イクシュンシリ後訛傳為イクシリ(ikushiri)、ヲコシリ(wokoshiri)、オクシリ(okushiri)等名稱,今日使用的奧尻二字,最早出現在正德2年(1712)的《和漢三才図会》。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