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消費《樂隊的夏天》?還是被中國新娛樂工業消費?

樂夏打開了的音樂盒,正是現在中國這時期特有的新音樂娛樂工業結構的曝光,新的因應中國國情的娛樂遊戲規則正在成形。

五條人在《樂隊的夏天》。

五條人在《樂隊的夏天》。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李照興

刊登於 2020-09-11

#中國音樂#五條人#中國綜藝

相比《樂隊的夏天》(樂夏)第一季,在疫情的夏天進行的《樂夏2》,多了幾重弦外之音值得關注。 樂隊現場演出,作為一種本質上就需要聚眾的活動,重心由冒險戴着口罩去看現場,轉移到社交平台數據與話題性之爭,中國音樂工業(或更廣義上的娛樂工業市場),在這個講求流量與網絡傳播的年代,已然發生重大改變。《樂夏2》 特別反映出這種消費轉型,同時也鼓動着這轉型。

批評樂夏兩季節目的樂隊音樂愛好者,好容易會得出一種簡化的判詞,認為這節目消費樂隊文化,實質上能推動音樂文化的功能成疑,又或者中國音樂口味和樂迷視野,也沒有因為二季樂夏而提升。甚至更激進的忠告是:何止沒有推動樂隊文化的功能,相反,那簡直在摧毀真正樂隊音樂的個性,誘導樂迷進入另一個平庸的娛樂音樂消費情狀,要跟庸俗主流同流合污的娛樂世界。這或許都是事實,不過要指出的是,如果從流行文化角度分析,逢流行之事,必有其社會現象背後的本質使然,樂夏打開了的音樂盒,正是現在中國這時期特有的新音樂娛樂工業結構的曝光,新的因應中國國情的娛樂遊戲規則正在成形,駕輕就熟的娛樂玩家在資本密集與泛着新利益交換模式的文化產業中,正開拓着新一代消費者並開始收割着紅利——那包括可變現的經濟利益,以及培植養成的新一代年青樂迷審美和消費取向。

當看到五條人第三次遭淘汰但又保持着復活的懸點之時,可以肯定,這個劇本一直有效。只是到了這個點,刻意的劇情似乎又拖得太長了。姑勿論單靠五條人這個話題點能否單天保至尊一直令節目熱度撐下去,過份集中了參加樂隊的背景辛酸/性格/傳說(甚至跟拍去成員的簡陋窩居,強調他們喝着即溶咖啡),而降低了對現場演出及最根本的音樂創作的關注(甚至演出時間也不及第一季),可能令樂隊音樂在節目中的意義大打折扣。更冷嘲的那句評語是:《樂夏2》已變成一本音樂版《故事會》。

駕輕就熟的娛樂玩家在資本密集與泛着新利益交換模式的文化產業中,正開拓着新一代消費者並開始收割着紅利——那包括可變現的經濟利益,以及培植養成的新一代年青樂迷審美和消費取向。

說它只是《故事會》顯然太過粗疏,事實上,講故事,只是那煽情的所謂人設劇情的一部份,《樂夏2》是關於一整個娛樂工業的運作轉型,當中的內核,可從幾個關鍵詞說起: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