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十論:思考是危險的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牆奴,回應《連奪學界兩大書獎的<喪失真相>:從俄羅斯經驗看後真相時代的崛起》

今後的未來,新聞傳媒行業和科學界,對人類掌握真相起的作用都會越來越小。前者能把某個「事實」的相關脈絡挖掘清楚就不錯了,而後者能把某種「現象」的發生條件探究明確就了不起了。但無論是事實還是現象,都不能算是真相,而只能是真相的一個片段。因爲任何事實和現象,都會依賴於特定的立場、角度、方式,而真相則需要的是一切立場、角度、方式,這之間有着無限遠的距離。不過,專業精英的隕落也並不是壞事。因爲只有即普又通的普通人的崛起,人類掌握真相的時代才會到來。

2. Joechuang,回應《專訪余英時:沒有一個政權能全恃暴力而傳之久遠 》

思考是危險的。

如果內在價值體系是自身理解外在世界的座標系,思考的本質便在衝擊這內在座標系的平衡。如果因而感到不安,其實理所當然;而知識份子的責任之一,便在追求真理的路程上,肩負這樣的不安。

余老師的短訪,觸發了許多思考。

老師談的雖然是中國,卻不禁想到世界、想到人本身。即便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如極權主義般以眾多個人利益羅織而成的權力大網,其實亦非鮮見。而這樣以長期價值換取短期利益的作法,總讓人感到忿忿不平卻又沈重無力:不平的是如此視線短淺的做法代價之高卻大行其道;無力的是如此顯而易見的愚昧雖難以苟同卻為眾人漠然接受,視為日常。只因這樣看來難以想像的的惡,其根源實深植於人性的平庸處之中。

於是,如中共般的極權主義,外表看來彷彿是少部分人的操作,然則實為多數身在其中的人無意中的維繫。

最終不論知識如何前進,文明的演進還須回到社會、回到身處其中的人民自己。是否能握持信念、是否能緊握勇氣,作出不同選擇。

我想起這麼一則故事:

曾有人詢問一位在非洲從事醫療工作的醫生,「是什麼讓你能在此地堅持這麼久?」

「憤怒和希望。」

共勉。

3. 咸鱼姬,回應圓桌話題《漫畫<芬蘭人的惡夢>走紅中國網絡,你是那樣的社交恐懼患者嗎?》

其他地區不知道,但東亞文化圈的交際是真的很累,什麼都講究察言觀色,無法沉默,不許冷場,各種寒暄。把揣度演繹到極致的就是大陸和日本,基本上都是順著你的話去說,但對方這麼說并不等於他認同你或者認為你說得有道理,基本上全是無效交流。

4. 子陵,回應《王宏恩:誰說台灣無法走向共識?梳理「台式民主衰退」迷思》

有關什麼是民主,確實還有很多我們可以一起討論的空間,而政黨的存在也不是不能防止個人走偏。然而台灣人會不信任政治人物及政黨,主要是多次發生的權錢交易,及各種「有關係就沒關係」,都是因雨露均霑的同黨人士掩護才得以遂行。

政黨儼然是種利益幫派而非政見不同的團體。這種氛圍當然非常不利於執政團隊取得政策推動的民意支持,在反對黨高舉監督大旗鼓動,也確實容易動輒得咎。

但至少我個人是樂觀的:在資訊透明化的進程上台灣仍持續進步,傳統媒體對於資訊的偏頗篩選也因網路傳播資訊的發達及多元的討論而降低影響力。當政治人物發現自己無法像從前一樣恣意妄為,勢必要更小心翼翼,而這才能真正達成以民為主。

5. rhrm,回應《王宏恩:誰說台灣無法走向共識?梳理「台式民主衰退」迷思》

每一個清醒的觀察者都必須承認,當今全球民主都在衰退,正面臨二戰後未曾有過的衝擊。當年的「歷史終結論」,現在看來真是狂妄而可笑。

人類歷史從來都是充滿挑戰和動盪,每一代人都必須付出這一代人的努力和智慧才能抵禦逆流向前進步。台灣確實有相對成熟穩定的政治制度,但光躺在上一代人苦心建立起來的制度上,相信穩定成熟的制度就能解決新時代的新問題,是偷懶而不負責任的。

作者提到傳統政黨可以約束候選人不做荒腔走板之事,但另一方面,是否也束縛了敢於行動的變革者,導致傳統政黨難以跟上劇變的社會、解決深重的危機?遺憾的是,現在世界的舞台上有太多小丑和妄人,卻看不到多少英雄的影子,也許我們正站在歷史的又一個轉折點上,不希望幾十年後,會有人面對一片廢墟,用沉重的筆寫下另一本《昨日的世界》。

6. 科技化規劃,回應圓桌話題《中國P2P網貸平台瘋狂倒閉,大批「金融難民」擬上京示威,你如何看? 》

其實是政府逼這些平台倒閉,我一個同學就在這行裏幹過,去年11月就開始傳上頭要徹底整治這些p2p網貸了,真正牛逼的老闆今年3、4月份就跑了個精光,這些資本家哪是老百姓玩得過的,一有風吹草動就沒影。

說到底還是中國目前投資渠道太少,炒房起步價太高,買了也賣不出去,政府高位鎖盤,房地產像堰塞湖,只進不出,明擺着將來要像日本一樣強行平倉;中國股市也是出名的熊長牛短,這種類型的股市就得重倉長期持有,然後高位拋出,但大多數人哪有七八年的耐心。於是P2P應運而生,可能剛開始政府也確實以為這是什麼金融創新,想看看它到底會怎樣發展,沒想到沒幾年就變味兒了,然後這兩年又喊着去槓桿,平台借不到錢,沒法拆東牆補西牆,資金鍊斷裂那是必然的,歸根到底還是人性的貪婪。

7. 叔比,回應圓桌話題《中國P2P網貸平台瘋狂倒閉,大批「金融難民」擬上京示威,你如何看? 》

幾千家P2P很難一概而論。可簡單區分成兩類,一種是龐氏騙局或以自融為目地,本來就打算幹一票撈完就跑;另一種則是”有心想要”正規發展經營,無奈市場競爭激烈,弄高返促銷到根本沒獲利還是得硬著頭皮搞。幹這一行很多老闆的信念是,撐到別人都掛了,笑到最後的就會是自己,所以把虧損當作常態,營運資金多數都很緊張。一些有希望合規的平台,本來想六月底監管備案大限後,趁不合規的平台被洗出,市場資金會回血給這些剩下的合規平台。

但不合規的P2P實在太多了,真的砍下去,市場肯定完蛋,最後政府也不想背這個黑鍋。於是備案大限就又延期了。這一延期,弄得幾個本來資金已緊張、等著市場輸血的合法平台也撐不住了,只能選擇清盤。但清盤、倒閉、跑路,根本沒人分得清差別,魚目混珠,趁亂跑路的P2P也多了起來。市場風吹草動,人心惶惶,越來越多投資人想把錢領出來,沒什麼投資人敢再投P2P,所以這一輪倒閉潮倒掉的不光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有不少是市場給予高評價的。於是這又加速人心潰散,形成了踩踏效應,導致目前所有P2P都出現了轉債難、提現難的慘況。

8. Frank佩婷,回應《李峻嶸:從奧斯爾風波,看公民民族主義的局限 》

Michel Serres曾經說國家身份(identité national)本身就是個錯誤,因為「身份證上只寫了我的各種歸屬(appartenances)(一個身高1.80m的法國男人),卻沒寫我的身份」,「我就是我,我的身份是無數群體歸屬的集合,但我只有死後才能確認我的身份,因為只有到了那時我才沒有可能加入新的群體,或是從已加入的群體中退出。」

這種邏輯上的錯誤幫助了種族主義的發展,因為我們只關注group而並非具有複雜歸屬集合的個體,我們給人貼上無數標籤,以至於每個人身上都貼滿了標籤,本來的面目也被掩蓋了,也變得不再重要了,因為我們只看標籤,不看人。

另外,不是所有的標籤都被視為同等重要,也沒有一視同仁的對待,但是對待的方式上,不論是過分吹捧還是過分壓制都會產生不好的後果。比如國族意識就是如此,但是我們顯然沒有意識到,民族主義不僅可以產生與對國族觀念積極的大肆吹捧,它同樣也可以在德國式的對國族觀念消極的壓抑中生根發芽。雖然這種壓抑會導致人民身份的迷失,但是這種迷失只是無法回答「我們是誰?」與此同時,每個人心裏仍然很清楚地知道「我們不是誰」,排外同樣是難以避免的,消極的民族主義也是民族主義。因為不管是積極還是消極,左派還是右派,一旦走向了極端,都會殊途同歸地帶來災難。

9. vukouxi,回應《如何讓青年點燃第一根煙?超級英雄從漫畫到影視的戒煙記 》

之前就感歎過,如果沒有這種抽煙的人比較酷酷的文化,我就不會吸煙。一開始只是為了酷吸煙,後來慢慢變成壓力大就想吸煙。不過我現在還好,可以控制到不是每天吸煙,一天也是兩根之內。但是我覺得吸煙還是有害無益的(壓力大去跑步嘛!),如果我小時候沒有接觸到這種文化,就不會對吸煙感興趣。

promote禁止吸煙畫面的確是危害自由表達的事,但是如果可以轉變香煙所代表的東西,比如過去在電影裏白人至上的言論還是可以接受的,現在只是愚蠢的符號。如果香煙只是poverty和weak mind的符號,不再是cool kids的象徵的話,這樣的努力的目的就達到了。

10. 緋紅杏白,回應圓桌話題《還記得08年北京奧運嗎?十年後回望,你會有怎樣新的視角? 》

十年前,劉翔在田徑場上跌倒了,擊碎了包括的人們對國家成就的盼望和自強感,那是年少的我首一次認識到:有一些難關,即使努力了,也跨不過。要成功,除了需要運氣外,也要有更好的準備。那天我期望國家能繼續自强不息、變得更強大、更有國際地位,在運動場上出現另一位中國英雄。

十年後比起自我超越的奧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強。我卻看到祖國更自大,更專制,更反覆。科技領域上他國合作是為了奪取他人的技術:國內處理人們沸溢的不滿是換上更大更重的蓋子,自身侵害他人的生活卻說維穩反分裂。在對外事務上對鄰近地區的政體施加壓力和輸出貪腐賄賂文化,卻抗議外國勢力干預自身。

十年前的中國奮鬥拼搏令我敬佩,今天中國多疑不守信令我不安。但我心內仍然期待着一天我國願意不再逃避,回到運動場上公平公正的一決勝負,挑戰當日未能跨過的難關。能否誕生中國英雄為次要,最重要的是只有樣才是讓我重拾自己是中國人的認同感阿。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憤怒與希望那句話有原文報導嗎? 想認識那位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