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探索學院

【重溫】專訪余英時:沒有一個政權能全恃暴力而傳之久遠

這位名滿天下的歷史學家,承認在眼見的未來,現狀似乎沒有改變的可能;但絕不認為「黨資本主義」專政已一統天下、無可撼動。

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於8月1日在美國逝世,享年91歲。

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於8月1日在美國逝世,享年91歲。圖:中華文化總會影片截圖

特約撰稿人 羅四鴒 發自波士頓

刊登於 2018-08-06

#探索學院

【編者按】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本月1日在美國逝世,享年91歲。余英時1930年出生於天津,1950年來港,師從國學大師錢穆,之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在中國歷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所作的研究,皆具開創性。余英時為美國普林斯敦大學榮譽教授,亦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並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

端傳媒曾在2018年專訪余英時,與他暢談中國的變化。值此時刻,與各位讀者重溫、緬懷。

對於負笈北美的華語世界學子來說,能到古樸幽靜的普林斯頓拜訪余英時先生,無疑是一次足慰平生的學術與思想經歷,卻可遇而不可求。

自1950年代開始,余英時先生陸續出版中英著作近60本,論文400餘篇,堪稱著述等身。他的筆端上起春秋戰國,下迄清代中期,涉及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政治史、中外關係史等。而站在現代世界背景下,如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現代價值,或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正是余英時先生學術研究的核心問題。

與此同時,作為學者的余英時,也同樣非常看重自己的「知識分子」角色。在《歷史與思想》自序中,他曾援引美國史學家霍夫施塔特(Richard Hofstadter)的話說,知識分子必須具有超越一己利害得失的精神;他在自己所學所思的專門基礎上發展出一種對國家、社會、文化的時代關切感。這是一種近乎宗教信持的精神。

正是在這種信持之下,余英時先生成為當代華人世界中持續關注現實、堅持在公共領域發聲的知識分子。雖然他曾表示自己對政治只有「遙遠的興趣」,在具體論斷上亦不乏可評說之處,但獨立自由的精神、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歷史與世界的眼光、以及融匯古今中外的知識背景,使得他成為華語學界的一個典範。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