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十論:解鈴毋需繫鈴人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MoonandOctopus,回應《愛慾錄:兔兔說,我要當女人,但不是易服癖》

所以有時我很不喜歡給人歸類,似乎你是「同性戀」、你是「異性戀」、你是「異裝癖」、你是blabla,就要活在那個標籤底下。其實不是,兔兔,你愛誰,誰就是你的愛人,你穿什麼,什麼就是你的衣裝。你可以不是「男人」、不是「女人」、不是「gay」、不是「lesbian」、不是「異裝癖」、不是「正常人」。抵抗這個世界很難,所以首先要把自己的世界變得安全。拿走那些牢籠。

2. 緋紅杏白,回應圓桌話題《關愛座變「批鬥座」,是禮讓精神缺乏,還是道德綁架?關愛座該被取消嗎?》

香港人普遍是有禮讓精神的,就算沒有關愛坐,我們都懂看出誰是有更大需要座位的人。那時我們都會自行讓坐。我們要問的是,關愛座存在的意義到底是為了提倡禮讓精神,還是鼓勵同理心並協助他人所需? 我不能接受關愛座只因前者而設,因為後者才是重點。如只注重禮讓而沒有同理心,這就是道德綁架,不能接受。不過假若是相反廣目的是為播同情心的話,這成為就是貢獻社會的好事,我建議保留下來。

我更想帶出的問題反是經常遇到香港人都會為了讓自己能便捷下車,而擁擠的站在車廂入口旁,即使明明車廂內又有空間;甚至有座位剩下,但我們總不會走進去而留在入口妨礙出入,令車廂未滿的情況下,有人上不到車。這不是更浪費空間嗎?我們為了把自己的便利而影響他人,其實就是如同把同理心的教育的責任外判到設立關愛座上應該讓座這一行為體現上。禮讓文化說到底本質都係建立人與人之間同理心罷了,我們不能本未倒置。

看着空空的關愛座上的這一紅底黃臉微笑,好像正在笑着諷刺我們這群虛偽的人......

3. 粉紅鼻、9_9OOps,回應圓桌話題《關愛座變「批鬥座」,是禮讓精神缺乏,還是道德綁架?關愛座該被取消嗎?》

@粉紅鼻

博愛座的精神是「優先讓座給需要的人」,然而很多時候「需要」是看不見的,更有些時候看起來有需要的人也未必真的需要。因此鼓勵主動讓座的同時,我們也該推廣大家有需要時要勇敢的主動說。(期待對方主動發現並禮讓,沒有便斥責對方實在是本末倒置了。)畢竟很多時候不是坐的人不願意讓,而是不知道有人需要。主動關心別人的需求是體貼;需要時,禮貌尋求幫助是尊重。

@9_9OOps

也未必。因為個人的需要未必被他人承認。

比如有人會覺得痛經和懷孕需要優先座就是矯情,原因是她自己年輕的時候經歷過更苦的環境也捱過來了。有人則會覺得很難量化的需求根本不足以強大到令自己讓座,例如那些覺得你累我更累的。還有人就是覺得自己佔到位子好開心,搶到了就是賺到了。

上述三類人在香港都不少,我真心不知道那些認為在香港大家都很禮讓的是住在什麼地方,還是單純粉飾太平的。

@粉紅鼻

你說得對 :'(

雖然我不認同那三種人的行為,一個人的感受是不該被比較也不該被評分的,但我尊重他們不願讓座的權利。

或許,就像我到底該不該捐出我手上的錢一樣,誰都沒有權利逼我一定要怎麼做。捐了是做善事,不捐也不代表我很邪惡。

讓座也是一樣的道理,每個人心中的尺不同:有人比較善良,有人比較自私,有人比較體恤年老的人......然而誰都沒有錯,因為在道德上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當我們不認同一個人,並選擇訴諸於暴力:例如公審、辱罵......那社會上多的只會是恐懼與壓力,不會是真正的認同與理解。

肯定讓座的美德同時的,人們也應該互相尊重。感謝有人願意讓座的善心,同時也尊重對方不願讓座的心情。

...

一個人的道德觀好像真的沒辦法拿他怎麼樣。我們能做的只有把愛傳出去,希望被我們幫助過的人,以後也會去幫助其他有需要人。

希望我們能有一個充滿愛與尊重的社會。

@9_9OOps

沒錯。雖然現在有人覺得應該取消關愛座,但在現階段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畢竟在關愛座上,那些「足以被具有一般常識的大眾」辨認出來的「需要就座」的人,還是有點優先權。

還有就是,哪怕被濫用,應該總有需要的人可以用到,比照福利救濟制度一般討論。

4. sjl,回應《民粹火山爆發,反建制派崛起:意大利大選焦點五問》

世界思想浪潮開始極大的變化,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有幸成為歷史的見證者,同時也可能是跌宕的歷史的受害者。不管東方,還是西方,民主還是獨裁,加上科技導致的生產力爆發,都迫切需要全新的思想理論來維繫。

就如共產黨宣言出現的前夜一般。現階段,吸收了大量共產主義的精華從而在冷戰中存活下來的資本主義陷入困境,而吸收了一些資本主義的精華的共產主義目前形勢還有待觀察。我認為在歷史的維度上,民粹主義最終是會自我毀滅的,它沒法無限滿足國內的需求,最終只能通過戰爭來維繫統治,即使現階段會有一定優勢,但我認為這只是一個跑龍套的角色。真正能獲勝的主角只會在互相借鑑的前兩種主義中,或者一個全新的,建立在科技上的制度,但是這個制度的核心思想我認為還是沒法脱離前兩者。
擦亮眼睛吧,好好觀察 ,冷眼旁觀而不要急於下場,多多的思考不同制度的優劣。

5. 叉小包,回應《第90屆奧斯卡獎:這是 hashtags 比電影更重要的時代?》

今天最奇怪的事就是,很多人操心奧斯卡這個獎沒頒給這個片,那個獎沒頒給那個片。我覺得他們要麼誤會了奧斯卡,要麼誤會了自己。看電影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和看書玩遊戲一樣。不需要統一標準,不用苦口婆心。 ​​​

6. 感同身受_局外人,回應《她和88歲的「無用」母親》

這是一個沉重但卻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畢竟,若無意外發生,人中就會退化、老死,富裕之人自然不用擔心,但弱勢族群甚至一般平民在現今的衞生、科技進步下,能維持甚高的平均壽命,卻無法擁有正常的晚年生活。

撇除道德的眼光來看,多數的老人就是沒有生產力及發展可能的族群,對社會的效益不高,但他們都曾為這個社會付出,也因為我們都會面對年老,所以我們必須建立對於年老者的制度。

在社會福利方面,在亞洲目前的價值觀來看,高社福制度是難以實現的(即高税收比例),即使要實現,民生經濟也難以支撐,

...

若從醫療衞生方面著手,也許投入研發長期照護的技術、設備、甚至基因治療,使老年人仍保有活力,也許是一條出路,最後一條,大家不想面對的便是安樂死,若能快樂的活著,誰想面對死亡,這涉及人對生命的自主權及貧富差距對生命的道德影響,當錢能夠間接決定人類壽命的長短時,生命是不是就有了價錢的高低之分?

7. 恆久一心,回應圓桌話題《有網友指「臉書變微博」,你同意嗎?社交媒體平台如何保持中立?》

臉書和谷歌都是巨型的商業公司,擁有更多的用戶、賺更多的錢是它們最本質的需求。而中國無疑是一塊超大的肥肉,能夠吃下就會讓它們的體量暴增,蘋果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們有經濟訴求,中國政府也有維穩和政治需要,前者的姿態很低,後者的姿態高的不行,所以後者要先考察前者的「誠意」,於是就有審查和刪帖。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商業利益就原則上妥協,是不道德的,可能還存在着法律問題。我們在擔憂的同時也需要思考,目前並不存在一個中立的社交平台,審查制度的制定是由人來主導的,肯定會有明顯的偏向性,這個度是很難把握的,即使AI和人類合作也遠不完美,我們能做的就是抗議不合理的審查,同時減輕自己對社交網站的依賴,多參加線下交流。也希望未來能出現大量去中心化的網站,可以瓦解臉書、谷歌、微信和微博的壟斷地位和巨大影響力。

PS:同意端友的說法,和臉書相比,微博和微信簡直無可救藥,無奈……

8. 小乙,回應圓桌話題《從婦女節到女生節:這是父權上升,還是無傷大雅的商業活動?》

想起2015年,百度和Google在婦女節當天的logo設計。Google的插圖是6個不同職業的女性,包括科學家,藝術家,宇航員,教師,運動員,廚師。而百度的插圖則以八音盒玩偶的形式,展現一個穿著芭蕾舞裙的小女孩從出生到生子的過程。

大概因為備受性別歧視的批評,2016年百度的婦女節logo設計變成4個不同職業女性的頭像。今天,百度的婦女節logo是5個不同種族、不同行業的女性。

人們相信,這證明發聲是有用的,雖然可能微乎其微。在爭取平等權益的道路上,我們還不能鬆懈。

9. zazhime,回應圓桌話題《特朗普接受金正恩會晤邀約,美朝會面可以解決半島核問題嗎?》

目前來看,美朝談判放在五月底之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雙方真的表達了強烈的談判意願,準備時間也遠遠不夠。要知道川普是在去年四月初宣布接受訪華邀請的,最終在十一月成行。

幾十年裏,美朝國之間幾乎沒有過官方級別的交涉,現在一時半會要展開領導人會晤,其難度不比「習川會」小吧?那假設兩國政府覺得形勢波詭雲譎,中途變數太多,無論如何必須拋開所有繁文縟節,加快談判準備進度,此時第一個要考慮的會是什麼?談判地點!這時就必須考慮一個客觀因素了,金將軍上台以來,從來沒出過國。這也就意味着即便要談判,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直奔美帝老巢,且不說談判地位會受到損害,他的人身安全也不一定能夠得到保證。此時就該考慮一些有利害關係但卻相對「中立」的國家,比如中國、日本、俄羅斯等,我覺得來中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去日本、俄羅斯更加合理一些。回到談判內容上來,目前我們所知的信息有:見完金將軍後回來的韓國外交官,前往白宮通報訪問情況,向川普口頭轉述了金將軍的談判邀請,以及「朝鮮非常理解美韓舉行的聯合軍演。」川普大喜過望,徑直到了briefing office向記者朋友們告知這一好消息,此過程未有外交部官員參與;白宮方面表示朝鮮一日不棄核,制裁便不會停止;朝鮮官方到目前並未表態。

10. 你值得,回應《她在院舍照顧老人:管理一個邁向死亡的進出口公司》

在香港,不只有老人院舍不足。精神治療、殘障人院舍等等都面對不同的問題。最令人不解的是,政府年收千億盈餘,坐擁萬億儲備,也不願意解決一些很明顯是因為資源不足而造成的社會問題。假若我們的政府願意「落地」體察基層需要,或許會明白很多情況不是你派「雙糧」、「生果金」的短期措拖就能解決。

諷刺的是,紙醉金迷背後,仍有一群無法自理的長者被人控制著他們最後的時候。也因為這樣的環境,我多辛苦也不會把爸媽送去護老院。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