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奧斯卡風物深度電影

第90屆奧斯卡獎:這是 hashtags 比電影更重要的時代?

奧斯卡無法擺脫政治,無法擺脫 hashtags,但一個簡單的議題真的是電影獲獎的原因嗎?

《忘形水》(The Shape of Water)獲得最佳影片,一眾創作者上台領獎。有十三項提名的《 忘形水 》,贏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音樂和最佳製作設計四個獎項。

《忘形水》(The Shape of Water)獲得最佳影片,一眾創作者上台領獎。有十三項提名的《 忘形水 》,贏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音樂和最佳製作設計四個獎項。攝: Mark Ralston/AFP/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張碩文

刊登於 2018-03-04

#電影

人人都從議題角度談論奧斯卡,重點就不是電影了。重點從來就不是電影。

奧斯卡本身的意識形態呈現,並非只在結果。它本身形象來源於一個多面的,龐大的包裝。我們往往希望從得獎結果去談論奧斯卡代表什麼思潮,什麼風向,什麼價值取態。經過無數報導,影迷們也都開始了解公關和宣傳是作品能否得獎的重要手段。其實怎麼來頒發這些獎,也是奧斯卡的公關,而且是更大的公關。這種巨大的公關面前,各家電影公司的宣傳手法只能淪為前戲或輔助,像河流匯入大海,因為唯有這個舞台才帶有勝利光環。

得獎原因並非如此「扁平」?

選拔就是選舉。選舉只有討好最多人的候選者可以勝利,但它的討好之處並非源於某一個價值面。這也是一直以來,我們嘗試用「xx主義」或「xx思潮」來歸納某一屆奧斯卡之時,一切便走向「扁平」。

提及性侵就一定是涉及#metoo 嗎?涉及黑人種族平等的題材就只有一個面向嗎?比如,不少人會以驚悚片的劇情起伏來評判《Get Out》的好壞,從誇張的幻想描寫歧視去談論它的新穎,卻很少從其中的黑色幽默和自嘲角度去公允探討劇本的特色。它的勝出僅僅是為了多元化的平衡嗎?其中顯然有更豐富也更細節的因素。可是往往傳媒和觀眾容易在某些暗示下,用單一的原因去評價賽果。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