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關愛座變「批鬥座」,是禮讓精神缺乏,還是道德綁架?關愛座該被取消嗎?

車廂擁擠不堪,關愛座卻空空無人,這算是一種資源浪費嗎?

「讓座」衍變成「留座」,未讓座者或遭網絡公審,或遇當場謾罵,是未讓座者禮讓精神缺失,還是要求讓座者另類道德綁架?

「讓座」衍變成「留座」,未讓座者或遭網絡公審,或遇當場謾罵,是未讓座者禮讓精神缺失,還是要求讓座者另類道德綁架?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端小二2018-03-06 發起

「讓座」衍變成「留座」,未讓座者或遭網絡公審,或遇當場謾罵,是未讓座者禮讓精神缺失,還是要求讓座者另類道德綁架?

有人指出,關愛座成「長者專座」,身體不適等隱形需求者被忽略,關愛座的適用範圍應當放寬嗎?

車廂擁擠關愛座卻空空無人,你敢不敢坐?關愛座變「批鬥座」,關愛座位應當被取消嗎?

2月25日,有網民在臉書專頁「名校Secrets」貼文,表示坐地鐵時看到一家人上車,約幼稚園的弟弟衝向關愛座坐下,約小學二年級的哥哥立刻大聲說:「喂!唔坐得架!呢d係關愛座黎架!係俾老人家坐架!你一坐就俾佢地鬧架啦!企起身啦!」(喂!不可以坐啊!這些是關愛座!是給老人家坐的!你一坐下就會被他們罵!站起來啦!)

無獨有偶,春節期間有位香港大媽出遊日本,由於在大阪乘坐列車時一年輕人沒有讓出關愛座,她即時用手機拍照並上傳至網絡,引起熱論。網友近乎一邊倒指責該香港大媽行為,稱日本對是否讓座更為寬容,且大媽未經允許拍片公審實在不妥。

關愛座,或稱優先座,旨在鼓勵民眾讓座予有需要人士,如孕婦、病患、老人、殘障人士、負傷者等。港鐵自2009年設置關愛座,在2016年將每車卡優先座數目增至四個。初衷是好的,但關愛座實踐至今,似已變成一般人避之不及的「批鬥座」。

一方面,「讓座」衍變成「留座」,即使是在車廂空位較多的情況下,若關愛座上不是長者、孕婦等明顯有需要人士,都可能招致周圍人異樣眼光。不讓座、或是不及讓座者的照片、視頻更會引發網絡公審,給當事者巨大壓力。一項針對1800名中學生的調查顯示,80%的學生認為若不讓座會受到他人歧視。

但事實上,是否讓座並非硬性的法律規定,每位乘客都能坐關愛座。更何況有些需求是無法用眼看見的,如經痛、暈車、無法久站等。因為這些需求是隱藏的,當需求者坐上關愛座時,就容易招致譴責。

另一方面,關愛座進一步引發了年輕人與長者間的「世代矛盾」。長者指責年輕人霸佔座位,不懂體諒,更提出就「關愛座」立法,只供給有需要人士;年輕人則指責部分長者倚老賣老、要求特權,將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的關愛座視為長者專屬座位。

關愛座變「批鬥座」的情況並非香港獨有。南韓曾出現長者腳踢關愛座上年輕男子、66歲老人攻擊關愛座上25歲女子而被捕等案例。台灣也有孕婦坐「博愛座」被年輕情侶罵至崩潰、老翁砲轟坐「博愛座」的生病小孩一度致列車停駛等事件,甚至在2016年有近萬名網友聯署,要求當地政府廢除博愛座。

支持者認為關愛座實是道德綁架,違背設立初衷,作家吳子雲發文呼籲取消「博愛座」,因為所有非對號的大眾運輸工具的座位,都是博愛座。反對者則指出,確實有人同理心不足,優先座的存在至少提醒大家注意周邊環境、適當讓座。哲學教授周偉航稱若人心不改,廢除現有支持弱勢者的行動,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關愛座變「批鬥座」,關愛座位應當被取消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