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乔瑟芬:王志安“夜夜秀”争议下,台湾人涌动的情绪暗流

关于王志安的言行是否构成对障碍人士的误解与歧视这点,不该有争议,也不该为其以任何理由开脱。
2024年1月22日,王志安出席台湾网路脱口秀节目“贺珑夜夜秀”。图:影片截图

流亡海外的前中国《央视》记者、现居日本经营自媒体的王志安,在1月22日播出的台湾网路脱口秀节目《贺珑夜夜秀》引发论战。在台面上有两个争议点,其一是王志安模仿民进党不分区立委提名人陈俊翰律师来制造“笑果”,其言行是否构成对障碍人士的歧视。其二,则是王在受到各方批评后,表示自己并无此意,而是为突显民进党的提名策略和造势场合的“煽情”、“卖惨”。

关于王志安的言行是否构成对障碍人士的误解与歧视这点,不该有争议,也不该为其以任何理由开脱;台湾社会对此显然也有共识,除民进党外,民众党与国民党也都跟进谴责王志安此番言行。除了该节目的死忠观众和零星网民,持续以“喜剧效果”、“美式幽默”为名,坚持这样的言行毫无问题外,即使讨厌民进党的网民,也都承认王志安此番言行确实不尊重、令人感到冒犯。至于台湾选举造势是否太煽情,民进党是否打悲情牌、利用障碍人士,则是“可受公评之事”。

随后的辩论,大都集中在“民进党的不分区提名策略”,王志安也在 X(原推特)上持续为自己辩解,并反指节目上的“支语游戏”也是歧视,认为自己既已向陈律师表歉意,陈律师也应敦促民进党支持者和台湾民众为此道歉。一连串举动,引发外界对其以观光签证入境,却从事与其目的不符之活动的质疑,移民署随后也做出取消签证、且五年不得再入境的裁罚。至此,争议也转向民进党政府这项执法是否恰当、是否标准不一,是否符合民主、法治精神,以及台湾民主品质究竟如何。

由于王志安目前仍使用中国护照,此次虽经由第三地来台,但仍受《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较严格的规范,无法像持其它外国护照入境的自媒体一样,享有特定条件下的豁免,可于入境期限内从事社会访问、商务、参展、考察、国际交流等事务(注1)。若依法论法,移民署对王志安的处份的确是“依法行政”,而如何执法,本就是主权国家的权力。

问题在于,王志安并非第一次来台,也不是第一次上节目受访,只是之前当他以“反共”面貌出现、颇受绿营支持者欢迎时没事,此次则因涉及对民进党的批评而受罚,特别是在民进党发言人针对此事提出谴责,且针对王志安的“中国人身份”之后,行政机关再做出处分,很难不引发外界对执法标准的质疑。

移民署的决定,不只台湾内部有不同意见,世界各地的中文使用者,特别是多年来将台湾当作“华人民主”代表的群体,也纷纷表达惊讶和失望,认为这事选择性执法、不欢迎外人批评绿营,甚至有论者认为此举会重创台湾的国际形象、与近年试图以价值和民主国家结盟的宣称背道而驰。

王志安在民进党造势晚会拍摄,萤幕上是民进党不分区立委候选人陈俊翰。图:影片截图
王志安在民进党造势晚会拍摄,萤幕上是民进党不分区立委候选人陈俊翰。图:影片截图

走向“互相伤害”的两股情绪暗流

在这两个争议点底下,涌动著明显的情绪反应,愤怒是明面上的,很容易从各种对王志安的批评中看到,但少有人愿意直白承认的或指出的,是许多台湾人受伤的自尊。

王志安所言,首先戳中的是台湾人引以为傲的民主成就。当我们频频以“亚洲民主典范”、“疫情下公民社会的自主成熟”等形象出现于国际,却被王在缺乏对在地脉络与历史的了解下,贬低为煽情,唤起了台湾人多年来身为亚细亚的孤儿的愤怒和自卑感。

而王志安身为“一个中国人”,一个被认为在民主、自由、人权程度都“不如台湾”的国家,竟开口对他没有的、不懂的东西品头论足,更是触怒了一向在这点上相信自己可以拥有更多优越感的台湾人,因此后来批评诸多批评都是向著王志安的身份和出生而去的,也让移民署“不得不顺应民意”,针对其签证与目的不符一事,做出处分。

制作该节目的公司萨泰尔、主持人贺珑与制作团队,也一并成为台湾社会的批评对象,但除了公民团体和人权运动者针对该公司过去的劣迹斑斑提出批评外,主要坚持持续声讨萨泰尔的,也几乎都是绿营支持者,特别是王志安言谈间似乎更将民众党的柯文哲当成一个“比较理想”的民主的示范,以及“助长”对民进党的批评就等于帮到白营的想像下,更是触及了绿营支持者的敏感神经。

在“品味低俗”、“不文明”的批评背后,是对这群本来宣称要做出“台湾本土脱口秀”的团队,究竟还是不是“自己人”的质疑,也不乏论者直接以这类收钱接受业配的网红与节目,容易沦为中共破坏台湾社会团结、进行认知战为由,呼吁观众抵制。

这些质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然而那股长期累积的情绪暗流同样值得深究。追溯这股情绪的暗流,并非否定这些质疑,更不是要否定这些情绪的正当性,而是察觉情绪从何而来、因何存在,才不会成为情绪的奴隶,避免一再被挑起的张扬情绪被持续放大,成为台湾社会里不同群体最终走向相互伤害,连最基本的信任都难以存在的原由。

2024年1月22日,台湾网路脱口秀节目“贺珑夜夜秀”。图:影片截图
2024年1月22日,台湾网路脱口秀节目“贺珑夜夜秀”。图:影片截图

一连串失序的累积与爆发

若把事件放到台湾近年的时间轴线上,会发现此次由王志安与萨泰尔引发的争议并非孤岛事件,而是一连串失序的累积与爆发。从近因来说,2024大选结果,民进党、民众党和国民党三方都觉得自己“没赢”,也都看到自身近在眼前的生存与扩张危机,自不会放过吸引选民目光再次聚焦的机会,也让这次争议,为大选延长赛拉开序幕,成为各党接续展现自身立场与价值的比拚舞台。

民进党接连在两次地方选举与这次国会席次中吞下败积,特别是这次“中国因素”始终未明确出现于大选主轴中,让不少绿营支持者觉得选战打的很闷,此时王志安与萨泰尔送上门来,既可重新激起同温层的危机感与战斗力,同时也能暂时缓解不知怎么应付柯粉浪潮的焦虑感。对反对民进党的政治势力来说,这次事件也是天赐良机,能进一步突显民进党“不接受批评”、“只要碰到中国(人)就失去理智和判断力”,试图多拉到一些游离在政党外、没有强烈意识型态的支持者。

对萨泰尔与王志安来说,最重要的是流量而非好名声,争议就是维持流量热度最好的助燃剂,不管是道歉还是不道歉,怎么道歉、怎么强硬呛网友呛观众,都是表演,都是为了转化成自媒体的内容和流量。从王志安几轮操作下来明显涨粉,且持续榨取此事任何可操作空间和话题,即是证明。只要流量在,赞助商再找就有,只要表演的姿态漂亮一些、迷惑一些(例如难以确认是真心还是酸的道歉),粉丝回流和成长的速度也会更快一些。

在王志安事件后,同一节目又以类似手法嘲弄原住民立委候选人 Savungaz Valincinan 的名字(编按:Savungaz Valincinan 在选前将姓名改为“李我要单列族名我的布农族名字是 Savungaz Valincinan”,透过改名行动,诉求原住民身分证得以“单列族名”。依据现行规定,原住民身分证上仅能以汉字音译传统名字、汉字音译传统名字并列罗马拼音,及汉名并列传统名字罗马拼音等三种标示形式),还美其名为“体谅选务人员的辛苦”。随后又邀请民进党未能顺利连任的前立委郑运鹏上节目,谈当年曾重创民进党形象的劳基法修法,为此战场放下第三把火。

于是,一群始终没学会怎么处理败选焦虑的绿营支持者,与另一群因讨厌民进党而形成的“全民最大党”,加上秉持“黑红”也是红、流量至上的网红经济浪潮,与萨泰尔“反一切政治正确”的死忠粉,在早已破碎化、难以形成有效公共讨论的不同社群平台上,对彼此展开一场无差别大乱斗,战线也一再延长。

此次虽因广泛媒体报导,而成为受瞩目的大事件,但可观察到因每个平台占优势的群体不同,演算法也有所不同,这也导致后来每条战线呈现的样貌、侧重的讨论面向,都略有不同,幅散容易,却难以收束聚焦,更突显如今民主社会面临的议题碎片化、不再有共同的公共空间的考验,已相当严峻,偏偏民主制度的健康运作,又万分仰赖资讯的充份传递与沟通协商。

2024年1月22日,台湾网路脱口秀节目“贺珑夜夜秀”,主持人贺珑。图:影片截图
2024年1月22日,台湾网路脱口秀节目“贺珑夜夜秀”,主持人贺珑。图:影片截图

那些不该踩的红线,却得靠政治意识形态划下

在这场争议中,如何“开玩笑”、如何“做喜剧”,怎样才算是“文明尊重”,始终穿插著出现在各条战线中。

在台湾在公共议题讨论中,操弄刻板印象的羞辱、对弱势身份的嘲弄,从来不曾缺席,例如性暴力的指射,常被拿来比喻中国与台湾的关系,更不乏各种外貌或年龄羞辱、直接或擦边的种族歧视等言词,女性公众人物的身体与性,更是这类言论的重灾区。

但此处并非讨论喜剧在艺术层面的意义,或究竟该不该被赋予社会责任,而是单纯回顾台湾社会对相关言论的反应,以及一般大众是否认为这类言论应有一定社会责任的思考变化。

首先,同婚公投的大型动员,等于为整个台湾社会上了一场大型性别平等课程,尊重他人的性倾向与性别气质,渐渐成为一种常识,再凝聚成社会共识。在辅大心理系夏林清事件后,越来越多人知道以性暴力当玩笑是不妥的,也开始有了“不该谴责受害者”的观念。

虽然社会在缓步前进,但萨泰尔曾一度因被台派社群赋予厚望,始终有某种光环护身,总是可以一再突破上述的“社会共识”,批评者都被当作“小题大作”,网民也曾为“保护本土脱口秀”,对提出批评者发起出征(网路暴力)。

直到曾博恩在 Open Mic 形式的表演上,以争取言论自由而自焚牺牲的郑南榕为玩笑对象,让台派社群颇为错谔。但随著蔡英文总统在《夜夜秀》上的表现,成功让人感觉很亲民、贴近年轻选民后,此事也被“轻轻放下”。后来,夜夜秀也请了韩国瑜,再次引来台派社群的不安和批评,有趣的是,在媒体批露了各家总统候选人上节目的“业配价码”、蔡总统其实是“赚到”之后,又有此举是否也算是一种“义贼”的争议,但至此萨泰尔在台派中的光环,再也回不去了。

萨泰尔的“喜剧风格”并不是什么新颖的发明,而是承袭自台湾早年的秀场文化与综艺节目路线。也许因为台湾人较没有自嘲的传统,也还未摸索出属于自身的幽默感,早年的秀场是以相互“𠛅洗”( khau-sé/khau-sué,讽刺、挖苦、揶揄)为主,以最直观、简化的方式,重复社会的各种刻板印象,包括将女性、性少数和弱势群体当作玩笑对象。

虽然秀场里的权力关系并非静止的,能在秀场舞台生存下来的女性艺人都能强悍应对,例如以嘲弄男性性能力的方式来反击,而患有小儿麻庳症的歌手阿吉仔也会以幽默化解其他同台来宾关于身障人士的笑话,但这不表示舞台上的权力关系真的被反转了,女性艺人或阿吉仔并没有拒绝的能力或空间,那些反击仅能作为个体的生存策略,而无法翻转那种以刻板印象为乐的结构。

后来,这样的“𠛅洗文化”,也透过电视时代的综艺节目,由张菲、费玉清等经历过秀场文化的主持人,传承给吴宗宪这一代电视人,成为一整代台湾人成长的共同记忆,即使到了小S和“康熙来了”时期,仍可见到一脉相乘的影响力,隐藏在看似多元开放之下。许多人都是在长大、渐渐有人权意识以后,才开始反省以前那些东西“并不好笑”,或是“并不该笑”。但不少观众仍承认自己对这些东西是习惯且有需求的,这种可以不假思索的笑闹很能让人放松,如果可以,他们也不希望总要辛苦的检视、审察自己“可不可以觉得好笑”。

然而,十年前也绝对难以想像有这么一天,台面上所有主流政党,包括民众党在内,都发声谴责王志安对于障碍者的无知和不了解;也因为透过认识陈律师的经历,越来越多人明白障碍者需要的不是廉价的同情,而该尊重其自主性,并降低其进行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阻碍。换言之,有问题的不是障碍者,而是这个社会的设计,过去只想将他们排除于视线之外。

这表示台湾社会在历经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与动员后,还是有些红线被慢慢的画在人们心里了,不管心里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是否真心认同这些价值,但有些红线不可踩,渐渐成了社会共识。尽管政治立场还是会主导著相关论述的角度和方向,可话毕竟是自己说出去的,下次踩线前就得三思。虽然不知该欣慰还是感慨,这一条条本该由价值思辨后画下的红线,最后靠的却是政治意识型态的作用,才能广为社会认知并接受。

当然,我们永远不缺各种更高明的反动和精美包装下的歧视,随著直白的歧视与刻板印象逐渐在主流笑话中褪色,迎来的是更复杂的价值思辩,包括处于弱势、被欺压的一方,究竟能不能放弃这些底线原则?而人的出身和国籍,是否也决定他有没有资格享有民主,或是提出自己对民主的期许?这些困难的思辩,又要如何于每日面对中国实质并吞威胁的台湾社会,找到空间存活下来,将有著不同生活经验与历史的群体黏和在一起?

2024年1月22日,台湾网路脱口秀节目“贺珑夜夜秀”。图:影片截图
2024年1月22日,台湾网路脱口秀节目“贺珑夜夜秀”。图:影片截图

“反政治正确”浪潮

除了内部长期以来累积的焦虑情绪和裂痕,台湾也不可能自外于世界。全球化下经济发展里的输家,以及因为金融产业与新的知识经济兴起,而渐渐滑出中产阶级的白领劳工、正处于人生中场的夹心中年,以及从懂事以来就活在强烈相对剥夺感下的 Z 世代,他们的挫折与不安,都成为喂养民粹政治的养份。

这股民粹浪潮,也透过对现有秩序的不满、对“进步”的质疑,和同理心的不可得,展现出来。例如去年的台大经济系学生歧视原住民事件,让人讶异的是,这是台湾至今受过最完整的多元与平等教育的一代,但对他们来说,原住民问题是祖辈的责任,不该遗留给他们,若强迫他们也要承担,就是压迫“更没有资源的普通汉人学生”。

换到性别议题,他们的态度也是相似的,觉得自己是“什么都没有却什么都要承担”的一代,还要被女性主义当作既得利益者。当我们在谈平等,他们看到的却是“剥夺”,认为这些平权措施,都是慷他们之慨、牺牲他们的权益,来满足成年人的“圣母心”:我们搞砸了这个世界,却要求他们为“自己没做过的事”买单。

王志安虽不是台湾人,但因出身背景与文化,又加上属具优势的社会性别身份与阶级,他身上同样也有那种身为既得利益者却毫无自知之明,以及对于刻板印象任意取用、肆无忌惮的习惯,坚信自己不过是“讲真话”,“不屈服于政治正确”。“反共”或“反习”不代表自动就能理解现代社会,或西方社会在民主化历程里所经历的,反倒仍习惯以自己既有的知识体系来解读一切,例如这次争议中所突显的,对于障碍者自主性与参政权的理解,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种本质的保守反动,与因相对剥夺感而更易被民粹型政治人物吸引的选民,很容易汇聚在一起,成为新的反民主、反包容的政治力量,也很容易将《夜夜秀》这类节目当作自己的代言人。从柯文哲、博恩、贺珑到王志安的支持者,都不认为那是价值观的差异问题,而是“错了道歉就好了”,继续追究其“前科”,是无限上纲,是对意见不同者心怀恶意、毫无宽容。

过去,这股民粹的暗流,因统独因素被暂时掩盖,直到此次大选,才真正浮上台面。

2024年1月13日,台湾大选开票,赖清德竞选总部开票现场。摄:陈焯煇/端传媒
2024年1月13日,台湾大选开票,赖清德竞选总部开票现场。摄:陈焯煇/端传媒

学习安顿自身的情绪与焦虑

在台湾社会的舆论和社群面对不同事件的反应里,躁动的言词与对立之下,是关于认同的焦虑、国家安全的焦虑,和所支持阵营败选后的情绪。并非王志安有多么高明,能以一己之力伤害台湾的国际形象、让民进党政府陷于两难境地,造成“台湾民主品质好坏”的争论。事情会演变至此,根本原因仍是台湾社会过去几十年没有好好处理的伤口。

以“民族”作为抵抗的共同基础,并非必然倒向孤立主义与战争的弊端,尤其对台湾这样一个有著层层叠叠殖民史的国家,透过建立一个新的国族共同体,既有助于每个群体间面对历史转型的复杂,梳理各种殖民遗绪,又能在面对一个超级帝国不断诉诸血缘、语言、文化同源的国族想像不断试图威胁、并吞时,提出完全相反却可行的答案:一个透过多元、人道主义与国际连结,持守自由民主人权底线的“公民国族”。

然而,过去十年,在中国巨大的阴影之下,我们一次又一次逃避以公民国族信念建立共同体基本功课,总是习惯选择“阻力最小之路”,相信快速辨识发言者身份、立场,即不必再受其所言困扰,而不愿花时间和力气去思考那些有助于形成社会更基础的互信与共识的题目,我们说服自己没时间慢慢搞这些基本功,而是相信那些草率的指认、抓战犯,才有助于团结台湾这块土地上异质性如此之高的不同群体。

但即使不谈价值信念,以必须长期面对中国威胁的务实角度,一直处于愤怒和躁动中的人,不会是一个好的战士,也不会是一个好的合作对象。台湾的中间选民必须在不安与不满以外,思考如何超越素朴正义感与对民主的想像的起点,去认识什么叫公民责任,才能形成政治中的关键少数。

绿营选民也必须面对自身从2018后,因为挫败而不停极化的情绪与言行,主动推远多少原本信任你、愿与你站在一起的盟友,帮中共的统战之路省下多少力气,与其责怪曾投给蔡英文、后来却逐渐远离的三百多万选民为何被中共、被柯文哲“骗走”,不如自问为什么民进党不再是让人放心的选择。

台湾唯有诉诸价值,将自身与民主国家深度捆绑、结盟,才有长期抵抗中国帝国的本钱,我们必须清楚明白一事:其它国家和人民没有义务体谅我们的委屈,体谅我们不当泼洒出去的言词和情绪造成的坏印象与伤害。“价值”就是台湾必须言行一致去争取更多国际认同的必要努力,也必须是我们对自己最基本的自我要求。

但同时,我认为也有必要指出,处于相对强势的国际地位下,或生活在相对安稳地区的人们,并没有一处道德高地,让其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责难被欺凌者的狼狈,或嫌弃其反击的姿态不够“优雅、文明、好看”。你当然可以指出问题,却也该提醒自己:承受压迫与为其付出代价的,都不是你。我们对于民主和人权的拥护,是出于信念,而不是某一群台湾人的表现是否合我心意,再决定他们有没有资格做一个自由人、配不配得我的支持。

台湾的民主还很年轻,虽走的跌跌撞撞,却仍然很有活力。与其怀揣著各种对民主的想像,不如进到最贴近生活的场域,让“民主”二字不再是空泛的理解,而是能具体化为一张张面孔的、落地的关怀。


注1:有质疑以其它中文自媒体经营者,以及香港歌手、社会运动者何韵诗为例,与王志安做对照,质疑移民署选择性执法、不欢迎外国人批评绿营等。

不过依据台北市信民两岸研究协会回应指出,本次海外观选团之成员,分别持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外国护照,以免签方式入境。他们均非中国籍公民,情形与王志安持中国护照,他以“第三地中国籍人士”申请来台观光,却在台湾从事不符申请目的事项不同。

信民协表示,协会邀请观选团成员以免签入境,不受前述法令规范。他们在台期间上政论节目,就跟一般以免签入境之外国籍人士一样,符合劳动部规定,凡履约期间30日以下,入国签证或入国许可视为工作许可,无须申请,也就没有违法的问题。

至于2019年何韵诗来台参与游行的争议事件,何韵诗是以加拿大护照免签入境台湾,而外国人在台湾合法停留、居留期间,从事请愿或参加合法集会游行的权利应受保障,且当时行政院已审查通过《入出国与移民法》第29条修正条文草案,明定停(居)留外国人得参与合法的集会游行,因此当时移民署亦引用两公约为之解套。

王志安来台上节目的行为,并非“合法请愿或集会游行”,不论是否收受薪资,仍属于“实质提供劳务”的行为,遭移民署认定“与观光目的不符”。这是王志安与海外观选团、及何韵诗案例的差异之处。

读者评论 75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夾帶私貨太嚴重了。完完全全一邊倒的譴責和民進黨敘事。請不要再雇用政棍來當你們的mouthpiece了

  2. nickshern的說法很有趣,對中國國族認同的厭惡是建立在中國對台灣的侵犯,而中國對台灣國族認同的厭惡是建立在無法染指跟佔有台灣上。
    在nickshern的口中,拒絕被他人侵犯跟企圖侵犯他人,成了『一樣』的東西,這其實也反映了他的國族認同。
    這也可以跟前面端友的簡字留言做個對照:
    『民主的支那也是支那。』
    民主的支那,也是支那。

  3. 陳昭姿 = 印泥人
    怎麼辦,應不應該笑

  4. 很久没看到这么偏颇的报道了

  5. 台湾的民主制度不是深绿们发明,也不是他们争取来的,更有甚者在不断的破坏这种制度,就是一个制度的享受者而已,天天拿民主来支撑自己的优越感太搞笑了。
    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歧视台湾人的国族认同,深绿们则歧视中国人的国族认同,本质一样的狭隘,有什么可优越的。

  6. 强迫他人国族认同的小粉红是民族主义,深绿们强迫台湾居民们对于台湾民族的国族认同同样也是民族主义,一丘之貉有什么好优越的。

  7. @Liuhuiming OK的,別在意。

  8. @weber 很抱歉沒看到最後一個字「好」,鄭重向你道歉!

  9. 我有寫「我不能代表台灣人」以及「個人認知」。

  10. @rsk『 很簡單,有人生氣就不要用。』
    同感。
    @Liuhuiming『建議你可以註明「只是你自己看法」那就沒問題。』
    好。

  11. @weber
    //那就知道台灣人所默認的『支那』是什麼吧, 能解釋一下嗎?//
    你的問題,我會直接類比「諧音罵口是否罵口?」這類問題。
    諧音罵口,字義來說,很難說他是「罵口」,但誰都在說甚麼。
    比如「他媽」,作為廣東人的我,完全不理解字義上為何得出fxxk的意思?但這個字眼,有人生氣,有人一笑置之,那該怎麼辦?很簡單,有人生氣就不要用。
    我個人覺得王志安的行為是「歧視」。但「支語」是否歧視,意思太明顯,討論是多餘。

  12. 1先說明無意討論你與其他人爭執的點,回覆純粹因不願意被代表,因你留言⋯「支那一詞在過去華人世界被廣泛使用,明顯無貶義。若以支那為音譯理解,以上內容為中性,但顯然前者強行為其附加日本貶義,其詞彙具體意義為何台人自然不知 」⋯建議你可以註明「只是你自己看法」那就沒問題。
    2。你寫道⋯賀瓏也絕非端友所謂說話動不動『支來支去』的人。」⋯若你指的是我文中的支來支去,這真的純屬超譯,那是夜夜秀與王雙方都看過的遊戲環節腳本,非我要討論的,更沒臆測賀瓏是否會把這詞整天掛嘴上,我想表明的是現實生活中,我這樣的普通人對這個詞的感受,避免被代表,也避免中國網友誤會。

  13. 今天人們乃至於民進黨批評「王志安」跟「夜夜秀」的時候,是因為他們的言行涉及歧視障礙者,而節目單位又有製播把關不言的責任。
    然而王志安若要指責他被「支那」一詞侮辱,也應該是批評賀瓏以及節目製作單位,因為是他們設計內容並當面使用該詞彙來歧視、侮辱王。
    何不問,有多少人認為賀瓏及寫手老K使用該詞彙的意圖是要侮辱王? 有誰會說賀瓏不顧其意願、執意使用該詞彙來侮辱王志安?
    賀瓏在說出『支語』、『支那』的時候,是有明確的目的性,而他也絕非端友所謂說話動不動『支來支去』的人。
    而後者也反映了『支』的侮辱性其實來自發言者的企圖,失禮者發言自然無禮。正常使用『支那』詞彙的人,自然不可能開口就支來支去。
    今天我們很明確知道王志安這個人歧視障礙者而不認錯,所以我現在可以在這裡寫下留言進行批評,批評王志安這個人。
    如果有人要接受王的話術來轉移焦點,那也就留下「名字」吧,留下拿『支語』、『支那』歧視中國人的、那個人的名字。

  14. David2023之前說『台湾人特别是绿人们人均默认中国是支那』,作為台灣人我不知道這裡的『支那』除了China還能有什麼含義。但樓下既然知道是歧視語,那就知道台灣人所默認的『支那』是什麼吧, 能解釋一下嗎?
    不然莫名其妙被中國人貼上台灣人認為『中國是支那』的標籤,還不知道到底是用了什麼東西侮辱他人,這很奇怪。

  15. 我不能代表台灣人,但我問了我國高中孩子、身邊朋友以及我個人認知,不管談話對象是不是中國人,哪怕是對家人朋友,說話動不動支來支去,就像小粉紅動不動台蛙,就是缺乏教養,意識上,我們是知道,支就是歧視用語,沒什麼好洗。
    從端草創,還未轉成訂閱制前就訂閱了,任何媒體、政黨、政治人物都一樣,要用理性良知去識讀,因為我們的身分是選民公民,不是鞏固權力者的工具。隨著真相愈辯愈明,不要說ytb、mibile01、dcard、ptt、台灣現實輿論一輪論證下來,連傳統媒體、以及百靈果、范琪斐這些有明顯意識形態的頻道也公正地評論人可以立場不同,但不能隨便亂扣帽子以及雙標執法。
    極端民粹留言不能影響我,但求證能力及提供讀者判讀的鐵打數據法規對我來說,是要不要繼續訂閱的很大因素,不然憑什麼收費?

  16. @weber,其實我所寫是指雙方……畢竟不祇你一個談字源。
    「如果是黑人同黑人爭論nigger呢?」你個問題問得好……兩個黑人,抱着開玩笑的心態爭論,是一回事;兩者,抱着認真的,又是另一回事;一方開玩笑,一方認真,最為糟糕,一定打架。
    現在,有個不關事的第三方(比如我),聽着兩個黑人談論nigger。
    我傾向避忌「支那」兩字,都同時建議兩個黑人不要用nigger兩字,因為誰都不知其他人,如何理解這類用詞。

  17. @Weber 你的帖子让我知道台湾语境里“支那”没有/很少有歧视含义,大部分人台湾人也不怀恶意,这对我看这个事件还是很有帮助的。说实话我们对这个词语充满强烈反感,也许也是因为中共的长期宣传,当然史实是史实,但是饱满的情绪又是另一回事,所以一开始不理解台湾语境的时候,就觉得明明就是歧视偏偏没人讨论,觉得简直匪夷所思。现在大家都明白互相的意思,都认可歧视是不可接受的,那还是很有意义的交流。当然我依然坚持民进党打压异议人士的观点。以后有问题我们也要继续交流,共同进步。🤝

  18. @rsk 不算講真,如果是黑人同黑人爭論nigger呢?
    在質疑中也有台灣同樣被使用支那歧視的說法,但如果其歧視意味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斷鏈,撇去中國人不談,台灣人應該再習得自己會被『支那』一詞羞辱嗎? 我是有疑問的。

  19. 講真,認真談字源,證明「支語」是否歧視用語(我傾向認覺「支語」是歧視用語,但有時避免不了這個字眼,難道「印度支那半島」改用「中南半島」,這說不過去),是失了焦點。
    明顯是「支語」是歧視用語……這樣說吧,幫人改綽號,當事人不喜歡這綽號而繼續用,那是找架吵。
    再講,假若白人同黑人扯甚麼拉丁文、西班牙證明nigger不是歧視,這能不能接受?
    是不是歧視用語,好多就是當時人的主觀感受,或許有些無道理,但無辦法。

  20. 『支那』
    中國。梵語cīna的音譯。原見於漢譯佛典,係古印度對中國的稱呼,日本尚沿用之。唐.釋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二.花嚴經》:「震旦國,或曰支那,亦云真丹,此翻為思惟,以其國人多所思慮,多所計詐,故以為名,即今此漢國是也。」也譯作「真丹」、「真旦」、「振旦」、「震旦」、「神丹」。
    『nigger』
    an extremely offensive word for a black person
    (極其具有侮辱性的稱呼)黑鬼
    對照以上字典解釋,邏輯? 我認為自己基於對中國的尊重不使用該詞彙就已經很適當了。

  21. 受矚目案件加快處理並非特例,如果樓下認為王志安被差別對待導致權益受損,可指出裁罰判決歧異不妥之處。
    例如說,若不該被禁止五年,請明確指出其他裁罰基準。

  22. 通篇戰狼口吻「一個中國精英層既得利益者憑什麼對台灣民主說三道四」
    歧視因是基於非正當理由的區別對待,王志安根本無此動機。王志安固然有其局限性,模仿殘疾人的動作不妥,可要求其道歉,但是不能曲解他的本意是批評民進黨造勢晚會的鋪張浪費和大肆情感動員,王志安在1月11日晚會現場就表達了對民進黨利用陳律師拉票行為的同情及不認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ug7GM5rHo&t=1s
    而所謂「支語」更是確鑿的歧視用語卻被一筆帶過,評論區還有為「支那」洗地者,邏輯與說「nigger」是中意詞同樣無稽
    其次提到王志安的護照,嘗試辯稱王被選擇性執法只因「無法享受他國護照豁免權」,「既然違法如何執法全憑權利處分」
    1. 根據台灣人向移民署取證,他國護照並無所謂豁免權,文昭公子沈之流同樣違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cwA4kfuahA&t=1s
    2. 移民署承認對王處分是受到上級關照而「選擇性執法」,且不論此舉跟中共何異,這是一個民主國家機器對抗個人應有的表態嗎?
    偌大中文圈難容一個有志業驅動的專業性記者。而管中窺豹的結果就是寫出這種這種充滿偏見和立場的糟粕

  23. @轶伊 「支那」一詞在過去華人世界被廣泛使用,明顯無貶義。日本在過去一百年將其特用為對中國的貶抑詞,也是有其自身邏輯,與台灣無涉。強行將台灣自身的中文語境套用日本邏輯脈絡,是在否定台灣的主體性,這其實反映了長久以來中國民眾或明或暗的將台灣人跟日本連結,甚至稱之為日本遺民或日畜。其中例子就是David2023所稱『台湾人特别是绿人们人均默认中国是支那』,若以支那為音譯理解,以上內容為中性,但顯然前者強行為其附加日本貶義,其詞彙具體意義為何台人自然不知,但無關緊要:說台灣人侮辱中國人,台灣人就是侮辱中國人。
    轶伊,你難道不是該解釋,為何台灣人必然得跟隨日本對於漢字詞彙的解釋嗎?
    中國有被日本以「支那」貶抑的歷史,個人是理解與尊重,但兩岸歷史發展早己分道揚鑣,不論用詞遣字、文化習俗,甚至對日美蘇等國的理解看法都天差地遠。中文詞彙在台灣早有自己的理解解釋,例如「小姐」在台灣是尊稱,在中國則有情色含義;台灣人稱呼中國人小姐,若中國人不接受仍執意使用,這是其個人無禮,而非台灣群體試圖透過「小姐」一詞將中國女性貶低為妓女。即使有失禮人士透過對小姐歧異的理解去嘲諷,也不會構成中國人強行要求台灣定義其為負面詞彙的理由。
    這道理本該顯而易見,但卻不被適用於「支那」一詞;因為對於該詞彙,中國所採取的其實是打著『反歧視』之名的國族主義操作:一方面將異議者打成日本分子,順勢操作仇日情緒(如同David2023);另一方面則強迫灌輸仇恨敘事,建立單一歷史文化認同。「支那」,沒有在中文詞彙存在的空間,表達對中國人的尊重不夠、而是要像轶伊所要求的「主動表達歧視性的認定」。
    這不就正是打著『反歧視』的大旗,剝奪台灣的主體性嗎?
    對於王志安,這倒不意外,因為他本來就是這種人;反倒是過去有人說當中國出事時,只要煽動仇外情緒就會能夠轉移焦點,而這樣的說法看起來對所謂反共人士也適用。
    轶伊,即便支持兩岸交流的國民黨都沒有主張王志安被針對性處罰,這樣的指控只能說是對台灣內部運作的方式理解太少;如果王認為不公,可以維權,而他目前採取的看似是鬥爭他人的方式,眾人的權利不會變大而是縮小,但就是這樣了。

  24. 评论区“劣等华人”这个词都出来了,中国人我劝你们还是识相点闭嘴然后离远点吧,没法聊啊这🤣。此贴可以终结了。

  25. @madlex 好的討論是在深化民主,壞的討論會加深撕裂。如果為了保護民主而要限制言論,那麼跟專制獨裁又有何異? 當年國民黨不就是因為不顧一切血腥反共打壓敵對失去民心以致於敗走台灣? 右膠們還沒吸取教訓?

  26. 這次SNS上粉紅親共分子以及民主小清新們紛紛出動支持王志安,無論他是不是大外宣,亦起到了大外宣的作用。
    順便講下支那一詞。目前對支那的解釋,無疑有多種。一是從血緣民族上來講,中國包括台灣之華人一概都是支那人。不過以血緣作為基礎之愚昧,已經被大部分人所唾棄。二是從文化上來講,支那一詞代表劣等華人文化的一種,至於哪部分華人文化劣等,各自有各自的解釋。對台灣人而言,無疑是對岸崇共的那些人。這點從台灣社會不會將開化之華人稱支即可看出。所以中國人拿“你也是支那人”之血緣論來質疑“支言支語”,屬於雞同鴨講。

  27. @轶伊 至於你問的問題,我覺得視乎你對於「大家」的定義。從各黨對於王志安的抨擊來看,王志安的觀點構成歧視被台灣大多數政治光譜的政黨認同。「支語」一詞構成歧視相對較少的人認同。

  28. @轶伊 我的意思是很多人認為「支那」具有侮辱性,但是台灣人可以不這麼認為。兩者並無衝突。你其實想要的是台灣人尊重中國人的感受,不要用「支那」一詞,你的訴求我認同。但是台灣人不必然要照顧中國人的感受,當然由此引致兩個群體關係惡化的責任就要概括承受,這一點跟簡中社群說台灣人是台巴子 台蛙一樣。
    你要反駁@Weber ,要證明的是台灣人在用「支那」一詞時是普遍知其背後的侮辱性含義,甚至是可能明知故犯,所以才用「支那」一詞,而不是不斷反覆強調支那一詞的侮辱性。

  29. @轶伊 觀點和事實的區別不在於被多少人接受:
    Fact(事實):
    就是能被證明是真還是假的一段陳述(比如,企鵝走路搖搖擺擺)
    Opinion(觀點):
    表達一種信念、感覺、看法的陳述,無須證明(比如,我覺得薄荷巧克力冰淇淋最好吃)
    作為一篇評論,作者當然在輸出觀點啊。至於是不是強行輸出觀點,我覺得不是,你不接受他的觀點作者會給你施加什麼負面後果嗎?🤔 如果沒有,我覺得也不算強行。

  30. @EricChan 您的意思是,王的“歧视”是普世观点,因为大家都认同,“支语”的歧视性不算是普世观点,因为台湾人民不认同?😅

  31. @EricChan 有道理,按照这个逻辑下,很多人认为“支语”有歧视性,所以批评民进党只对异见人士批评“歧视”,也完全站得住脚了。那原文作者表示,王这个“歧视”不应该有争议,您怎么看?好像有强行输出价值观的感觉?🤔

  32. @轶伊 至于这个观点是个人观点,还是普遍共识,又是另外一回事。

  33. @轶伊 當然是了。「很多人認為王志安的言行歧視身障人士」才是事實 「王志安的言行歧視身障人士」只是觀點。

  34. @mark1st 民進黨真有你說的這麼強力就不會連國會第一大黨都做不到了😅 不過人不能描述自己沒見過的事物,井底之蛙是這樣的🙊

  35. @EricChan 按照这个逻辑,王是不是“歧视”,也只是个人观点了?🤔

  36. @轶伊
    「这个观点的前提是承认“支语”确实是歧视用语、是整个事件中争议的一部分」
    這句話邏輯上並不正確。🤔 「支語」是歧視用語只是一個觀點,即使他是一個被很多人接受的觀點,這依然是觀點。「支那」一詞被中國以及GHQ,日本政府被認為是具有種族歧視才是事實。 被中華民國法庭認為不屬於歧視性用語也是一個事實。
    「支語」的運用當然是爭議的一部分,但是真的是爭議的重點嗎?作者需要對此作出評論嗎?這視乎每人的觀點與價值。如果談客觀的事實,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網絡上這個詞語的熱度,KOL針對這個用字的評論來觀察「支語」一詞是否討論的焦點。

  37. @Weber “支那”历史上就是日本歧视中国(包括台湾地区)的用词啊,这个是史实啊,我不知道你想要怎样的说服😅如果台湾人对这个词有不同的认识、或缺乏了解,导致无意间的冒犯,正常情况不是应该感到抱歉吗?为啥在力图证明“支那”不是歧视…没有主观意图,也有可能造成次生伤害。
    最后再说一次我对这次事件的观点,民进党就是在打击异见人士,借用歧视之名来做舆论攻击、利用法律来针对性惩罚,真让人不齿。

  38. @轶伊 如果我稱呼「中國人」而非「大陸人」,也是會有某些大陸人感到不快的。
    這是因為「中國」一詞涉及到歧視嗎?顯然不是。
    我不會特意去使用「支那」(反倒樓下的端友用的很開心),所以我對這個詞語的理解、態度,其實是跟中國人無關的。而撇去極少數會刻意激怒中國人的人不談,我其實很少看到「支那」一詞的使用。而確實有人即便不會特意使用,也會主張該詞彙應該是中性的、並且在多個領域被廣泛使用。
    如果你要說服那些人,那起碼要能在這裡說服我。
    像南支那人之於台灣,以及法屬印度支那之於越南,就我來看都是歷史名詞,其中的惡意都是發言者自己加上的。

  39. @Weber 所以为什么中国人会感到不快?不就是因为“支那”带有歧视吗?😅 你要非说在台湾不是那就不是呗,台湾真棒棒!

  40. 感谢你们还在乎我们中国人的情绪,南支那人。

  41. 樓下,你說我是『南支那』或『民主支那』甚至是『支那民國』,我都不會感到不悅。
    我不會用支那稱呼中國人,是因為中國人會對此感到不快,其他幻想你就自己收著吧。

  42. @轶伊 你跟他们说这个没用,现在台湾人特别是绿人们人均默认中国是支那,中国人是支那人,而且人均不了解、不承认自己当年也被日本殖民者称为南支那。不愿承认的同时会说这个词是法律规定的中性词,就算承认了也会说因为台湾现在民主了能投票了所以不是支那了(自动忽略其实殖民地和民主法治并无必然关联)。归根结底还是用歧视中国和中国人的方式来缓解自卑产生的神经衰弱。
    台湾民主社会发展到现在,因为跟中国在政治和综合国力上的落差,产生了一大批习惯用“民主”、“现代”、“文明”、“公民社会”之类的宏大叙事来缓解自卑的绿营特别是深绿群体,和小粉红们动辄“上下五千年”、“老祖宗”、“伟大复兴”是一样的。自卑的台湾人和自卑的中国人正在生动的论述什么叫“两岸一家亲”。

  43. @jing638274『所谓听到”大陆”被吃豆腐,怎么没想过”中国”这个词在一些语境下就和台独宣言一样。即使我对体制统一没什么热情,也觉得绿脑冒犯别人而不知,就只会受害者叙事,和小粉红也没什么区别。』
    對照其他端友發言,這就是你的受害者敘事嗎?
    我自己平常都不用「支那」的,現在我還要特別主張「支那」是歧視才不是歧視了呢。
    @轶伊 整起事件中的『支語』都是王志安自己跟賀瓏夜夜秀的事,而不是其他人特別用支語來冒犯。如果是基於中國人心情考慮來界定是否該使用這個詞彙,那王願意進行相關的節目的時候就表示沒有被冒犯了了。
    以轶伊自己對支語歧視的定義,王作為中國人自己就該在節目前拒絕涉及相關詞彙的表演活動。若參與表演,王自己就歧視中國人。
    轶伊,你要主張「支那」是歧視,而且是碰都不能碰的那種,那就應該有能力進行完整論述,怎麼會是要台灣人來附議?

  44. 避重就轻,首先利用障碍人士的是绿裆,要说有错,王也是在绿裆的思维逻辑下被绿裆误导。
    重点是王在参加此次节目后绿裆当局所做出的反应,首先批评夜夜秀,更加精彩的是禁止王五年不得入台,我怎么感觉台湾现在就是一个封闭的屠宰场,绿裆就是想把台湾人圈起来集体催眠🤣🤣🤣
    最新消息“台湾移民署之所以会做出对王五年禁入台湾的决定,是受到上级长官指示”,这才是重点,应该关心的是这个长官是谁?为什么会破坏台湾所谓的民主,为什么把台湾树立成华人世界的民主的笑话??🤣🤣🤣滥用公权力
    就在这里讨论一些不痛不痒的话题,浪费大家时间🤣🤣🤣

  45. @EricChan 关于我认为作者故意逃避讨论”支语”,请看文章第三段,作者说王用“支语”来“辩解”,却没有进行任何阐述,就开始执法的话题。我想这不能使人信服吧?大家讨论事件,首先要对客观事实有个基本共识,“支那”对大陆人来说就是一个歧视性的词语,节目组使用这个词语,就有可能造成次生伤害,这个共识都没有,那还怎么讨论?你可以说节目组用歧视性词语,不代表王模仿身障就能免受批评,那这是一个观点。这个观点的前提是承认“支语”确实是歧视用语、是整个事件中争议的一部分,如果连这个都不承认,就说王的说辞就是为了开脱,那我就认为作者在逃避这个争议中的基本事实,观点也就没有说服力。这些和资格论无关。
    关于民进党“承受批评”,我指的是承受舆论压力,我希望这个舆论压力能让民进党对执法做出充分的说明(目前我认为并不充分,关于其他主播还有很多疑问),最好能有司法上的公正判别、或者法律条文的修改之类,但我自己并不能理解这些法律条文,所以没什么具体的观点。

  46. 王志安最新YouTube视频有民众致电移民署与台北市劳动局,就通常此类案件的处理有相关咨询。通常此类违法案件处理时间较长,并且由于当事人早已离境,造成案件查办更加困难。对此,我不负责任的理解就是“好了,好了,这件事情呢,我们知道了。回去等消息吧,万一有下文呢?”而对王志安的案件能在一天内有处理结果,回复的工作人员也直言不讳的说是因为长官的特别关注。我请教各位,这样的处理手法能不能称作法律武器化?还需要什么佐证吗?
    其实关于台湾的司法不公,王的案件还不算典型。典型的是“向心案”,间谍罪逮捕,逃税起诉,最后无罪释放,这是在享受周庭的待遇吗?如此司法,选一样吧,不要脸还是不要底裤?
    有民主,有自由,无法治,台湾的未来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提升。

  47. 持续关注了很多天,我觉得王志安系列文章下,大陆人还是不要跟台湾人讲道理了,掰来扯去不管怎样我们都是有着原罪的。
    那些跟你掰扯的台湾人的逻辑从本质上是,因为政治体制和共产党所以我们一个个个体所形成的一个中国人群体都活该成为台湾人情绪发泄的承受者。我承认这种来自中国武统威胁情绪的合理性也一直都觉得理当去理解和承担这份情绪,或许我们永远都要背负这份原罪我认了,但是不好意思,也是有底线的。
    还是一如既往地真心为台湾得之不易的民主自由平等感到由衷的感动和祝福,但也越来越失望于两边分裂过于深刻。
    大家的处境都不容易,是拥抱世界理性求索还是带着情绪左顾右盼都是各人的选择。
    求同存异也要跟有对话空间的人去求。

  48. 看推特有人去跟北市府勞工局檢舉了,就看政府單位如何認定,如果非法工作就會被禁止入境三年。

  49. 此規明文須符合其限定四點。
    停留期間在30日以下之入國簽證或入國許可視為工作許可(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第5條第1項):
    1.30日以下之履約工作。
    定義:「外國法人為履行承攬、買賣、技術合作等契約之需要,須指派外國人在臺從事「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或「華僑或外國人投資或設立事業之主管工作」之契約內工作。」
    2.為公益目的協助解決因緊急事故引發問題之需要,從事專門性技術性工作。
    3.經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或受大專以上校院、各級政府及其所屬學術研究機構邀請之知名優秀專業人士,並從事演講或商務技術指導工作。
    4.受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邀請,並從事非營利性質之藝文表演或體育活動。

  50. @Liuhuiming 看到相關的說法是:『履約期間30日以下,入國簽證或入國許可視為工作許可,無須申請』

  51. 這些人不都上了政論節目?

  52. @轶伊 看看王志安自己說的這一段『我們沒有選票,所以就該當年被日本人叫支那,你們也被叫過支那,現如今又該被一部分台灣人叫是吧?』
    這根本是無理取鬧,即便會有部分台灣人出言嘲諷中國人,也與部分中國人嘲諷台灣人「台巴子、井蛙」無異,沒有選票而被叫支那一說本就毫無邏輯,更何況這與其自身爭議何干?
    王志安藉由兩岸間無可避免的負面互動炒作支那一詞,實際上就是利用中國民族情緒來轉移自身歧視障礙者的焦點。從眾多端友對於王煽動行為近乎本能的接受,以及對支那一詞爭議的無限上綱,我認為這也反應了未來兩岸的衝突無可避免:表面上夜夜秀是節目與綠營之間的衝突,但很簡單的就被中國來賓操作成兩岸鬥爭,而其中的邏輯台灣人顯然無從理解。
    看這輿論,恐怕夜夜秀的支持者沒發現自己被王志安出賣了。
    而轶伊對於「支那」一詞所具有的歧視性定義堅持,我必須指出,至少就目前台灣司法認定是China音譯『中性詞彙、無貶義』。而我不使用支那一詞來稱呼中國,是因為我知道中國人不喜歡,基於禮貌而非認為這個詞語具有歧視性。
    既然轶伊對支那一詞的歧視意味有強烈執著,有鑑於陳律師被王志安歧視以及次生傷害已經有諸多討論,那何不也提供為何台灣人稱呼中國為「支那」是歧視這點提供論述?
    同時我認為應該涵蓋以下條件:不涉及日本與其他國家,因為台灣有自身文化脈絡;要能適用於印度支那、交趾支那一詞。
    原本我認為「中國人不接受」這一點就非常充分,但看看陳律師的遭遇,似乎不適用。

  53. 文昭幾天前發推:「信民協會聲明:本會此次邀請之海外觀選團所有成員,分別持美國、加拿大、澳洲、韓國等外國護照,以免簽方式入境。他們均非中國籍公民,情形與王志安完全不同。」⋯⋯說明他用免簽進入,而某v張堯發推說他們拿商務簽證,所以可以工作,被人質疑說法有出入後改口,說那是她自己的臆測。既然沒有所謂的商務或工作簽證,我的疑問是,根據勞動部網站,持外國護照不能合法在台工作,包括演藝事業及商業電視台節目,除非持就業金卡或雇主協助申請的工作簽證,或特別情況發出的商務旅行卡。我們免簽去歐洲不代表我們可以工作,不是嗎?
    https://ezworktaiwan.wda.gov.tw/cp.aspx?n=51E9B7281BC95077

  54. @EricChan 法律見解可參考下文,
    https://www.storm.mg/article/4999909
    (目前似乎只有這篇一稿多投)
    以法治角度而言必然裁罰自不必說,而移民署是否應該為執法不力道歉,應該從台灣民眾對此類罪行的觀感來認定。例如酒駕、不禮讓行人、違規停車,這類違規處也不免漏網之魚,而民情對此強烈不滿自然會促使政府回應並加強取締。而王案並沒有引起觀光簽證管制不力的不滿,沒有必要加強嚴管也就沒有特意致歉的必要。
    我認為這次王案的批評就是民進黨必須負起的政治責任,如果落實嚴管陸客那自然可以免除這次責難,但自然免不了限縮兩岸交流的批評。

  55. @Weber 有人說 移民署是有人舉報才會作出調查。然而回溯立法原意,這類涉及非法勞工甚至是敵對勢力滲透的法條竟然要通過群眾檢舉才會開始作出調查並開罰。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漏洞。

  56. @weber 王應不應當被處罰跟民進黨政府的處理是符合法治精神並無必然關係。首先民進黨政府在王志安發表對王志安不友善言論後才作出開罰。而3個月前同樣行使旅遊簽證入境則無開罰。移民署要麼就出來承認自己有疏失出來道歉,要麼就是選擇性執法。至於所謂收到據報才執法,當中的可操作性太強。而我想要討論的不是王志安應否被罰,而是民進黨這個決定是否符合法治精神,是否需要負上政治責任。

  57. @ EricChan 以王的行為違反的是『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第16條,其中的『六、現(曾)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或工作。』,而『一、有第一項第四款至第八款情形者,其不予許可期間為五年。』直接規定其不可申請來台觀光五年。
    以法律來說,政府應該沒有不執法的空間,以及如何改變才能合理? 如果王認為自己權益被侵害可提出申訴等救濟措施,不然就有謀求特權、因人設事的嫌疑。

  58. 台灣對王的執法會有爭議無可避免,但要說公義被侵害就有疑問。anonymous3顯然需要具體說明清楚要被維護的『公義』為何,否則在台灣社會無法引起共鳴,自然也無法引起改變。
    例如對法律執行武器化的指控,政府自身自然無從辯解起,但要說服他人指控武器化為真則必須有實質證據,例如『其他參訪者也違規但被檢舉卻沒事』,但目前此類指控皆被證明為假。
    而另一說法是『王之前沒被抓,現在才被罰』,那問題就是對觀光旅客的行程查核過於放任,抑或是節目製作單位把關不足以致於陷王於不義。這部分可透過嚴管陸客或重罰活動單位來落實,但這種實質上的限縮是否是所追求的『公義』?
    我認為主要問題在於將中共限制言論自由投射到這次王的言行被處罰上,卻忽略了台灣法令本來就限制了王的舉止,而台灣民眾並沒有打算放寬相關限制,自然就沒有公義上的問題。台灣政府頂多只能說是在之前的寬鬆而獲得了名不符實的讚譽,現在被批評也只是自業自得。

  59. @軼伊 關於「承受批評」這個說法,我也覺得挺有趣的:究竟什麼叫「承受批評」?是對此作出言語上表達歉意?作出行動改善?還是不去作出言論上的反擊?還是如何?至少現在不少綠營的支持者覺得他們又沒有封禁這樣的言論,怎麼就不算「承受批評」? 而對綠營批評者普遍認為綠營應該要做更多,不論在態度上還是行動上🤔

  60. @軼伊 要是按你這套理論,台灣人也可以說「支持王志安的人並沒有承認中國網民對於台灣日本韓國人以致東南亞人長期的歧視性言論,對於台灣的文攻武嚇」,是「故意逃避了這個話題,其他觀點也都變得讓人很難信服呢?」🤔
    這樣的邏輯跟你剛剛反對的資格論又有何區別?🤔

  61. 同意樓下兩位對於民進黨將法律武器法的的批評。這一點不是民進黨的辯護者所說,這件事情是合法的就可以合理化這樣的行為。但不知道為何,民進黨的支持者甚至是反對者都在避重就輕地不談論這一點,而這一點跟王志安言論本身是否構成歧視都是無關的。

  62. 我觉得蠢和坏还是有区别的,尽管两者的表现差不多。虽然大陆军事上是俯视态度,但政治上是在仰视的,这二者之间两地的现实落差是导致此次事件爆发的原因,双方都有某种错位式的误解。这次事件其实是取消王的签证后才开始发酵的,把他赶走这件事两边都很委屈,一边是王被赶走受到委屈,一边是受到委屈赶走王。就我一个普通人而言看柯文哲讲的东西确实是云里雾里,没有很好的渠道了解台湾社会

  63. @anonymous3 我很赞同,很多人(包括我)都觉得这次事件的关键是“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执法”,但是很多台湾人觉得歧视才是事件的关键。本文作者说有价值观的区别,影射大陆人不懂人权,所以把歧视看作小事(但事实是我们要求的是你不要搞双标,而不是说不能对王批评,这个双标完全被作者忽略)。在选择执法上,很多支持者觉得王违法是事实,并不在意有没有针对性。那我觉得,你民进党图谋自己利益,那也要承受舆论监督,对你产生小肚鸡肠、公权私用的批评。

  64. 王的“歧视”在台湾移民署下场取消其入境资格以后显得微不足道。在这里讨论歧视根本就是抓小放大欺软怕硬。王的歧视说破天也不过是个人修养问题,这是私德。而移民署将法律武器化—-“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执法”,自己做那个扣扳机的人,此乃公义。我们怎么可以攻击私德起来孜孜不倦,却对公义受侵害视而不见呢?

  65. 思辨、理性发言,我想这和出身、国籍毫无关系吧?任何人发表自己对中国、台湾、世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评论,这不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吗?就好比男人评论女性话题、异性恋评论同性恋话题,这个言论的权利难道还要分人群授予?有人说不理解就没有资格,这还叫言论自由吗?说蠢话会被批评,但是人人都有说蠢话的权利。
    就算王理解“支语”这个游戏环节的安排,你也无法否认这个词语带有的歧视性。不能说因为王理解、我们理解节目安排,就可以说这个用词没有歧视、不会造成次生伤害。就像很多人都认为王的本意没有歧视的意思,还是有共识说模仿身障人士会有次生伤害。本文作者并没有承认“支语”的歧视性、也没有对此做出直接的评论,在我看来作者是故意逃避了这个话题,其他观点也都变得让人很难信服。

  66. 王志安的话歧视残疾人还是有的,应该真诚道歉。我想起以前公安局长王立军骂人蠢:你TM是残联的啊!

  67. 给大家翻译一下作者在正文倒数第七段提出的解决方案:
    以是否符合所谓“现代社会”的标准为准绳,将台湾人自觉划分为“上等民主台湾人”,对应的中国当然就是“下等专制ZN人”,以此形成超越血缘、文化、语言等等的所谓“公民国族”,与中国在民族层面彻底划清界限,脱亚入欧,当然就可以无所顾忌的抵抗中华帝国了。
    我为此方案拍手称快,就是不知道喊着抗中保台,却连国号都不敢改的民进党会不会这么做。建议深绿们可以要求民进党把不同意这个方案,还认为与中国同根同源的少数异类、潜在共匪一并驱逐出境。

  68. 『賀瓏表示,節目訪談寫手會事先提供問題,但回答由來賓自己提供,也不限制來賓得照訪綱走,「炎上那幾句話和動作不是段子,跟喜劇是無關的。同時,來賓言論也不代表『夜夜秀』和所有工作人員的立場。」』
    顯然王志安對於『支言支語』的橋段安排是理解的,而節目單位也很清楚這只是表演而無實質冒犯之一;反倒是王在面對歧視障礙者的批評聲浪中,以部分台灣人也用『支語』來牽拖,迴避對自身的批評。
    我無法阻止會有少數台灣人用『支語』一詞進行冒犯,但如果有中國人也同意這樣的牽拖手法,那請你們也對中國意圖犯台以及小粉紅的言行負責。
    或者對於這種牽拖手法做出合理的解釋。

  69. “而人的出身和國籍,是否也決定他有沒有資格享有民主,或是提出自己對民主的期許?”
    我個人認為這段只是說明思辯的重要,我們都應該要確認自己的心裡是否真的想清楚
    就如同很多人認為外國人沒資格評論中國一樣,因為我對這件事沒有經歷過自身的思辯,我也不確定我是否真的可以評論中國

  70. “而人的出身和国籍,是否也决定他有没有资格享有民主,或是提出自己对民主的期许?”这还需要思辨?还困难?你就直说王不配、中国人不配呗? 王让民进党陷于两难?你这么坚持民进党是正确的,怎么还担心形象受损?你民进党对歧视双标、选择性执法,还怪到王头上了?啥玩意都能上端?

  71. 简直读不下去…既然你说王歧视,毫无争议,应该道歉,你怎么不说“支言支语”也是歧视,也无争议,也要道歉?这双标简直了

  72. 其实夜夜秀的“欸”也有严肃议题的讨论啊……

  73. 台湾作为亚洲之光在电视上称呼他国人支那怎么说?民主的支那不是支那?

  74. 真绿…先不说更有代表性的大陆人无法发声,白色都直接打上民粹, 蓝色应该更是don’t give a sxxt。还有之前那个对谈,说王志安去脉络化,却说错王志安的观点,更不要说他这边的背景脉络。嘴上说着道理要求,其实只针对对方,很丑陋,真的很丑陋,毕竟这不是党媒红媒绿媒怎么就变成这样。

  75. 端正在流失中国大陆背景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