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端传媒七周年“读端给你听”Podcast特别企划的第八集,邀请到嘉宾阿华读出有声档,也欢迎点击这里,选择你喜欢的播客平台收听,用另一种方式打开端。
2021年6月23日,壹传媒有限公司董事会宣布,《苹果日报》的印刷版不迟于2021年6月26日(星期六)最后一期结束,电子版也不迟于同日晚11点59分停用。但随后《苹果日报》最新消息指,决定今日午夜后即时停止运作,明日(24日)将出版最后一份实体报纸,网站也将于当日午夜后停止更新。
在国安法正式落地之前,《苹果》于2020年6月出版25周年特刊《不是最终章》。特刊虽流露《苹果》内部对前景、对存续的忧虑,但仍以坚持、希望为特刊基调。打压接踵而来。去年8月10日,《苹果》创办人黎智英因涉嫌违反国安法被捕,至今还柙,不准保释。同日,大批警察进入《苹果》所在的壹传媒大楼搜捕。今年6月17日,《苹果》再被搜捕,包括总编辑罗伟光在内的5名高层被指控“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集团三间公司共1800万港元资产被冻结,新闻材料被警方检取。保安局局长李家超称被捕新闻工作者为“罪犯”,社会需要区分这次“刑事串谋”与“正常新闻工作”,与“罪犯”划清界线。今日,警务处国家安全处拘捕笔名为“李平”的《苹果日报》社论主笔。
政府的说法企图将《苹果》塑造成新闻界的害群之马,实质却是骑劫了对新闻自由及言论自由的定义权。26年来,《苹果》的新闻操作纵有争议,亦属新闻自由范围之内,应由社会自行辩论修正。政府只因新闻工作者的本业——出版文章、针砭时弊、提出倡议——便对其罗织罪名,更尝试把他们从正常新闻工作中切割,是混淆视听,也掩饰了公权力整治新闻界的意图。《苹果》员工在连串政治打压下,仍坚守岗位,出版至最后一刻,著实捍卫了《苹果》的新闻理念和专业。
《苹果》的终结意味著什么?回顾《苹果》自1995年创办至今,它是香港首份全彩报纸,也是现存惟一一份会高调作出政治异议的报纸。《苹果》曾引起同业争相仿效的“苹果化”现象,早期靠著娱乐情色的内容实现商业奇迹,现在则以不畏强权的姿态争取到市民认同,成为香港公信力排名第三的报章。《苹果》终章带来的,是主流报章的论述广度向中间温和取态的猛然收窄,政治异见被拒诸公共舆论之外。
创刊:在$5一份黑白报纸的年代,$2一份的全彩《苹果》
创刊当日,《苹果》销量达到20万份,在短期内成为全港销量第二高的报章,仅次于《东方日报》。高峰期,《苹果》日销量接近50万份⋯⋯决定这一场豪赌的,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
1995年6月20日,《苹果》创刊,旋即取得商业成功,彻底改变香港的报业生态。当时香港报章仍以黑白印刷,报界共识每份报章定价5元。《苹果》不单打破市场共识,以2元发售,采用全彩色印刷,排版使用大量图片,在报纸档上另树一帜。全彩印刷需要庞大的资本,以支撑美术及印刷机器的费用,而《苹果》售价却低于市场价格,意味著这是一场不惜成本的豪赌,旨在抢夺读者。结果,创刊当日,《苹果》销量达到20万份,在短期内成为全港销量第二高的报章,仅次于《东方日报》。高峰期,《苹果》日销量接近50万份。
决定这一场豪赌的,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据《苹果》第一任副社长曾渊沧忆述,黎智英当年投放七亿元创办《苹果》,如果一年内没成绩,便会果断放弃。与当时文人办报的风气不同,黎智英早年从商,创办成衣集团佐丹奴,1990年创办壹传媒集团及《壹周刊》,开始专注传媒事业。黎智英的商人触觉,以及他视《苹果》为一盘生意的市场主导思维,促使《苹果》作出大量有别于同业行规,甚至是挑战媒体底线的尝试。除了在营销上割价销售,触发报章减价战,《苹果》的市场导向亦体现在编采内容上。
《苹果》揉合精英报章的政治、文艺内容及小报的娱乐、马经、波经,用传播学者李金铨的讲法,是“各式矛盾的混合体”⋯⋯本地及台湾学者均以“苹果化”形容当时《苹果》为两地报界带来的特殊影响。
草创阶段,《苹果》奉行以读者喜好决定新闻内容的方针,尤以突发新闻及娱乐版招徕读者。在报导手法上,《苹果》依赖读者爆料,取得独家题材;又引入“狗仔队”,曝光艺人私生活,以明星的艳史轶闻吸引读者。在选材用字上,《苹果》内容有大量煽情、轰动元素,性别意识尤其受人非议,即使在报导严肃新闻时,亦往往配上夸张的标题,通俗的书写。《苹果》的做法游走于社会道德及传媒伦理的灰色地带,以另类、可议的姿态进入公众的视野。备受争议的同时,《苹果》畅销,亦引来同业仿效。
站稳阵脚后,《苹果》的内容变得更多元化,包罗万象。一方面,《苹果》新闻娱乐化,报导腥色奇情故事,甚至有“豪情版”及“夜生活版”,提供召妓指南(按:豪情及夜生活两版于2012年停刊)。另一方面,《苹果》生产监察权贵的调查报导,如1999年调查时任税务局局长黄河生利益冲突、2000年调查民建联程介南受贿行私;又刊载董桥、梁文道等文人知识份子的文章。《苹果》揉合精英报章的政治、文艺内容及小报的娱乐、马经、波经,用传播学者李金铨的讲法,是“各式矛盾的混合体”。《苹果》似乎什么都有,不同阶层的市民都可找到喜欢的内容,这为《苹果》建立了广大的读者基础。
《苹果》商业上的成功为香港报界带来激烈的竞争,当时不少报章、周刊改革新闻编采、排版,都带有《苹果》的影子。2001年,《苹果》开拓台湾市场,亦牵动《联合报》、《自由时报》等传统报章改革。本地及台湾学者均以“苹果化”形容当时《苹果》为两地报界带来的特殊影响。这是《苹果》早期的故事。
政治的《苹果》:民主、反共、公众知情权
《苹果》是一盘成功的生意,是“市场导向”报章的案例,但黎智英办报,意图并不止于此。
黎智英在思想上自我定义为右派,青年时期受海耶克(哈耶克)的自由经济学说启蒙,政治立场坚定反共,近年来以个人身份积极参与香港民主运动,支持香港民主化。在1995年创办《苹果》时,黎智英已希望打造一份不畏强权、支持民主、属于香港的报章。
殖民管治末期,香港社会对“九七回归”人心惶惶,要求民主化的声音日渐殷切。末代港督彭定康上任后改革选举制度,增加民选成份,公民社会发展亦越来越蓬勃。其时香港民主运动方兴未艾,《苹果》以鲜明的支持民主的立场创办,成为了民主派在公共舆论的重要阵地。
这却使《苹果》在香港报业成为异数。据政治学者马岳的分析,回归前,中国政府已积极笼络香港传媒,期望淡化传媒对中共和回归的批判态度。八十年代,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向不少传媒大亨抛橄榄枝,拉笼大众媒体老板及高层进入中国的政治吸纳机制。相关统战工作虽因八九民运而起波澜,但中央政府对传媒的收编、整治一直持续至今,并且行之有效。
《苹果》的政治批判性对香港新闻界、公众知情权、以及香港民主运动都有重要意义。
与政治收编并行的,是传媒承受经济压力,在态度及内容上不得不向中国靠拢。主权移交前后,随著香港经济与中国日渐交织,中资企业在香港影响力增加,香港商界整体亦需依赖中国市场。为免刺激中国政府,商界在投放广告时会避免对中国“不友好”的传媒。这变相令依赖广告收入的传媒,在政治上须要趋向谨慎、保守。
而《苹果》一直保持支持民主、批判中共的取态,既因为黎智英本人贯彻的立场,也因为《苹果》早年的商业成功和读者基础,足以支撑报章存续。在香港报章的政治光谱中,《苹果》单独立在亲民主、立场批判的一端,维持了主流报章上的论述广度,保留了香港报章中政治批判的声音。
《苹果》的政治批判性对香港新闻界、公众知情权、以及香港民主运动都有重要意义。在香港新闻界,虽然上述政治经济结构对传媒取态造成影响,但在《港区国安法》落地以前,有形的打压是罕见的。权力对新闻自由的影响,往往透过传媒自我审查而实现。本地学者在分析传媒自我审查现象时,多指出前线新闻工作者对自我审查现象有敏感度,亦会作出抵抗,而《苹果》对香港新闻界抵抗自我审查有重要角色。
但作为市场上最敢言的报章,《苹果》的存在试探著权力对政治批评的包容底线,为同业拉阔了政治批评的空间。
《苹果》在编采和社论上有自身的考量,例如避免直接评论国家领导人、谈论台独等敏感议题等,但作为市场上最敢言的报章,《苹果》的存在试探著权力对政治批评的包容底线,为同业拉阔了政治批评的空间。同样道理,一些由《苹果》率先报导的政治社会议题,容让其他报章以跟进的方式报导,减轻了其他新闻工作者报导敏感议题时承受的政治压力。
另一方面,对公众知情权来说,《苹果》多年来的调查报导揭发不少关系公众利益的社会议题。近年重要的例子是2018年的沙中线工程问题,《苹果》调查发现工程出现偷工减料情况,揭发港铁在监督、验收工程机制上有所纰漏。报导引起多间媒体跟进报导,后续的舆论压力促使了政府进行独立调查。调查报导对公众知情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苹果》以外,《明报》、有线电视《新闻刺针》及港台《铿锵集》等,都是本地社会重要的调查报导平台。惟在国安法施行的当下,《新闻刺针》在有线高层变动后全组被裁,《铿锵集》则多次被港台抽起。虽然部份调查报导资源及人才流向网媒,但《苹果》作为主流传媒,其调查报导的影响力亦相对更大,是本地公众知情权的重要公器。
除了《苹果》以外,《明报》、有线电视《新闻刺针》及港台《铿锵集》等,都是本地社会重要的调查报导平台。惟在国安法施行的当下,《新闻刺针》在有线高层变动后全组被裁,《铿锵集》则多次被港台抽起。
在狭义的传媒功能之外,《苹果》旗帜鲜明地支持民主,也成为了香港民主运动的舆论阵地,甚至发挥动员功能。每年六四,《苹果》以头版刊登维园悼念八九民运集会的烛光照片,承载并延续了香港社会对六四的集体回忆。到了七一游行当日,《苹果》头版往往配上大字标题“维园见”,则是对民主派支持者的动员呼吁。在2014年的雨伞运动、2019年的反修例运动,《苹果》均直接将自身支持运动的立场用作新闻标题。
若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看,这种将大众传媒与政治运动连结的作法,可被诟病,但这就是《苹果》的新闻理念——结合民主诉求及新闻价值,以支持香港民主化进程。
2013年起,《苹果》跃升的公信力
上图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进行的“市民对传媒公信力”追踪调查,记录了自回归到2019年香港市民对不同传媒机构公信力的评分。公信力是传媒的无形资产,也是销量以外,衡量传媒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公信力越高,反映市民更愿意相信该传媒能反映现实,提供可信的资讯。
这图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是2009年以后,几乎全部报章公信力评分均向下跌,整个报业的公信力开始滑落。其次,2013年以后,《苹果》是惟一一份公信力上升的报章,而且一枝独秀,由尾三攀升至第三,在2019年的公信力仅低于《南华早报》及《明报》。
这个追踪调查没有包含其他变量,难以明确分析是什么因素导致上述变化。但若单从转变发生的时间点来看,我们已可以有一些初步解读。首先,在2009年开始的报章公信力下跌趋势,很可能反映了香港社会开始进入过去十年社会政治动荡的征兆。九七回归后,香港平稳过渡,在千禧后的十年间,除了零三七一、反国教运动,社会几乎没有发生重大政治事件。二千年代也是中港关系相对良好的时期,中国政府落实CEPA,中港经济紧密扣连,同时香港市民的中国人身份认同持续上升,在零八年到达顶点,之后开始下滑。
进入2010年代,一国两制下的政治社会矛盾开始浮现,香港社会先后经历反国教运动(2012年)、雨伞运动(2014年)及反修例运动(2019年)等重大政治事件。此外,中港文化冲突、两地市民摩擦加剧,香港社会本身也进入政治两极化、各种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竞争消长的时期。政治两极化下,传媒报导及取态自然受到影响,各报章难以维持客观中立的姿态,说服一种政治立场的同时,往往得失另一群读者,整体公信力由是下降。在政治动荡时期,社会共识出现裂缝,当公共本身已摇摇欲坠,传媒难以维持广大读者心中的公信力,情况并不罕见。
政治两极化下,传媒报导及取态自然受到影响,各报章难以维持客观中立的姿态,说服一种政治立场的同时,往往得失另一群读者,整体公信力由是下降。
但是,为什么《苹果》在2013年以后,公信力反而持续上升?2013年后的两次调查分别于2016年,即后雨伞时期,及2019年8月,反修例运动期间进行。作为政治立场鲜明的报章,《苹果》在政治动荡时期反而收获市民肯定,反映了市民越来越认同《苹果》作为惟一会高调刊登政治异议的报章在香港社会的价值。由香港大学民意调查计划进行的民调显示,近年市民普遍感到新闻自由转差,传媒被政府操控及自我审查的情况加剧。同时,市民对政治前景、法治、自由的各项评分指标亦一并下跌,反映市民普遍感到香港社会状况恶化。在这背景下,《苹果》一贯敢言、拒绝自我审查的报格,使它成为市民认为相对公正可信的信息来源。
值得指出的是,若以绝对标准而言,《苹果》的公信力并不高,2019年的评分甚至低于回归时期。但是,政治动荡时期的公信力评分不能与昔日相对承平的时代直接相比。更重要的是,报章公信力是相对的,在各份报章公信力皆下跌之际,《苹果》却逆转行业跌势,这已足够显示市民的认同和选择。
报章公信力是相对的,在各份报章公信力皆下跌之际,《苹果》却逆转行业跌势,这已足够显示市民的认同和选择。
这份认同和选择所蕴含的,已远超对一间报馆的支持。踏入2020年代,香港社会正站在历史分水岭,政权明目张胆地改写香港社会依赖的法则与规范,立法会、公民参政权、游行权、民间结社、传媒、教育⋯⋯层层制度被松动重构,昔日香港公民社会的根基,自由的空间,急遽崩塌瓦解,而香港社会犹有负隅顽抗的努力。广大市民选择认同《苹果》——并非无视《苹果》的各种问题——既是维护新闻及言论自由空间,也是一种政治表态。
情况有如《苹果》两度被搜,翌日市民便以赚买《苹果》作为政治反抗的行动。在去年8月10日及今年6月17日,《苹果》两度被警方国安处搜查,高层被捕。翌日,《苹果》均印刷逾50万份报纸,有市民从凌晨起排队,有人购买多份让他人取阅,社区及网络充满“哪家便利店可以买到《苹果》?”的情报交流。购买报纸成为富有象征意义的政治行动——不知道《苹果》还能印刷多久,甚至不知道买报纸会不会犯法,但只要能买,都会去买。
购买报纸成为富有象征意义的政治行动——不知道《苹果》还能印刷多久,甚至不知道买报纸会不会犯法,但只要能买,都会去买。
香港市民以集体行动抗议政权打压《苹果》,也展示了对《苹果》,作为仅存的异议报章的珍重。
市场困境难纾,政治加码
实际上,时至今日,全球报业均面对网络转型的难题,《苹果》亦早陷入经营困难,收入从1999年的21亿元跌至2019年的13亿元。实体报章的商品性质殆尽,《苹果》在2008年开始积极转型,发展网络,推出“苹果动新闻”,又于2019年推出会员订阅制,至今累积超过60万付费会员,但近年《苹果》未能达到收支平衡,存续危机早已浮现。
商界的取态亦加深这一危机。《苹果》早期依赖庞大读者基础,即使受到部份亲中资本的杯葛,仍能吸引足够的广告收入。但到了2014年雨伞运动,本地银行界及商界亦开始抽起在《苹果》刊登的广告,网络广告收入又被Facebook及Google等平台垄断,广告收入萎缩,无法有效盈利。
近年《苹果》未能达到收支平衡,存续危机早已浮现。如今,政治打压成为了压垮《苹果》的最后一根芦苇草。
如今,政治打压成为了压垮《苹果》的最后一根芦苇草。在商业层面,政府冻结了黎智英持有的壹传媒股份,以及壹传媒旗下《苹果》的日报、印刷、互联网三间公司的资产。在营运层面,集团老板黎智英、行政总裁张剑雄、总编辑罗伟光等高层先后涉嫌违反国安法被捕,在《苹果》工作俨然已存在违法的风险。
即便如此,《苹果》没有改变其政治立场,支持民主的态度和语言仍然鲜明。面对公司领头人逐一被捕,集团资产被冻结,员工仍坚持《苹果》如常出版。部份报章对《苹果》的处境幸灾乐祸,亲建制媒体为政府行动呐喊助威,其他媒体也须在政治漩涡之中揣摩自身定位及空间。当大部份大众传媒因自我审查或人事变迁,在政治上变得保守,更突显出《苹果》作为政治异议报章,在香港社会的独特性。
某程度上来说,《苹果》并没有改变,只是置身变幻的香港之中,它的不同面向在不同时期被突显出来。
某程度上来说,《苹果》并没有改变,只是置身变幻的香港之中,它的不同面向在不同时期被突显出来。它仍然是一份市场主导的报章,是一盘追逐盈利的生意,但《苹果》无法复制早年的商业奇迹。它仍然是打出民主、反共旗号的《苹果》,其政治异议性质却因应时局发展而变得更加珍稀。
网络及海外异议难现《苹果》的本地影响力
笔者去年有机会与《苹果》员工讨论当前的传媒生态。受访对象说,知道《苹果》有灭亡的一日,但这份报章能多印刷一天便是一天,相比以往追逐点击的文化,《苹果》上下更在乎对香港社会的责任。在存亡之秋,《苹果》以保存异见的社会责任为先。
《苹果》终结,意味著香港的公共舆论空间失去了最批判的一端。
《苹果》终结,意味著香港的公共舆论空间失去了最批判的一端。剩下的主流报章立场普遍由建制到温和,而同时公权力亦透过打压《苹果》,制造二元对立,诱发自我审查。传统报章还能否盛载政治异议?答案成疑。
政治异议须另觅发表途径,不外乎迁移往网络及海外。事实上,香港网络上的政治异议,早已透过个人博客及网上论坛互相碰撞,形成分众的政治场域,敢为人先的网络媒体如《立场新闻》、《众新闻》、《独媒》等也依然据守批判光谱。2019年以后,人数渐增的流亡及离散者,将政治异议带往海外,寻觅空间,并继续透过网络与本地连结,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但必须正视的是,在传统定义下的公共舆论里,《苹果》是香港最后的异议报章。而今,异议声音虽然走向网络与海外,分散的言论纽带或难以被政权触及,也未必能再现如《苹果》的在地影响力。
惟众人心中皆有批判意志,当不致在大浪中沉没。
2017年7月,端传媒启动了对深度内容付费的会员机制。但本文因关乎重大公共利益,我们特别设置全文免费阅读,欢迎你转发、参与讨论。在媒体生存环境愈加恶劣的当下,我们更需要你付费支持我们,助力我们产出更多优质深度内容。
Oliverwood,請搞清楚一件事:
在民主社會,人民有權選擇信任或不信任一個政黨,有權選擇信任或不信任一個政權,就是因為這樣才需要有選舉投票;帝制已經滅亡,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輪不到政權來同意或不同我有沒有普選;相反,政權應該迎合人民意願,去贏取人民信任,這樣政權才會採取惠民措施,這樣政權才會迎合民意,這樣的社會才健康。
你看一下習近平一意孤行封城就明白不過了,人民不滿,又怎樣?他還是照封;你能拉他下台嗎?他還自己廢除了共產黨定下的連任制度,可無限期連任。
如果習近平在民主社會這樣搞,他下一屆投票時肯定倒了。
我覺得標題有點誤導:
《蘋果日報》不是甚麼「異見報紙」;
全世界只有中國,才會將不肯配合政權宣傳的報紙定義為「異見報紙」;而在自由社會,傳媒的功能,從來都不是配合政權宣傳,當政府喉舌;傳媒的功能是監察政府施政,報導真相,那就是所謂的「第四權」。
《蘋果日報》只是一份普通的、正常行使第四權職責的報紙。
立場亦開始刪去舊文,端要考慮未來了。
樓下Oliverwood口口聲聲說港人不信任共產黨所以北京不同意普選並無不可。但講到「信任」二字,你會信任街上的陌生人,將身家性命交付嗎? 中國兩千年前的夫子已經講得很清楚:人無信而不立。 「信任」的前提是對方有良好的credit history, 但CCP建黨百年歷史,信譽堪憂。平均20年一次政治大清洗運動,千萬人因中共而在非戰爭狀態下死亡,中共卻從未真正反省,反而一切以保住政權為先。 試問香港人如何信任中共?!
“在千禧後的十年間,除了零三七一、反國教運動,社會幾乎沒有發生重大政治事件。”
反国教运动发生在2012年,不在2000至2010年期间。
@oliverwood,你自己都話:
「中國大陸歷史上是有很多錯誤,有很多彎路,但是中央政府對待香港是無限包容和耐心。」
那港英不是半斤八兩?
好吧,港英為何那些遲民主化?那方邊太多人研究,我不多說,就講一點:因為共產黨。共產黨當時要脅港英,香港不能民主化,否則要對面深圳河以北的解放軍。
回復rsk:港英更為像樣?不知道你說的是立法不准華人居住山頂、華人要宵禁的港英?還是臨到歸還香港,才匆忙搞民主化的港英?
你如果說到政客個人,不知道是不是也包括因為老婆出軌在山頂和大律師拿遮和拐杖互毆的港督?不知道是不是也包括日本侵襲,抵抗了十幾天就投降,最後被運往沈陽,最後被解放軍營救出來的楊慕奇?
… 真係無諗過有人會用「天佑女王」「港督委任」覆我,畢竟港英客觀而言談不上民主,所以我談不上愛港英,倒是懷念港英,因為港英比特區更像「樣子」。
回復rsk:我知你沒受過“人民民主專政”教育,你接受的都是“天佑女王”“港督委任”式的教育的嘛,將來成就大了,要接受封爵了,記得跪下接受。
香港在回歸過程中,以適合它的方式參與了,不是完全沒有參與,只是它不是以和中、英兩個主權國家並駕齊驅的方式參與的而已,請尊重歷史事實。
咁你講到“雙普選”,我就來跟你講一下。請您好好看看基本法45條是怎麼規定的。是“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度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一要看香港的實際情況;二要循序漸進,不會一步到位;三是提名委員會提名。這三個法定條件,你尊重哪一條了?
2003年,50萬人反對23條通過,這是香港的實際情況。你不信任北京,北京為什麼要給你完全的信任?北京和香港之間,誰先違反了諾言呢?
基本法附件開始只規定到2007年。為什麼?北京還以為到了2007年就萬事大吉,放心放開普選了呢。抱歉!是2003年的50萬為了香港好的人打亂了這個計劃。
天天叫囂雙普選,一字不看基本法?基本法規定的普選,不是你自己理解的普選吧?
你不需要信任共產黨,但說話也要公允持論、要講事實吧。
誰都希望香港好。但是好的意願,要用有效的方式去實現。
@oliverwood,咁你講曬啦… 「回歸」係香港,無香港「名義」上的代表,這說得通?我不是受「人民民主專政」教育,不受這套。
有時講權利、義務,我感覺幾「攞命」,因為討論最後無結論可言。在北京眼中,香港無過「23條法律義務」,香港人眼中北京一樣無「雙普選」責任。
我不代表其他人,單純自己發言:讀得太多中史,不信共產黨。加上無雙普選,無前提信共產黨。
回復rsk:你提到了幾個問題:
第一個,香港人沒有參與中英談判。中英是兩個主權國家,香港是一個地方區域,不在一個層級。而且這個問題當年就提出來過,是有名的“三角凳”問題。這是名義上,我覺得香港名義上不出現是ok的。
實際上,有很多香港政壇人物參與了這個過程。不如你多讀點書啦,像《鐘士元回憶錄》這種還是要去看看的。要講歷史事實,不要人云亦云。
按照這種我沒參與,所以我不承認的邏輯,一路發展下去,就是“我們九龍沒人參與,我們九龍不承認”“我們炮台山居民沒參與,所以我們炮台山不承認”“我們加連威老道25號沒參與,所以我們不承認”“我rsk沒參與,所以我不承認”。有意思不?
第二個問題,我就是說要好好抱緊基本法啊。但是要讀全面一點,23條不是基本法條文,還是第一條,第十二條不是基本法條文?吃菜可以挑挑揀揀,法律執行不能只挑自己喜歡的吧?23條作為一個法律義務,香港履行了嗎?
23條23年不履行,現在有臉講自己有法治精神?有臉說中央違反約定?
本來無論23條立法進展如何慢,北京還是有耐心的。2019年發生了什麼,香港人不知道嗎?什麼都是北京的錯,連做美國的爛頭卒子搞自己的國家、搞香港,也是北京的錯?
第三,別再扯中英聯合聲明了,你去看看中英聯合聲明裡面,哪一條沒有放進基本法?!基本法給與的只比聯合聲明多,不比聯合聲明少。
那些抱著中英聯合聲明的人,其實真實目的就是一個,希望英國人介入。
英國能不能介入,能介入多少,當年在談判桌上已經較量過了。有本事就跟對付阿根廷一樣,派戰艦把馬島搶回來。
中國大陸歷史上是有很多錯誤,有很多彎路,但是中央政府對待香港是無限包容和耐心。大陸人民對香港人民,大陸人是一腔熱情和無限好感,不過,現在被極端本土右翼敗壞得差不多了,因為他們真的逾線太多。
@oliverwood,我諗大部分香港人都覺得基本法好問題… 首先,中英談判,得中英代表,無港人代表,作為基本法法源的本身的中英聯合聲明,無港人代表,本身就令人不快。
好吧,米已成炊,唯有靠基本法上所謂五十年不變。不睇基本法條文,難道信共產黨的話保證?睇人民共和國建國史就知,發誓當食生菜。
結果,基本法寫明國家安全本地立法,結果僭建國安法,明向全世界宣告基本法是無用,中英聯合聲明是歷史文件。我就覺得,rule by law都不是,是人治。
回復rsk:不過你說的基本法和國安法的關係,很多人都持有和你一樣的想法,我相信你是真心相信你所提的問題。
我沒有去仔細研究相關的發條,只是粗粗看過。我想說一點自己的看法去交流:
一是,基本法的第23條規定了特區政府的義務,這裡留下了一個豁口,但是這個事情一直延宕未決;
二是,近年美國打壓中國發展,香港成為美國手中的一張牌,不管香港樂意不樂意,美國在打這張牌,所以外部的大環境是惡化了的;
三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國安法,在法理上講,是沒有問題的;
四是,目前來看,國安法和基本法的條文沒有明顯衝突;
五是,部分香港人擔憂基本權利因國安法受到限制,有驚恐情緒,這個我是理解的;但是,我想說,國安法的門檻是很高的,幾乎不可能因為失誤、不小心、偶然的行為觸犯;國安法約束的是重複的、有意的、程度嚴重的、帶來嚴重後果的一些行為;
六是,一些香港人在追求自由的時候,應該真正理解,從來沒有沒有邊界和限制的自由,政治權利和公民權利公約裡面都有類似但書條紋的限制;
七是,基本法是全國人大通過;國安法是全國人大的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他們在內地的法律體系中,都屬於“基本法律”,是平級的;但是,也應該承認,從歷史上看、從通過主體上看,基本法的政治地位更高一些。
所以,從法理上和實踐上,我都不認為國安法和基本法有衝突;但是現實生活很複雜,如果實踐中真的出現了依違與兩者之間的情況,那個時候可能真的需要按照基本法158條的規定,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
回復rsk:不要混淆問題,這裡根本就不是什麼of or by的問題。你可以換一下問題,說這是自然法還是實證法之間衝突的問題,也可以說是“惡法非法”的問題。
如果你覺得國安法好有問題?那麼基本法有沒有問題?回歸23年了,基本法23條延宕不立。現在開始講中央政府“僭建”?
英國也有上一屆議會決定對下一屆議會並無horizontal binding force的問題。所以法理上全國人大都可以把基本法推倒重來。但是中央政府對香港是信守承諾,給予了無限寬容的,可是一部分香港人不珍惜,到今天是雙輸結局。
要講法理,還是好好看看基本法吧。
當然了,我知道有一部分人是連基本法也都是只挑有利於自己的看,對和自己立場不一致的都是視而不見。
@oliverwood, 不談rule by law 和 rule of law的分別。以rule of law 而言,國安法明顯好有問題,內容模糊,同時僭建基本法。
基本法講明國家安全香港主行立法,共產黨反而將國安法僭建去香港法例,明顯違反基本法。
回复Annatar:刑法當中有的罪行是需要結果才成立的,有的是只要有行為即可成立。好好讀讀基本法和國安法。(還有看新聞要仔細,要求外國制裁的行為有圖有報道,甚至不乏當事人當時自矜自傲的發佈,不是“傳說中的”哦)。李顯龍看了香港都覺得心驚呢。解放軍的克制正是中央政府克制的表現,中央政府克制了23年,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知道,你這個一看就是所謂的新香港人也不知道嗎?
文章还是比较客观的,希望终究还是有的。
蘋果是批評時政,還是煽動推翻政府(咦,傳説中的要求外國制裁跟推翻政府是一樣的嗎?),而政府又有沒有脆弱到可以被「推翻」⋯⋯端讀者應該清楚。
解放軍穩穩地守在軍營裏呢,樓下説一份報紙就能推翻政府,有點看不起人民子弟兵了(攤手)
支持uecdex的留言自由!留言是會員的權利,端傳媒不但限制別人的言論自由,自打嘴巴,也違反契約精神。uecdex的留言數量雖多,但都是有質量、有內容、有針對性的留言,並非惡意刷屏。
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可以允許這樣一份“異議”報紙存在這麼久;
蘋果不是單純的一份異議報紙,它過線的地方太多,不單是新聞職業倫理上的過線,也有政治(國安安全)上的過線;
批評政府和煽動推翻政權,是兩碼事;
和國外政客交流,跟交換情報,甚至配合國外步調,遏制自己的國家,是兩碼事;
美國打壓中國的大背景下,一份配合美國步調搞自己國家的媒體講新聞自由,就好比殺人犯被判監然後說自己被政府非法禁錮;
梁振英說大家集資去英國辦一個英國版的蘋果,如果成真,真想知道英國會怎麼處理。
蘋果沒了,我現在擔心的是下一個會不會是端,端真的不考慮離開香港嗎?大難當前,有人選擇留下以死明志,是謂勇、義;但離開不代表就是苟且偷生,反而是代表意志的傳承,離開香港,到台灣也好、到其他任何地方也罷,如果端也沒了,我真的不知道香港媒體還剩啥了。
以上僅為個人意見,僅供端參考,以上
Uecdex 和 uecdex2, 政府真係有錢…
人家寫的是支持者的想法,你卻想反對別人的想法
希望端能推出評論的「回復」功能,如果某條評論下的回復太多用戶可以選擇「展開」或「收起」。現在@的評論模式比較雜亂呢。
@我非
如果美国的媒体被证实为一家间谍机构
拿中国钱,用中国外交官当高管,和中国国防部官员密会,在美国煽动暴动
你猜美国政府会不会“讓人齒冷的派警隊以這種形式掐死一家報社”?
@uecdex
中大民調可以假的話,不坊看看端傳媒過去引用了幾多次他的民調?
香港最有公信力的民調由三家大學各自負責,分別為港大(現為香港民意研究所)、理大、中大。歷屆立法會、特首選戰也是他們聯手推滾動民調來表達民意。不懂裝懂,還說是訪問同學得出來… 你自己找找端在過去有關民調報導的評論區內有多少人談及自己有幸抽中成為受訪者。
全國政協副主席 梁振英 每天數蘋果日報的廣告,還有商家敢落廣告嗎?
看来这种刷屏式占领评论区的方式很受有关网评部门的欢迎呢,但我还是想说你们部门还是要向负责去刷南早评论区的同事学习学习。相比较而言,人家就不会太死板和明显,多少会有一些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空间。搞宣传的必须要向建国以前在恶劣的舆论环境中杀出一条路的老前辈们学习,以及世界宣传史,因为好的宣传一般都是虚实参半嘛。
小粉红小学没有毕业吧,连标点符号不会用,一句话换一行,是准备写现代诗吗?
其实對蘋果印象挺差的,他們的寫作方式就是以標題黨爭奪眼球吸流量,在性別議題上更是物化女性到極致,通篇充滿大男子主義的臭氣。但是,不論如何,政府派警隊以這種形式掐死一家報社實在讓人齒冷。2020有沒有全面小康不知道,但肯定全面進入了「你懂」「我懂」「但誰都不能明文說出來」,行政凌駕司法的時代。多麼富強,多麼民主,多麼文明,多麼和諧,多麼自由,多麼平等,多麼公正,多麼法治的時代😀
呵呵,小粉红不知道你党自1927年就一直在做人肉生意吗?身为砧板上的肉还有此等碍国碍党之觉悟,佩服
蘋果是一家道德無損的傳媒嗎?我不認同。
蘋果的資金來歷可疑嗎?也許。
但是,以上兩點無損以下的情況:
1)國安法立法後,說不利於政府的話會面臨監禁。
2)對政府不利的話,可以是有利於民眾的。
因此,不論蘋果的立場如何。失去了蘋果對於民眾而言都是有損失的。
#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內部員工表示,24日凌晨12時後,讀者無法再瀏覽網站內容,將留下一句停刊通知。23日晚上11時,許多讀者將車子停滿在壹傳媒大樓外周邊,聚集的人群以手機的燈光來送別《蘋果日報》。而最後一刊《蘋果》的頭版標題大字寫著「港人雨中痛別,我哋撐蘋果 (我們撐蘋果)」。
■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快速萎縮,親自由和民主派媒體首當其衝
黎智英成立的壹傳媒(Next Media Group)(編按:2015年10月更名為Next Digital Limited),在1990年3月發行雜誌《壹週刊》,在1995年6月20日創立《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暢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香港單日最高銷售量有50多萬份。高峰時期在2012年,集團合計約有5,000多名員工。當時它以全港首創的全彩色報紙印刷出版,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以大眾化、通俗的語言特色,配以搶眼、煽動的標題,快速拿下香港主流報紙的地位。近年因為黎智英的反共及自由立場,成為香港少數敢於批判北京和港府,同時也鮮明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稱反送中運動)的傳統媒體 。
香港媒體近年的言論自由快速萎縮,不少做調查性與深度報導的媒體首當其衝。
《報導者》曾採訪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這位長期在香港做調查報導的新聞老將,2014年2月26日在港島遭2名歹徒重砍6刀,當時《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劉進圖回憶,2003年後,港媒受到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2003~2013這10年間,媒體首當其衝⋯⋯一旦你批評北京,批評特區政府,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就不在你的媒體投放廣告⋯⋯再後來華資的機構、國際的機構,如果它是重視大陸市場的,它也會迴避在北京批評的媒體投放廣告。」
近年立場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媒體,大量流失了廣告。其中香港《蘋果日報》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報導六四周年、七一遊行等議題,也因而流失了紙本的廣告主,於是轉而在數位上爭取付費讀者。國際媒體關注港媒光譜的變化,2019年《紐約時報》採訪黎智英,當時以「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一個有良心的攪局者」(A Hong Kong ‘Troublemaker’ With a Clean Conscience)來形容他,而當時受訪的黎智英說,廣告主的離開使得《蘋果》每年損失約4,400萬美元(約12億新台幣)的營收。
根據壹傳媒的財報,2011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壹傳媒每年收入超過30億元港幣(約108億新台幣),但2016年後連續5個財政年度,累計虧損19.5億元港幣(約70億新台幣)。而《蘋果日報》的銷售量從最高峰的50幾萬份,到2020年不到10萬份;員工也從5,000多人的高峰,降至2020年9月30日約有2,000位左右的員工(其中香港1,228位,台灣866位),現在員工不多於800人。
雖然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啟後,蘋果日報網站仍是港人追看的主流即時新聞平台,但同時,中國官媒開始鎖定並批判黎智英與他的媒體,《環球時報》就形容他是「大漢奸」、「亂港頭目」、「賣國者」、「被中國歷史唾棄者」。
2020年的5月29日,黎智英曾投書《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我的推文能威脅國家安全嗎?〉(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強調港版《國安法》將終結港人的言論自由,只能說中國政府容忍的話。
■港版《國安法》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搜索《蘋果》編輯室並凍結資金
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落地後,8月港警派出上百人警力,對香港《蘋果日報》報館進行大搜查,並援引港版《國安法》下第29條罪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73歲的黎智英;2021年5月,香港保安局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當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
上週三(6月17日),港警第二度封鎖蘋果大樓,再次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拘捕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等5名高層,保安局也在同日凍結壹傳媒集團旗下3間關聯公司、共1,800萬港幣的資產,港蘋即時陷入財政危機,管理層一度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銀行資金未果,沒有足夠金錢繼續營運下去。
此外,大量蘋果員工即日辭職,旗下網路平台在今(23)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後,蘋果網站裡的各個頻道,包括《壹週刊》、《果籽》等品牌,在Facebook粉專留下告別聲明,內部人員表示,網站內容將在24日凌晨起全數被移除。但在最後一夜,《蘋果日報》仍堅持印刷出最後一份紙本,數量高違100萬份。
6月18日在香港股市中停牌交易的壹傳媒,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復牌機會減低。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若主板上市的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港交所便可根據指引決定是否能將其停牌或除牌;若主板公司因業務運作或資產問題而致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有分析指出,在失去主要業務後,壹傳媒可能因業務或資金問題,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又或因停牌超過18個月,而被取消上市地位。
■記者、讀者的哀悼,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
「很心痛、很傷心,這幾乎是香港唯一一份,敢於向政府對抗、為群眾發聲的報紙。」朱小姐是蘋果達20年忠實讀者,自倒閉危機消息傳出後,市面捲起數次的搶購潮,她每次都排隊買下一份紙本以示支持。
在《蘋果日報》港聞組工作逾10年的資深記者朗峰(化名)表示,觀察到其他業界同行,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在2017年6月立法會議員因宣誓風波被褫奪議員資格後,不少報紙都減少人手、或減少篇幅報導示威或抗議的新聞。他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死難者、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作為例子,「蘋果是願意投放全公司人手和資源去做。由事前的人物訪問,到當天動員及部署等都報導,也到現場朴咪(現場訪問)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市民。」
「以前公司與某些財團或地產商關係密切,不能報導它們的壞新聞,也禁止做反送中抗爭的周年回顧報導,」在去年8月大搜捕後才轉職至《蘋果》的記者心怡(化名)則透露,以前在親建制派的報社工作,經常要「掩埋良心」報導有利政權的論述,而且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後,只要是觸碰到「年輕人問題」,即便是軟性角度如「失業浪潮」也成了議題禁忌。她亦強調,針對一些批評香港警方的議題,建制媒體只允許固定同事處理,並大幅縮短文章篇幅,未能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但在《蘋果》,只要你能向上司解釋到故事題目,你都可以做。」她預估到,《蘋果日報》倒閉後,最後一間親民主派的媒體倒下,第四權報導異見、監察及批評政府的空間將愈來愈少。另外,據她收到的行內消息指,不少建制媒體高層即將禁止聘請從《蘋果日報》離職的記者,意圖進一步扼殺記者的生存空間。
苹果日报本是做皮肉营生的,但平时喜欢以最正统教徒的形象示人,黑色罩袍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其他信徒也因此奉她为贞洁烈女了,不会太在意她半夜接客门庭若市的盛况。
苹果没了,信徒们大可不必垂足顿胸如丧考妣。你们选择还有很多,可以尽情享受郭传媒大纪元三民自等。天下之大,老共又没有能力一统江湖,何愁找不到你喜欢的口味。
失策,以為五點幾起身排隊買就算早,結果宜家已現人龍。ideas are bulletproof
有人質疑數據來源,想在這裡貼上中文大學的報告,供大家參考:
1)「市民對傳媒公信力評分」民調由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進行,是全港性系統抽樣的民調,人口特徵經加權處理,可代表香港市民普遍意見。
2)抽樣方法可能出現的偏差,在不同時空進行民調時可能影響到結果的因素,主理這份民調的學者蘇鑰機教授曾多次於明報撰文解釋,有興趣可自行搜索。
3)文章部分觀點建基於民調數字,作者有自行演繹的地方,同不同意可以辯論。
4)文章亦建基於民調數字為準確反映市民觀念的前設。如要挑戰民調數字的可信性,需要提出理據。
5)統計學可以有誤導成份,但不代表調查人員存心欺瞞。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是學界警惕的課題,正因如此,學界努力求進步改良,為的就是 how not to lie with statistics。
http://www.com.cuhk.edu.hk/ccpos/b5/research/Credibility_Survey%20Results_2019_CHI.pdf
蘋果日報雖然是饒有爭議的一家報社
但最少,
我不想它在現在,以這種方式收攤。
在將來,讓我們一起來看,香港的傳媒會不會只餘下中聯辦所辦的報章。
uecdex,我想你的指控是過了,一位具名的研究生不可能能做到操弄97-19年的民意調查。
而且作者與即便與引用調查數據之間的關聯不明,但作為一位研究生進行民意調查、以此為論據撰寫文章發表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各式各樣的調查請求至少每個月都會收到一份。
RIP Apple Daily。
至於小粉紅,作三聲大笑,旁觀他大放厥詞即可。
@Weber
你既然在台湾。那也知道台湾每年选举前。蓝绿的民调结果差距之大吧?
对大部分民调作为选举工具应该也是很有体会的
而且就算三民自,也不会自己做了民调自己拿来当证据吧?
你看这作者
自己搞的民调当作自己文章的证据。然后从自己这个民调里面出所有结论
这种垃圾文章
台湾的媒体估计都拉不下来脸用的
Uecdex: 我喜歡聽不同聲音,可作反思。
你問言論自由的定義,我認為就是能夠各抒己見,以理服人,而並非如香港政府以含糊不清的國安法扼殺言論自由。
@余诺
1
诉诸群众
哈哈。。。。你怎么好意思说这话?
难道不觉得是在劈头盖脸骂作者吗?
我只是说看过的都知道
我都没下结论
我只说难道不知道吗?
我怎么就诉诸群众了?
你认同苹果一向不造谣,不追热点,公正客观,我也没拦着你啊?
2
“你不做什么就没资格说”
拜托
我有说他没资格说,让他闭嘴吗?
我只是支持他好吧?
我是希望他以行践言的好吧?
以行践言难道不是一个好品德吗?
3
特朗普与言论自由
“有相当多的资料来说明言论自由的边界性和相关的讨论,举的这个例子本来就不太对”
看见这句话就冷笑
讨论过了,然后呢?
结论还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想起“Yes, Prime Minister”里的名言了
第一阶段,我们宣称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第二阶段,说也许有事发生,但是我们最好静观其变
第三阶段,说也许应该行动,但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第四阶段,说也许当初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已经太迟了
现在可以加上第五阶段了
你还想讨论?不好意思我们已经讨论过了。你不能再讨论了
奉劝
就你这水平
还是不要丢人现眼了
說到民調,其實我現在應該也算是跟台灣中研院固定合作的民調對象。目前每次合作可獲得50元購物金。
台灣蘋果的每次民調人數大約是一千人上下?政治投票結果的回饋印象中都跟實際相去不遠,在藍綠媒體對自身陣營互有加權的情況下,算是相當有參考價值且經過實證考驗。
曾聽聞台灣學者與中國研究機構合作過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是好的。
蘋果紙版停刊後,網路民調仍持續進行,可像之前踏實的民調是否能延續? 台灣每逢兩年便有大型選舉,吃早點時沒有蘋果精美的大大圓餅圖搭配,真是讓人焦慮不已。
@danger38
信息茧房嘛,人都是喜欢听自己认同的话,很正常。
我只是要揭穿他们,对的是事又不是对人,又不是非要说服谁
反正事实和道理摆出来
你爱认同谁就认同呗,谁管你?
毕竟
这世界也得允许脑子不清楚的人存在啊对吧
至于国内媒体
我在上面常评论啊
放心,一个标准
> 苹果的新闻是什么风格
但凡看过的
难道不知道吗?
诉诸群众
> 既然你说“今天不拿起武器反抗 明天会被土匪拿走一切”
那必须支持你
希望明天的街上能见到你上街正义的反抗
可不要做一个只会慨他人之慷的孬种哦
你不做你就没资格说, 这也是常见的逻辑错误
> 当年特朗普被封的时候,你们跟个死狗一样,一声不吭
那时候怎么不说异议的重要性?
那时候怎么不说“公共輿論空間失去了最批判的一端?”
那时候怎么不说“以保存異見的社會責任為先?”
特朗普的事情已经有相当多的资料来说明言论自由的边界性和相关的讨论了, 举的这个例子本来就不太对。主张反驳一件事之前要把同类的事情全部反驳,这也算是常见的逻辑错误
太多了列不完,可以看看常见的逻辑错误列表, 有空反驳一下没空就算了
@weber
有本描述数据造假的书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作者Darrell Huff
至于调查的结果看统计学和社会学教材就行,影响因素每一本里面都写的清清楚楚
Uecdex: 作為香港市民我同意編輯所講,喜歡蘋果內容,近年亦越見認同。
你能以同樣尺度評論國內的媒體嗎?
@weber
再给你科普科普,所谓调查数据其实根本也就是个诈骗工具
当年希拉里民调领先十几个百分点,结果输给特朗普
民意调查问卷里的词句,选定的人选,统计的方式,都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调查的结果
说白了。这个东西根本就没什么参考价值
更别说
这个作者引用的是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進行的「市民對傳媒公信力」追蹤調查”
巧了
这个作者就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说不定
这个调查就是作者问了问他们宿舍的同学然后得出的结论
你说这样的调查还有什么可信度呢?
人家判案还得讲个利益相关回避呢
你看这作者这脸皮
其实吧
这都是他美国主子国内媒体最常用的手段
伪造一个信息源
然后以此得出结论,你们还是看的太少
你们每天把主流英文媒体看一遍就知道了
美国对中国的造谣全是这样
其实对特朗普也这样
选举的时候
美国媒体上永远都是根据调查,特朗普支持率下降的消息
你们啊
还是太年轻,太天真。。。
uecdex你所指的項目在本文所附相關新聞可得印證。
@Weber
有资料基础的地方我都没写
我写的都是没有资料基础的
傻了吧?
@Horace
1
你睁大眼就看看好吗?
“新聞自由是政府無權干涉的言論自由” —– 这是我引用的文章里的话好吗?
在第三段开头
不是我说的,是文章里说的
你至少得学会语文再来评论吧?
是小学还没毕业吗?
如果是的话那我就不怪你了
2
你说“你看得社會底層的聲音嗎”?
首先
声音是听见,不是看到,可能你真的是小学没毕业
其次
我倒是想问你
你来说说,怎么算听到社会社会底层的声音?
你说别人是“弄得矇矇懂懂的小市民”
那你倒是说说,怎么才不是“弄得矇矇懂懂的小市民”呢?
还人民日报呢。。。。
哈哈。。。。
你知道几个媒体?它他们都什么倾向?老板都是谁?、
你看过几本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的书?都有哪些知名学者?都是什么观点?
你懂得几个国家的情况?他们都有哪些政治派别?都代表了哪些社会群体?
你要是懂的比我多,那你可以说我懵懵懂懂
你要是一问三不知,那你就闭嘴
还TM不值得深度对话。。。
哈哈
你知道什么叫深度么。。。。
哦
对了,别说一国两制怎么样,你都不想一国了,那还谈什么两制呢?
你们心理怎么想的我都明白
你给自己找这样理由自己不恶心吗?
uecdex評論所說的『市民』云云,在文中有其資料來源基礎。
自端傳媒推出以來,既被批評對中國共產黨帶有敵意,也被批評立場親中共。2015年11月23日,香港蘋果日報引述匿名消息,指端傳媒大股東蔡華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有秘密聯繫。[28] 端媒體否認了這些指控,並強調自己是完全獨立的。
香港人應該知道這一天來到吧,政客承諾應時而變得。
来盘点一下这篇文章里的造谣手法
典型就是拉大旗扯虎皮
伪造一个信息来源给自己增加可信度
比如市民这个词
“早期靠著娛樂情色的內容實現商業奇跡,現在則以不畏強權的姿態爭取到/市民/認同”
“《蘋果》似乎什麼都有,不同階層的/市民/都可找到喜歡的內容”
“《蘋果》在政治動盪時期反而收獲市民肯定,反映了/市民/越來越認同《蘋果》作為惟一會高調刊登政治異議的報章在香港社會的價值”
“《蘋果》一貫敢言、拒絕自我審查的報格,使它成為/市民/認為相對公正可信的信息來源。”
“《蘋果》卻逆轉行業跌勢,這已足夠顯示/市民/的認同和選擇”
“/市民/便以賺買《蘋果》作為政治反抗的行動”
我就想问问
你敢说这个话?根据到底是啥?
是你自己代表市民?
还是你周围十几个人就代表市民?
还是经过投票,香港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来代表市民?
如果你无法证明自己代表市民
那你说的这些
和衍生的观点
不就是造谣吗?
你一个新闻传播学院的研究生
学的都是这种欺骗的伎俩么?
@uexdex
What the fuck 你在說什麼啊?幹!
最該死的就是你們這些中國人 說別人是井底之蛙??沒出過牆外世界的人是你們吧?傻眼?
你自己都說新聞自由是政府無權干涉的言論自由 你還可以抿著良心說這麼多屁話
中國就是一點言論自由都沒有!
深圳發展好 硬體好 建設好 有個屁用啊
你看得社會底層的聲音嗎 你只是被人民日報 央視新聞弄得矇矇懂懂的市井小民而已
香港儘管變成中國香港了 it doesn’t matter anymore
但是一國兩制說好的全部都變調
套上一個共產黨早就套好的莫須有國安法 香港最後只剩下什麼????錢??然後呢??
小粉紅去死啦 跟你們這種人深度對話不值得 it waste my time
幹
哦,对了
当年特朗普被封的时候,你们跟个死狗一样,一声不吭
那时候怎么不说异议的重要性?
那时候怎么不说“公共輿論空間失去了最批判的一端?”
那时候怎么不说“以保存異見的社會責任為先?”
今天在这大呼小叫
左右横跳
反复抽自己
难道是主人的任务在身?
不得已而为?
要是你就眨眨眼,我懂得
@端传媒
这“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的定義權”是谁规定的啊
是你规定了。然后被香港政府骑劫的吗?
你这么牛逼啊
那你赶紧去跟美国爸爸说说吧
人家整天在查通俄,通中媒体
你告诉他们
就算媒体跟中俄官员接触,甚至都在媒体里任职,也是不容侵犯的新闻自由
你告诉他们
新闻自由是你们定义的,通谁别人管不着
政府也无权干涉
你们再不说,美国可要犯违反普世价值的大错了啊
@支武肺
既然你说“今天不拿起武器反抗 明天会被土匪拿走一切”
那必须支持你
希望明天的街上能见到你上街正义的反抗
可不要做一个只会慨他人之慷的孬种哦
@Horace
对,我也认为一国两制是失败的,一国一制就对了。把香港的流毒彻底清除掉
位置还不如香港的深圳现在发展都这么好,而香港现在这个样子,完全就是毒素清楚还不够,应该彻底清洗
苹果的新闻是什么风格
但凡看过的
难道不知道吗?
端传媒你玩春秋笔法玩的很熟练啊
是要说“公正可信的信息來源”
但又没底气
偷偷加上个“市民认为”
市民是谁?
是你自己吗?
世界會永遠記得這一天,什麼狗屁倒灶一國兩制,完完全全失敗。
全華人的希望只剩下台灣(中華民國)了。
笑死了
“《蘋果》一貫敢言、拒絕自我審查的報格,使它成為市民認為相對公正可信的信息來源。”
这一个造谣媒体吹捧起另一个造谣媒体来
怎么这么无耻啊?
难不成是一个老板的两个狗腿子?
那个装做瞎眼的是你们的员工?
就算是爱看苹果的人。
你们看到“公正可信”四个字
跟苹果连起来
你们自己不脸红吗?
丢人现眼
端传媒的编辑们
你们为了钱什么话都可以说吗?
你们的良心就值这点工资吗?
还是你们已经跟你们基因97%相似的亲戚们一样
早已不知道良心是什么东西了?
虽然对苹果的处理方式无法让人苟同,但是苹果本身也是罪孽深重吧。整个华文媒体圈的沦落似乎就是从苹果的兴起开始的,导致现在几乎没有可靠的华文媒体存在了。
好奇南华早报为何能长期位居纸媒公信力第一?
其實最近還有一單新聞,暴動始祖工聯會頭目吳秋北,點名批評香港01唱衰中國抹黑造謠。香港01於黃營看來卻是不折不扣的藍色媒體。可見,當反對派被噤聲之後,不是那麼激進的媒體即是下一個批鬥對象,正如胡錫進必將被更為赤納粹化的小將所圍攻一樣。
係《鏗鏘集》,唔係《鑑鏘集》,太大意了
啊很抱歉,已經修正了,謝謝你指出!
香港容不下蘋果,象徵一國兩制徹底失敗
确实是,苹果没有变,只是香港变了,平常的批评在一片祥和之中变得刺耳。就算不是政治相关,这几年苹果的youtube频道,特别是果籽也是香港最好的生活媒体
国安法就是镇压法。这是迟早的事 今天不拿起武器反抗 明天会被土匪拿走一切
Now: 明天(6.24)出版最後一份《蘋果日報》
“九七回歸後,香港平穩過渡,在千禧後的十年間,除了零三七一(反國教運動),社會幾乎沒有發生重大政治事件。”
應該是寫錯了吧(
謝謝你的指正,已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