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媒体
香港记协筹款春茗晚宴再“被取消”,过往亦有团体政党筹款被阻|Whatsnew
香港记协近来连续数次举办活动受阻,香港弥漫“不可抗力因素”?
台湾嘻哈圈的“牛肉”事件:一场流量与厌女争议下的混战|Whatsnew
台湾饶舌论战从流量转移到“厌女”,饶舌歌手杨舒雅以〈Rule男 Freestyle〉强力回击,对抗嘻哈文化中的厌女与父权文化
专访闾丘露薇:把女性视角带进新闻,也把话筒给到女性
保持直觉,也保持思考和学习。
评论|
观看大S之死:信息污染,浪漫化的爱情与浪漫化的死亡
观察一些热议的演艺娱乐圈事件在公众讨论中的呈现,可以从某个侧面看见这个社会的切片,特别是在其他公共议题很难被自由讨论的地方。
香港传媒大亨黎智英的自辩:回应勾结与煽动,主问作供27天纪录
庭上,黎回应国际联系、解释与重光团队关系,讨论报导是否煽动等,也讲述自己的一生。
港中大学生刊物调查“关爱队”报导,遭港府反驳及建制投诉|Whatsnew
在巨大回响和压力下,中大指导老师岑蕴华强调学生只是履行传媒的基本工作。
评论|
电影热话:圣诞档期是如何在中国死亡的?
圣诞档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材料,真实情况可能不是青年观众放弃了电影,而是电影首先“放弃”了青年观众。
追忆林洸耀:一位外媒记者的驻华生涯,和与他一同逝去的时代
他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客观,带着善意向世界展示中国,但随着中国威权主义崛起、中西对抗与日俱增,他的立场越发显得不合时宜。
2024年终专题:国际政治与你我的政见|端闻 Podcast
2024年,我们为何报道国际政治?我们怎么做得更好?
专访《纽约时报》首位驻华记者包德甫:一位冷战驻华记者的养成记
“在北京工作期间我几乎时刻受到监视。我当时有一个中国助手,我怀疑他是由外交部新闻司指派的,在向公安部报告我的情况。”
报道47人案的法庭记者:当司法扑面而来,记录者如履薄冰
大审场域大开,没有报道限制,将公开的庭审向公众传达、具象、解释的鏖战,这才真正开始。
在好莱坞,铁打的霸总短剧,流水的华人创作者|端闻 Podcast
专攻低端市场的霸道总裁式短剧,如何成为这些华人创作者的“救命草”?
1
2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