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传媒十岁了,邀请你填写 2025 年度用户调研问卷,让我们更了解你的需求,一起走向下一个十年。
- 完成问卷即可获得十周年电子书、年度调研视觉化报告。
- 前 100 位完成的读者,将获得“一年份尊享会籍”或等值礼物卡。
- 随机再抽 100 位用户赠送相同福利。
因半年前与外国人发生“不正当交往”,一名大连工业大学在校女生被校方实名通报“拟开除学籍”。这份通报及女生姓名被多家内地媒体转发,相关微博话题最高阅读量超过3亿次。与以往多由网民自发情绪驱动的舆论不同,此次大规模的网络“围剿”中,专业媒体也成为网暴链条的一环,折射出性别对立、民族主义之外,大陆舆论场中另一标志性趋势。
7月8日,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官网发布《关于拟给予李XX同学开除学籍处分的公告》,在公告标题和正文中公开李某某全名,称其于2024年12月16日的不当行为造成恶劣影响,拟予开除学籍处分。
五天后的7月13日,这份公告突然被广泛报导,澎湃新闻、新京报、中国新闻网、封面新闻等多家媒体纷纷转载。据可见信息,中国新闻网以微博转载时率先在标题和正文中使用李某某全名,并以主持人身份创建话题标签 #大连工业大学拟开除李XX#,推动该话题登上热搜。
社交媒体用户很快将通告与乌克兰职业电竞选手、昵称“Zeus”的达尼洛·伊霍洛维奇·特斯连科(Danylo Ighorovych Teslenko)去年12月16日在上海比赛期间,发布在其拥有约4.3万订阅者的Telegram频道上的一段视频联系起来。
尽管原视频已删除,但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特斯连科与一名中国女性同框,两人似乎身处酒店房间,画面中未出现明显的性行为。

与此同时,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迅速涌现并发酵,#出轨Zeus女生被学校开除#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首。事件在社交平台上被描述为“女方已有男友,出轨已婚的特斯连科”,诸如“Zeus称中国女性为Easy girl(易得女孩)”“Zeus称中国女孩一天就能被征服,比巴西牛排还廉价”等缺乏证据的流言也在网上广泛流传。
舆论场随之激烈分化:一面是大量网友支持学校的处分,指责女生私德有失,认为她的行为“让外国人觉得中国女孩廉价”“已涉及国家荣誉”,学校有权依规“激浊扬清”;一面则有声音强烈反对,对学生在遭受隐私侵犯和网络暴力后,学校竟以“国格”为由切割并公开实名通报感到震惊,认为这无异于公开羞辱。
所谓“国格”,源于《大连工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第十九条第六款,即“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的,视情节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事发后,多位法律界人士发声质疑校方做法。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延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称,学校公告存在援引法律条款错误。真正适用于“开除学籍”的应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二条,该条仅针对严重违法、严重作弊、严重扰乱秩序等八类行为。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赵宏则批评,该校违纪规定除了“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外,还将“未婚性行为”“收藏、观看淫秽书刊、杂志、视频”等列为处分事由,如同“石器时代的校规”,既严重违反相关上位法(注:法律效力位阶更高的法律),更粗暴干涉学生的基本权利。
“真正有损国格的,是用陈腐道德诫命、无端剥夺学生权利的教育机构,”她强调。
社交平台上的部分反对者则用更戏谑的方式回应:既然女性的身体关乎“国格”,那么月经成了“国潮”,阴道成了“国道”,“国潮来袭”“劣质卫生巾让国格起痘”等调侃言论被广泛转发。
“这是一种荣誉谋杀,”多年从事性别平等教育、参与编写媒体性别议题报导手册的性别公益媒体创办人陈女士对BBC中文表示,事件背后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浸猪笼”式行为的热衷,也即西方语境中的“猎巫”,“对女性的道德贞操审判热情促成了这件事走上热搜。”
多名网友亦指,事件如同被制造的厌女狂欢,充满拼凑的谣言:例如“中国女性像巴西牛排一样易得”这句话实际出自一名美国博主,网传的多段露骨视频则是剪辑合成。至于“女生拿著男友的钱来上海”、甚至女方是否有男友等细节,至今仍无实证。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事件中媒体的角色备受关注。
“以往的网暴多属于网民自发的情绪宣泄与狂欢,即便有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也多是民间力量的叠加;但对这名女生来说,学校公告直接公布其全名,再加上个别影响力大的媒体转发,才导致了伤害持续升级。”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陈碧撰文称,“这种从私人领域被强行拖入公共视野,并遭受持续性、群体性恶意对待的经历,呈现出和以往的网暴事件不一样的走向。”

媒体何以成为网暴一环
大连工业大学事件中,媒体饱受批评的问题有三:无脑转载、左右互搏、有意制造黄色新闻。
“今天的社交网络,热搜第一位挂著她的真姓大名,多家媒体直接跟著一起发受害者名字。堪称一种‘赛博游街’。请问新浪微博编辑和部分新闻媒体,你们的媒介素养和新闻伦理是被埋了吗?”一家自媒体在事件曝光当晚写道。
舆论迅速发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多家媒体大规模实名转发学校公告。除中国新闻网外,北京日报、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媒体也曾在微信或微博等平台实名转载(注:后来多已修改)。截至发稿时,仍有大众日报、合肥晚报、环球网等媒体在公众号标题显示女方姓名。
截图显示,中国新闻网主持的微博话题#大连工业大学拟开除李XX#中直接使用了女方全名,并有83家媒体跟进发文。被指违反新闻伦理后,中国新闻网进行多次编辑,从最初的全名到“李某X”、再到“李某某”,直到第7次修改时,微博正文和图片才完全匿名,此时距其发布原微博已过去超10小时。
此外,河南省委宣传部主管、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大河报》7月13日在微博上称“两人当时均非单身状态”,并带上#出轨Zeus女生被学校开除#话题,无异于以官媒身份来坐实“出轨”的流言。
极目新闻7月14日凌晨在微博发布视频,引用律师观点批评校方侵犯隐私,但同一时间,其微信公众号仍在公告消息中露出女方姓名。
一名曾在知名财经媒体工作的前热点编辑对端传媒分析称,在这次传播链条中,媒体未必蓄意炒作,更可能是出于“无脑转发”的惯性。“学校未作匿名处理,加上最早发布的白名单媒体直接全名转发,后面媒体跟著抄,接著就是一场无脑转。”
所谓“白名单”,指的是中国网信办公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录,即被允许作为转载来源的媒体。实际操作中,各机构都有自己的“对标媒体”。此次实名转发的封面新闻、大象新闻、环球时报和中新网等,都是国内热点编辑常用来参考的机构。
“热点编辑在操作中更倾向于看见合规的、常参考的就无脑转,因为这样一般不会被问责;反而是跟进得不及时会被领导追究。”他说,“这种快转一片错的现象可能每天都在发生。”

如果说媒体在微信、微博平台上主要争议集中于“实名”问题,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则更显“擦边”。
例如,法治日报在抖音视频标题中实名点出“被曝光不雅视频,大连工业大学学生李XX拟开除学籍”,并插入泄露视频的截图,仅给女方脸部简单打码。部分地方性媒体甚至直接插入打薄码的原视频,配以“初次见面即发生关系”“中国女孩一天被征服”等耸动性文字。
而在视频网站Bilibili上,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大象新闻于7月13至14日就“李某某拟开除学籍”“律师称李某某是受害者”“乌克兰男子辟谣”连发三条视频,三条视频均插入泄露视频,女方脸部均仅以薄码处理。
端传媒另从多名陆媒记者处了解到,去年8月起,中宣部开始对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的全媒体传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媒体App和“两微一抖”(注:微信、微博和抖音)的点击量被纳入重要考核指标。目前,中宣部会定期进行内部流量排名,媒体“流量考核”压力不断加码。
在此趋势下,除了热点转载,“短视频化”“切片新闻”也愈发受媒体追捧。据自媒体毒眸此前报导,前述大象新闻今年6月在B站迅速走红,证实源于黄杨钿甜“天价耳环”事件期间连发16条追踪视频,吸引了大量关注。与之对比,媒体第一现场的视频和报导正大幅萎缩。
“本事件发酵之后,几乎没有专业媒体进行事实梳理和证据确认,随后的各种评论都只能自说自话。由于随时更新的事实碎片都可能使得评论出现错误和疏漏,导致了公共讨论严肃性的消解。”陈碧感叹。
事发后的周日,特斯连科在社交平台 X 发文澄清,称自己完全单身,没有妻子或家庭,也从未说过“中国女孩 easy”,并强调尊重中国及其文化。但此时,女方个人信息曝光、相关谣言广泛流传的事实已难以挽回。
一些中国人对女人下半身的关心超乎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