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社会运动
缅甸平行政府内幕:如何对付枪、民族主义与大国政治?
过往的缅甸流亡政府都以失败告终,这个平行政府又能否打破历史的魔咒,还可以再走多久?
戛纳影展手记:一场特别放映的香港反修例纪录片为电影狂欢带来暗涌
从逐渐失落的电影到边缘化的影展,戛纳已经从以前拒绝大众的骄傲姿态转变了。
《春风秋雨》的两次改编:美国主流电影如何处理种族主题和多元选角的缩影
薛克的改编既讲阶级、种族与身份认同,也借人物与视觉风格述说永恒的现代主题。
你关注的高校LGBTQ社团已被404
“他们就是相信有一个境外势力,一切都是境外势力。”
从中国被收养之后,她们寻找「我是谁」的答案
原来自己的经历是独特和宝贵的,她们慢慢为自己搭建起“跨种族收养者、华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人”的三重身份认知。
评论|
拒绝工作:陷入“社会工厂”的当代人,需要比躺平更激进的反抗?
工作将人存在的意义缩减为工人且仅仅为工人,就像在今天的语境里,人只能作为打工人而存在一样。
评论|
邹幸彤:“只谈法治,不谈政治”的抗争七步杀——香港法治迷思与司法抗争诤议
最不可取的,是假装看不见政治权力对司法体系的渗透,顺从地做法律系统的螺丝钉。
台湾成立国家摄影文化中心,文青看摄影展的心态开始不同了⋯⋯
当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把拍照片这回事当作美化这个世界,台湾为摄影成立一个国家级文化机构,能做些什么呢?
反修例两年后,香港政坛大变局:反对派遭重击,谁人在上位?
“以前大家都是用爱国爱港去定位嘛,但是现在所有人都是(爱国者)。”
六四悼念被画“句号”,然后呢?五种可能的答案
“每一支曾经点燃的蜡烛,都是一个雕塑。”“大型集会那种视觉化的呈现会因打压暂时丧失,但打不散人们几十年来的默契⋯⋯”
评论|
黎恩灝:当纪念六四也可能违反国安法,法治的最后防线在何方?
香港本地的法治和司法独立,在实施港版国安法前后,如何嬗变?
【书摘】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1989年5月26日至6月21日,台湾记者杨渡赴北京天安门广场采访。32年后,他将回忆写成《未烧书》。
1
…
18
19
20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