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克兰到法国,从行动到碰壁:激进女权组织“费曼”的十年起伏 一开始,二十出头的她们,在大学宿舍读书、讨论女性觉醒;接着,她们以裸露的胸部为“武器”,成了街头激进抗议的代表。从基辅到巴黎,她们被描绘成“第三波”女性主义的先驱。一晃十年,曾经的先锋,光环渐褪。
三代同堂的育儿生活:血缘是家庭的最终归宿 制度与政策设计让育龄夫妻走向家庭内部资源整合,对长辈的征召,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新时代的三代同堂”,既是三代人重新认识、了解和对话的转折点,亦是祖辈的“晚来重负”,甘做“老漂族”,为照看孙辈付出退休后的“黄金十年”。
台湾“小红帽”奋战20年,反性骚扰走到目的地了吗? 社运者常说“没有死人,是过不了法案的。”但倘若没有一些被忽略的个案累积的不满能量,悲剧案件最多只有一天的寿命,无法成为引爆点。但另一个更残酷的角度或许是:有时死了人,也不一定够推过法案。
评论|专访社会学者江绍祺:立足香港横跨中英,记录华人男同志的生命轨迹 处在伦敦和中国大陆之间,香港的同性恋群体是否也体现了中西杂糅的特性?“粉红经济”和流行文化扮演了何种角色?移居英国的香港男同志如何应对异质文化?陆港两地的同志平权抗争又有何不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