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性別
评论|
从中国“老民运”到中国新一代行动者,八九后两种政治观与行动观的迭代
孤胆英雄的时代逐渐落幕,每个人都需要成为自己的英雄的时代,已经开启。
MeToo巨浪中,范云赢得性骚官司:“性平是台湾未完成的进步运动”
“如果连我这种懂性骚扰法律定义的人去告,都告不赢,那这制度不是有问题吗?”
她们剃了寸头:“我有不美的自由”
脱美役的重点在于脱“役”。
台湾的MeToo时刻:说出自己的故事后,他们经历了什么?
在说出口后,他们经历了什么?真的因此感到放松了吗?
评论|
地铁偷拍“疑云”背后的两种愤怒:女性愤怒的失效,与男性愤怒的累积爆发?
这当然不是说女性有义务回应和安抚男性的被剥夺感,但女性需要感知女权运动的处境和面临挑战的细微变化。
评论|
林愚波:面对性侵指控, 公众应该 “疑罪从无”吗?舆论能保持中立吗?
我提倡,面对性侵事件,相比起“疑罪从无”, 我们应“预设发声者可信”。
【书摘】在台湾,女性经验如何进入法律法规,并在实践中发展?
社会上对于女性性别角色之定位与刻板印象,一再体现于实务运作及政策制定之中 。
MeToo六年:在欧美,这场运动面临反弹与质疑
其中一种反弹,就是挪用MeToo运动中的语言,将男性定义为弱势群体,甚至是受害者。
V太太:被取消、社死?台湾MeToo运动中,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对于“诬告”和“泼脏水”的担忧,来自于一种不合理、不平等分配的同理心。
男性自白:在MeToo的经验现身中,我也在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
探索与理解痛苦,学习如何回应痛苦。
评论|
周芷萱:台湾MeToo的第一波道歉与反挫,MeToo支持者的回应与思考
这个社会中的所有人势必要一起开始反省:过去每一种理所当然是不是有更好、更平等的可能。
乔瑟芬:台湾迟来的MeToo浪潮,民进党性骚事件何以成漩涡中心?
为什么长久以来,大家都“听说”过某些事,却无法让这些人付出代价?
1
…
15
16
17
…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