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公共卫生
读者来函:我曾患有妥瑞症
电疗、针灸、耳炙、拜神⋯⋯试了各种办法都不管用,于是所有人下了同一个结论:“就是小孩子想要大人的注意力。”
脑雾、抑郁和疲劳,他们怀疑自己患上Long Covid
“其实没有一项征状影响到你无法工作、无法生活,但它就是存在,它好像跟你的身体一起,变成其中一部分。”
被核酸支配的生活,什么成了“新常态”?
常态化核酸一年究竟要花多少钱?钱花在哪里、由谁负担?被常态化核酸支配的日常何时能恢复“正常”?
动态清零逾两年,香港失去外资和人才︰经济代价是甚么?
“有些人对香港的信心已动摇。其他人也可能在外地找到工作。我不认为他们会回来。”
评论|
“最后一代”作为一种中国式抗争:没有行动的反抗能激起火花吗?
“这样的中国,多一个孩子不是多一个奴隶吗?”
疫情下被放逐的劳工:当上海成为他们的无依之地
“我们都是很渺小的,不像那些伟人有闪光的思想……我们只能跟着这个时代随波逐流,就只能这样子,只有这样才能生存。”
在台菲律宾移工的疫时生活:隔离、礼拜与虱目鱼酸汤
她不知道隔离所的设备如何,不知道病情会不会恶化;更重要的是,她不知道无法上工的隔离期间,公司还会不会发工资给她。
从新疆开往上海的卡车:4000公里路,与一个女性司机的32年
一个人开车习惯了,熬夜习惯了,被骗习惯了,被拖欠运费习惯了,被封在车里习惯了。所以这次到了上海,也总会习惯的。
评论|
“孩子是这场大流行病最大的受害者” ——反思德国疫情封锁措施的得与失
德国政府实施了成本巨大的防疫措施,但最终是两败俱伤的结局——高风险群体大量的死亡,儿童和年轻人成为了“失落”的一代。
评论|
当“大白”遭遇《宪法》——上海疫情中的法治假面
有了这次被民众引用法律反驳的经验,当局会肯定通过修改法律或者颁布“解释”扩大警察权力的必要。
读者来函:我在上海浦东T2航站楼,看到终点前过不去的那条线
“老外都当天来当天走,还能牵狗上飞机。有一次我看到一个中国小姑娘牵着两只狗,我很激动啊去问人家,结果奶奶的,加拿大籍。”
沪上老外:封城后我开始思考,“怎样逃离曾经深爱的上海”
“我想润了,”菲利克斯说,“我才明白,这就是一出悬浮剧——看上去很美,但随时可能摔在现实里,被铁拳迎面来一下。”
1
…
12
13
14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