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孩子是这场大流行病最大的受害者” ——反思德国疫情封锁措施的得与失

德国政府实施了成本巨大的防疫措施,但最终是两败俱伤的结局——高风险群体大量的死亡,儿童和年轻人成为了“失落”的一代。

“孩子是这场大流行病最大的受害者” ——反思德国疫情封锁措施的得与失
2021年5月31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小学生在上课时进行2019冠状病毒快速测试。

【作者按】虽然在欧洲COVID-19的感染率一直持续居高不下,但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认为,“我们正在进入该大流行病的新阶段,因为我们正从应急模式转向对COVID-19更可持续管理的阶段。”也就是说,COVID-19在欧洲正处于从大流行病(Pandemic)向地方性风土病(Endemic)过渡的阶段。在大流行病的尾声,重新检讨和反思我们所采取过的这些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以德国为例,从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和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两个角度来审视防疫措施对儿童和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同时试图探讨,究竟什么样的道路才是应对这场大流行病更合适的方式,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一种最有效的科学思考方式?大多数国家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走错了?

克吕格(Detlev Krüger)教授被誉为德国病毒学界的泰斗,曾在柏林夏特里医院(Die 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病毒研究所担任所长长达27年,他在接受西德广播电台(WDR)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孩子是这场大流行病最大的受害者。”他认为,孩子不是病毒,而是防止病毒传播措施的受害者。

从COVID-19大流行病爆发伊始,德国实施了长达一年多的全社会性的严厉封锁(lockdown)。在此期间,德国的幼托机构和中小学陆陆续续关闭了一年左右,是全欧洲关闭学校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早在2021年初,前总理默克尔在面对质疑她延长学校关闭的这一决定时回应道,“我不能虐待孩子。”但是,她的这番言论刚一发表,“你才是在虐待孩子”立刻成为了德语社交媒体上最热门的话题标签。我们必须从封锁措施对孩子的成本效益比出发,才能判断到底是物理学博士默克尔的担忧更值得重视,还是网民们的愤怒更有道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