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函:依赖乡村的国阵VS前首相加持的反对派,大马会否出现政党轮替? 如果没有政党取得简单多数,PAS和国阵的执政联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如果反对派取得了多数,国民阵线是否会跟他的前身在1969年做的一样,宣布选举无效或者进入紧急状态呢?
评论|张倩烨:马来西亚2018大选,民主轮替的最后机会? 若2018年大选冲击无法撼动国阵的长期执政地位,未来反对阵营恐再难号召到如马哈蒂尔一般的魅力式政治强人,反对阵营实现“改朝换代”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
评论|杨路:中美贸易谈判的很多坏消息和一线曙光 中美贸易谈判一如大多数人所预料的那样,没有达成任何结果。中国经此一役,也应该可以抛弃对特朗普所谓“回心转意”的幻想,郑重对待中美之间经贸关系矛盾极其深重的现实
评论|北京大学,一所99岁大学的120载校庆 1990年代像是士大夫精神的延续,知识分子渴望游走庙堂,寻找“报国”的机会。2000年代的北大校园,成功地把士大夫变成了中产青年。而到了2018年,则是另一个转折……
深夜“捞人”实录:我们在北大理科一号楼,声援被约谈的邓同学 北大学生邓宇昊因发起信息公开申请行动,追踪沈阳事件真相,被老师深夜约谈至凌晨仍无法返回宿舍。三十余名学生赶到现场,希望“打捞”邓宇昊。近三个小时中,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的诉求又是怎样?
评论|赵穗生:中国准备好取代美国领导的秩序了吗? 中国身为现有世界秩序的受益者,习近平矢言“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和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傅莹解释说:“中国既无意图也没能力推翻现有秩序。”
评论|张伦:五月风暴、乌托邦与文明批判——写在1968学运五十周年之际 1968年巴黎的那场青春风暴尽管有许多乌托邦成分,但却也深刻地影响了历史。革命的合理与荒唐、奋斗的正当性及其正负遗产,永远是一个不易理清的话题。
评论|赵穗生:面对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崛起的中国如何处之? 在中国眼中,现今的世界秩序无法满足许多国家的需要和利益,中国亦对于美国的支配愈来愈感到难以接受,尤其不满意自己在制订规则和规范的地位,其挫折感主要体现在……
评论|腐女涉黄,同志背锅?新浪微博“三日禁令”的动机分析 新浪微博四月中旬发布通告,声称将清理色情暴力及同性恋题材,三天后又将同性恋解禁,其间逻辑何在?同为整肃对象,“腐女”与“同志”之间又有何种紧张关系?
评论|王宏恩:Facebook颁布新社群守则──那些有说与没说的事 4月24日,Facebook公布了全新的社群守则。从一些方向来看,这社群守则确实也是有呼应社群的心声而有所改进,但整体看来,更像是希望能够静态地维持政治现状。
评论|赵楚:朝韩峰会背后的中国身影,与后“六方会谈”时代的半岛玩家们 不少专业圈学者和公众认为,朝韩峰会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主导朝核与半岛问题的总体规划最终失败。这一认知忽略了相关事态演进中体现的,中国的实际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