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杨路:中美贸易谈判的很多坏消息和一线曙光

中美贸易谈判一如大多数人所预料的那样,没有达成任何结果。中国经此一役,也应该可以抛弃对特朗普所谓“回心转意”的幻想,郑重对待中美之间经贸关系矛盾极其深重的现实
中美谈判虽然没有结果,但绝不会是最后的谈判窗口。而美国终于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清晰的,并且彼此之间连贯的要求清单,这对于谈判接下来的推进,是至关重要的。

中美贸易谈判一如大多数人所预料的那样,没有达成任何结果。美国戏剧性地选择在五四纪念日提出了一系列极其强硬的谈判条件,不知道是否考虑到了在99年前的这一天,另一纸国际条约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轨迹。最终,双方没有在哪怕是最基本的问题上达成共识。惩罚性的贸易关税很有可能成为现实,投资限制措施也会接踵而来,中美经济关系还在滑向更深的谷底。然而,在一片黑暗的前途中,也有一线微弱的曙光。

首先是很多坏消息。包括彭博社在内的多家媒体在周五报导了一份美国代表团在谈判开始前提交给中国代表团的立场文件。这份题为“平衡中美贸易关系”的文件共四页,分为八个章节,完整列举了美国的立场和要求。整份文件语言简单直接、毫不客气,颇有分析价值。

美国要求之一:削减双边贸易赤字,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

双边贸易赤字是整个贸易战表面上的导火索。美国在谈判中要求中国在2018年6月开始到2020年底,削减至少2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赤字。美国同时明确要求这2000亿美元中,中国需要增加美国进口货物的比例(第一年75%,第二年50%)。换句话说,美国不希望中国以减少对美出口的形式减少贸易赤字,而是增加从美国的进口。

这是一个完全没有可能实现的要求。中国2017年对美贸易顺差达到3750亿美元,降低2000亿美元就是1750亿。而中国从2005年开始,对美贸易顺差就没有低过2000亿美元。美国的要求,是让中国用两年不到的时间,逆向消解过去13年形成的贸易顺差水平。的确,中国大部分商品关税高于美国,但是即使中国政府愿意大幅降低关税,也需要逐步推进,否则将对供需关系、市场秩序,乃至人民币汇率和货币政策形成冲击,得不偿失。而且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并不全是由于关税形成,很难想像仅仅通过调低关税就能够迅速消解如此巨量的贸易顺差。美国的削减贸易赤字要求完全脱离实际。

另外有趣的是,美国特别强调了降低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这很显然是选举考量──美国中西部农业州是特朗普的票仓,中国此前宣布的贸易报复也重点瞄准了农产品。

美国在谈判中要求中国于2020年底,削减至少2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赤字。其中美国特别强调了降低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显然是选举考量──美国中西部农业州是特朗普的票仓,中国此前宣布的贸易报复也重点瞄准了农产品。
美国在谈判中要求中国于2020年底,削减至少2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赤字。其中美国特别强调了降低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显然是选举考量──美国中西部农业州是特朗普的票仓,中国此前宣布的贸易报复也重点瞄准了农产品。

美国要求之二:保护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

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也是美国301调查的核心。在这个部分,美国提出的要求包括:

  • 停止向“中国制造2025”相关产业提供可能导致产能过剩的政府支持和补贴;

  • 停止外国企业技术转让要求;

  • 停止政府支持或者容忍的,通过网络手段窃取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行为;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

  • 在2019年前取消对在华外资企业实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这个部分涉及到一系列中美经济关系中最核心的议题。对于中国来说,加强对网络攻击的执法,以及提升知识产权保护都不是特别困难的问题,而且这两点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也有帮助,属于共赢的选择。

而取消技术转让要求,则需要中国削减针对外国企业的投资限制。中国官员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中国没有法律要求,也不可能强制外国企业转让技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行业外国投资者不能独资经营,甚至不能控股,造成在事实上,不少外国企业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通过转让技术来换取中资合作伙伴。所以技术转让问题,本质上是市场开放问题。

停止补贴“中国制造2025”相关产业对于中国来说,则极其难以接受。因为这不仅仅是个别产业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几乎全部的中国高端制造业。中国的产业升级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深深嵌入当前的中国政经体系。在中兴事件舆论之下,中国政府更不可能将技术竞争拱手让人。而政府对于高新产业的补贴和扶持政策,更涉及到经济上下游的方方面面,短时间内解除有极大代价。一旦政府补贴撤出,不少企业将会立即面临经营困难。地方政府的补贴和扶持,与国家性政策互相关联但又不尽相同,各自涉及财政、金融、就业和官员的政治激励,不可能短期之内取消。因此,美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追求这个目标,将会成为未来谈判中的一个重要变量。

美国提出中国需停止外国企业技术转让要求,不少外国企业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通过转让技术来换取中资合作伙伴。所以技术转让问题,本质上是市场开放问题。
美国提出中国需停止外国企业技术转让要求,不少外国企业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通过转让技术来换取中资合作伙伴。所以技术转让问题,本质上是市场开放问题。

美国要求之三:限制中资在美投资敏感技术

美国要求中国“确认”美国可以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技术领域中,对中国企业投资加以限制。这条预期说是“要求”,不如说是预示了美国下一步要采取的,一系列对中资在美投资限制的措施。目前仍未能确定投资限制的细节(比如美国国会正在酝酿的《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The Foreign Investment Risk Review Modernization Act, FIRRMA),但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基本可以确定美国未来的投资限制措施对中美两国企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中资企业在美活动受限不说,在中国有分支业务的美国企业也极有可能遭到波及。这样的政策甚至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科技的进一步“巴尔干化”(科技企业因为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和监管差异,而无法实现统一的服务和经营)。

美国要求之四:开放市场,改善外资负面清单制度

此前已经提到,美国在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问题上的部分要求同时也是市场开放要求,而中美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没有根本性的分歧。这个问题更多地体现为中国开放的速度和程度,在与外界的耐性赛跑。中国此前已经表达了不小的加速开放市场的意愿,比如在今年内开放部分金融行业和制造业中的飞机、船舶和部分汽车行业外资准入。这样的宣示当然是善意的举措,但是美国的要求显然不是个别行业的“小修小补”,而是中国以一揽子的外国投资“负面清单”代替“正面清单”。

中国自2017年开始实行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并存的外商投资审核制度。修订之后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虽然包含了一个负面清单,但范围却非常之广(63项)。还有一些行业虽然没有上负面清单,却受到其他法律法规的约束,而在事实上属于限制领域。因此,中国的开放程度与外界期待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中国早前已经宣布将在2018年“完善并统一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因此在这个方面并没有根本的分歧,只是负面清单的具体内容会有谈判空间。

美国要求之五:中国取消对美贸易报复和WTO对美申诉

美国要求中国取消对美贸易报复和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对美的申诉,这作为单方面要求貌似强硬,但没有任何实际效果──如果双方达成共识,那么报复和申诉自然会取消。如果达不成,那么中国必然会报复和申诉,这个条件也就没有意义。

纵观以上五个主要要求,美国的初始叫价不可谓不高,个别条件完全离谱,一部分非常难以接受,仅有一小部分可能有谈判空间。考虑到两国很难在美国301调查后续措施生效之前再组织一次官员集体谈判,本次谈判的草草收场,意味着特朗普之前宣布的针对中国的关税措施,极有可能变成现实。而中国也极有可能按照已经宣布的报复清单,对美进行贸易报复。

这里唯一的小小悬念在于,美国的第一轮关税打击,究竟是针对500亿还是1500亿中国商品,即特朗普回应中国贸易报复时看似随意增加的那1000亿额外关税对象,究竟算不算数?如果真的是1500亿,那中国将面临一个难题,2017年美国对中国货物出口总额不过1300亿,中国即使对全部美国商品加征关税也无法做到完全的对等报复。

2018年5月4日,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和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等率团访华,与中方磋商贸易议题。
2018年5月4日,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和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等率团访华,与中方磋商贸易议题。

完整谈判清单带来的一线曙光

那么一线曙光是从哪里来的?平心而论,美国代表团5月3日抵达北京,5月4日就离开,掐头去尾两天不到的时间,对于解决中美经济关系在过去近二十年间积累下来的问题,显然不可能足够。因此这样的结果,完全不意外。然而与很多人之前对美国谈判团内部立场不一的预测不同,美国在这一次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前后连贯的要求清单。先不论内容,这个清单的出现本身对于化解危机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从3月至今,不管是特朗普的电视讲话,还是各个政府部门的调查报告,又或者是各类的新闻采访,美国的各种“愿望清单”毫无结构,没有条理,在各种语境下漫天飞舞:一会儿是削减贸易赤字,一会儿是知识产权,一会儿是技术转让,一会儿又成了产业政策。问题并不是美国的要求太多,而是这些要求缺乏一个统一的语境和逻辑,因而往往顾此失彼,在很多地方难免自相矛盾。

比如,特朗普在宣布232调查(钢铁和铝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结论的电视讲话中说“(产品倾销)和中国无关,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事实上,232调查在后续执行中,豁免了大部分国家的关税,只保留了针对少数几个国家的关税,而中国就是其中之一。钢铁一度是典型的中国产能过剩领域,国家安全也是中美贸易战的核心之一,事后来看,232调查理所当然是中美贸易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但光听特朗普的232调查讲话,却极有可能得出“这和中国无关”的错误结论──类似的矛盾信号,实在是太多。

从中国的角度出发,认为特朗普只是“虚张声势”的声音,直到不久之前,还大量存在。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什么特朗普的成功计谋,北京的混淆对美国来说并不是好事。贸易战不可能在肉体上消灭对手,因此其本质是政治谈判的前奏,所有的关税、限制、制裁都是谈判的砝码。如果对手连谈判桌都找不到在哪里,那么手上的砝码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从冲突管理的角度,谈判框架和程序的建立是管控分歧的重要一步。中美从没有谈判到正式谈判,从不知谈什么、从何谈起,到有一个明确的谈判框架(即使短期内无法达成一致),这本身已经是重大的进展。

因此,此次中美谈判虽然没有结果,但绝不会是最后的谈判窗口。而美国终于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清晰的,并且彼此之间连贯的要求清单,这对于谈判接下来的推进,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经此一役,也应该可以抛弃对特朗普所谓“回心转意”的幻想,郑重对待中美之间经贸关系矛盾极其深重的现实──99年前的五四运动,由对外条约而起,但并没有简单演化为一场排外的民族主义运动,而是引发了中国对自身前途命运的重新审视。

(杨路,自由撰稿人)

讀者評論 8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其实我想知道,如果中国政府像99年前一样全盘接受这些不平等条约,是不是很多人会拍手称快?为什么有的人恨中共,连带着连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百姓也不放过,是不是我生在共产国家,如果我不被迫害、被逮捕都是有原罪的。即使共产党不是好的领导者,但是我可以断定现在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可以取代共产党的更好的领导者。所有的反共的人不是考虑百姓的生死,而是一心想推翻中共,即使百姓再次陷入百年前的境地,也在所不惜。我没有看到可以让我追随的下一个“孙中山”,却听着自以为是的人在”幸灾乐祸”,你们告诉我,怎么反抗,来信任这些不靠谱的“嘴炮君”们

  2. “巴尔干化”——大陆的icloud由云上贵州运营算是其中一例么?

  3. 中资企业在美活动受限不说,在中国有分支业务的美国企业也极有可能遭到波及。
    在华有分支业务的美国企业其实早就已经遭殃了。比如思科。

  4. 我最好奇的是这场似乎已经无法避免的贸易战会对两国以及世界的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高度绑定的现实中,这种影响更是会被放大很多倍。

  5. 这次贸易战若是能促成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也不失为一次契机。但以目前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风气,对于一场「对自身前途命运的重新审视」运动,持悲观态度。

  6. 即使談判成了,衝突也會以其方法繼續。

  7. 希望最後一句。可惜,民族主義是中共能夠繼續執政的基石,他們不會輕易放棄利用這一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