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文学
早熟的、千疮百孔的、被物化的小女孩们|女性主义的具体生活
写下这篇自述的决心是坚定的,但过程却充满艰难。我看见种种“未成年少女”与“创伤”的被符号化,我的存在成为了一种文学容器。
历史中的真相与离散:许雪姬看见的“台湾史”
历史能否为我们提供一条理解台湾的新路径?
行走东京寻作家萧红:八十八年后,“东京在落雪,好像看到了千里外的故乡”
我带著她八十多年前在此写过的文字,来到神保町;而在富士见町二丁目九番,消失掉的五号,隐隐让我感到不安。
他是性爱影片创作者:穿上制服不是为了扮演谁,而是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豪曾是瑜珈老师,现在是性爱影片创作者,他爱文学,艺术,菲林照片,并在网志内不断书写自己的家庭关系。
评论|
南方小土豆:娇妻文学撑不起内循环旅游业的“泼天富贵”
假设这一切都未能奏效,符号消散后究竟会剩下什么样的空虚和惶恐?
评论|
书店打工手记:上海是个大商场,我是时薪22块的兼职店员
大陆书业一手观察,讲究视觉美的新书店愈开愈多,但实体书店因此得到救赎了吗?
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一场中国特色的多重“科幻”宇宙
“参加世界科幻大会,有红旗专车接,住喜来登酒店,非常高级,科幻作家前世做 了什么,得到这般果报。”
书摘 | 石头记:一位人类学家关于沉积、断裂和失落的遐想
我在康普顿老街的一家咖啡馆里,伏在桌子上,正计划该如何逃往北方。
许鞍华、廖伟棠对谈:香港经此世变,诗是高度痛感|金马入围纪录片《诗》
“就算电影将我们诗人删去,留下诗的部分,都功德圆满。我们不重要,我们这班诗人不过是诗的载体,将诗带出来。”
评论|
书本也移民:藏身北伦敦的香港图书馆,邮寄借书的信任游戏
当在英国面对华文藏书不足的问题,一个很自然反应是:“为什么不自己做?”
福瑟告诉我们的现实:来自死亡的声音,也是抗拒死亡的|2023诺贝尔文学奖
我们的现实生活其实就像福瑟笔下的角色,句子说得越来越短,却有越来越多的有口难言。
台湾文坛冲击者王文兴:留给AI时代的礼物,《家变》只是文字实验?
《家变》等用“劣等中文”打造“高等文学”,但在AI也可瞬间完成小说的年代,慢读一页留白与记号,还能有多少启发?
1
2
3
4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