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LGBTQ+
评论|
乌干达激进酷儿女性主义者倪斯黛:以“冒犯”为武器,“我的嘴里开不出玫瑰”
“当我们面对歧视时,要记得世界上有著不同的人类存在方式,多样性是重要的。”
在异乡唱K,随便点都是时代的挽歌|行星酒馆EP3
一旦你从主流变成边缘,就会突然重新拥抱很多以前看不上的所谓主流文化符号。
蔡依林演唱会成中国酷儿新符号,官方严审歌单删《玫瑰少年》|Whatsnew
从噤声的社会组织、被举报的星巴克彩虹杯,到演唱会里不再出现的《玫瑰少年》,中国酷儿空间再度收缩。
跨仔跨女"过渡"艰难时:隐在香港公屋邨里的跨性别互助组织|爱欲录
“基本上只需三堂言语治疗训练,这位跨性别女生就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女声,很安心地融入了工作环境,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Chosen Family”:当习惯了割裂的我们,重新去爱具体的人|行星酒馆 EP2
身处海外离散酷儿社群,我们终于找到自己想要的家人,发现原来爱是这个样子,是这个形状。
岑子杰同婚案上诉部分得直,终院称港府需有替代框架承认同性伴侣|Whatsnew
终审法院裁定婚姻宪法自由权利只限于异性婚姻,但政府应确立替代框架令同性伴侣关系获法律承认。
爱欲录:同志的第一次亲密关系,“性”与“爱”是两种不同的能力
我们游离在恋爱关系之外,是因为抗拒一对一的亲密关系,还是因为我们“不会爱”?
收到兵役通知那一刻,我决定跟家人说“我想当女生”|端传媒X一手故事
这是一个融合许多声音素材的故事,在这里听到小宇成为一名跨性别女性的故事。
The 1975 男男拥吻“吻出问题”—— 大马的政治、宗教、LGBTQ+与表演产业
保守的宗教社群与性\别及同运人士都发声谴责The 1975的做法。为何同运人士反对声援LGBTQ+的行为?
The 1975大马演唱会LGBTQ争议,是勇敢或不负责任?|Whatsnew
本地社运人士批评其行为没有考虑马来西亚本地LGBTQ群体的切实处境,也有网民认为最终最应被批评、责骂的是政府和权力。
中国游戏陪玩行业:脆弱的人际纽带,情感需求、孤独与暧昧的窗口
或许从一开始,游戏陪玩就不全然关乎于游戏本身。
“拗直治疗”在香港:谁造就了同志基督徒的罪与苦?
“说改变性倾向是自愿的,但为什么他们会想改变自己的性倾向呢?”
1
…
5
6
7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