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LGBTQ+
港府提同志伴侶替代框架惹議員反對,上訴人岑子杰指已比要求同婚卑微|Whatsnew
政府框架要求登記人先在海外註冊同婚,同志團體指未有全面保障同志權益。
台灣修正人工生殖法,那些被法律困住的伴侶|端聞 Podcast
儘管台灣的人工生殖技術在全球位列第二,但同志伴侶仍未能合法使用技術,生育子女。
耽美的代價:一場圍捕海棠作者的執法風暴
落後的法條在實踐中出現什麼問題?耽美是道德敗壞還是愛慾探索?已經出現分層的耽美社群,生存空間會進一步縮窄嗎?
從邊緣到核心:女權與酷兒群體如何重塑韓國抗爭現場|端聞 Podcast
她/他們把遊行變成街頭蹦迪,廣場變成講述生命故事的開放麥,在K-pop與政治口號間,試圖創造出一個更平等的廣場。
導演張明貴專訪:《越與南》承載的家國記憶與身分政治
《越與南》探討愛情、親密關係與戰爭創傷的遺緒,它跨越了同志情慾、記憶、身分認同、歷史、戰爭、地緣政治等多個議題。
說出來之後,我們接住了嗎?圖解台灣MeToo兩年後的未竟之路
台灣MeToo兩年後,受害者說出自己的經歷後,我們接住他們了嗎?
台灣同婚通過六年後,為何同志家庭仍陷「社會性不孕」?
「我以前都會耐著性子在表格上註記我是同性伴侶,那天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就在丈夫那欄畫了大大的叉,寫上『同性戀』。」
陳可樂:香港街頭,你見過這個外星人嗎?你知道他的身世嗎?
他在香港鬧市一身外星人打扮,派傳單、坐地鐵,去聚會,聽講座,一切從何時開始,因為什麼?為何身邊共鳴的外星流民也越來越多?
一起走過的日子:移英港人性小眾,在異地的混沌與重生
他們當中,有人快樂,有人失望,也有人發現,性別和人一樣,本該流動如水。
網戀十年,我們的第一張合照是在他的墳前
我找到了他的墓碑,也找到了關於他的,我的,還有我們的真相。
評論|
《漂亮朋友》影評談:同志議題,政治隱喻,以及情緒出口
耿軍明顯在尋找另一種語言體系,與影展電影的語境接軌,也與環大陸受眾的政治光譜接軌,用一種「你懂的」隱喻系統,去把沒法直面的議題,迂迴抵達。
評論|
在MAGA時代登場的美國教宗:良十四世能修補分裂嗎?
在這個歷史節點,樞機團選出了一位風格內斂、與美國主流政治文化格格不入的教宗。
1
2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