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香港同志影展(HKLGFF)特地开设了“香港短片”单元,像是让某些心底的疑问浮出了水面。2019年起,社会运动、疫情、经济衰退像是一个紧接一个的浪潮,而本地的性小众群体,也接连不断地面对了一系列平权案件和文化事件:呼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呼声,跨性别人士要求覆核身份证上的性别及谢浩霖上诉,岑子杰诉律政司司长案,吴翰林及李亦豪同志伴侣继承财产权司法覆核,TVB 播出《仔仔一堂》节目,香港举办第十一届同乐运动会⋯⋯
在这个状况下,香港年轻的创作者要怎样用影像来讲性小众群体的故事?要用怎样的形象来代表每一种不同的群体?甚至,香港的性小众群体又期待在大银幕上看到怎样的性小众故事和人物?影像与这群人如何连结?在性小众维权日渐胶著的情况下,影像还是一个好的出口吗?
记者访问了数位影像创作者及观众,原来“自由”始终是创作的冲动来源。
「在創作的時候,Tanya 試着想像現在中學生會經歷的某些事:可能家庭的問題,或者是學業的問題,或者是社會的眼光,又或者是同濟的目光,她也想將自己的故事帶出來⋯」是否應該為「同儕」
感謝指正,已在原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