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评论
系列
栏目
播客
活动
风物
深度解析影视、文艺、生活现象,让文化流动打破地域与领域的阻隔。
渔翁撒网的夜缤纷计划,能令香港黑夜活过来?
当事情变成“quick fix(权宜之计)”,“ 就好像做了,但是究竟是否做得好,或者是否解决了原本的问题呢?”
《那年盛夏我们绽放如花》《七月返归》:擦边球还是嘴砲?如何假装不明白
不应该为赶时麾而轻率地追捧它们为“年度神作”,不妨看远一点,它们都会是这一段“美丽新香港”伤痕年代的代表作。
Growing Up:另一种游戏,另一种成长
游戏需要能够让人玩很长时间吗?游戏的跨文化移植是可以实现的吗?好玩和爱哪个更重要?
梵谷灵感地:古城亚尔,如何直到今日都是一座有“触感”的文化之城?
法国27个地区文化局,自主决策90%地区文化项目。地方政府文化预算总和是国家文化部预算的2.5倍。
评论|
哈贝马斯在中国:从小区维权到邻避运动,公共领域真的存在过么?
寄望于中国中产阶级领导民主转型的下意识动作中,哈贝马斯一直以来是描述希望、潜力、美好愿景的语法,但从未被完整地讲述出来。
评论|
哥哥仔的世界——读《午夜男喃:香港男性性工作者口述历史》
“离经叛道”的工作,如何令我们再思劳动、关系和爱。
香港,再沒有真正的风花雪月:言论审查下,文化潮流与明星杂志里,谁消失了?
“尽量不要写”已是基本游戏规则,再挑出敏感句子删一删;遇到敏感文章,找办法与作者说不如不要写;太敏感的题目干脆不要做。
蔡依林演唱会成中国酷儿新符号,官方严审歌单删《玫瑰少年》|Whatsnew
从噤声的社会组织、被举报的星巴克彩虹杯,到演唱会里不再出现的《玫瑰少年》,中国酷儿空间再度收缩。
跨仔跨女"过渡"艰难时:隐在香港公屋邨里的跨性别互助组织|爱欲录
“基本上只需三堂言语治疗训练,这位跨性别女生就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女声,很安心地融入了工作环境,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两蒋日记跨海争讼10年返台,国史馆10月出版蒋介石日记|Whatsnew
无论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历史上的功过为何,对于两岸近代史研究者而言,两蒋日记都是珍贵的史料。
郭台铭副手确定,《人选之人》演员赖佩霞出任促“整合在野”|Whatsnew
郭台铭称他与赖佩霞将成“最强组合”,为台湾打造出耳目一新的气象。
律政剧在台湾热火:可成台剧国际化出路?|专访《八尺门》与《无罪推定》
华语世界受包青天影响,习惯最后一定要平反,但有些韩英美剧就敢对观众讲:要用人为制度来实践正义,是很徒然的。
1
…
40
41
42
…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