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立法会社福界议员邵家臻早前病逝,家属于今天(2月15日)在湾仔循道卫生联合教会国际礼拜堂为他举行安息礼,同日进行火化仪式。邵家臻早前因胃癌手术后出现并发症,于2025年1月10日离世,终年55岁。
早上约8时半,由湾仔港铁站前往礼拜堂沿路有警员和警车戒备,教堂周围亦有不少便衣警员驻守。由于场地座位有限,安息礼闭门进行,不设公众参与,只限亲属、友好、学生及团体参加。上午9时至10时为公众流水式致意时段,早上8时半有逾数十人排队轮候,至8时45分左右开放进入,逾百市民出席致意。
从10时到12时45分,教堂钟声响过两遍,仪式结束,邵家臻的灵柩移送到灵车上准备前往火化,亲属手持邵的遗照上车。当灵车开出,十数名市民在两旁马路撑起黄雨伞,并叫喊致意:“阿臻,天堂见!“亲友在仪式后短聚在礼拜堂门外,互相拥抱问好。
![](https://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CT_7306.jpg?w=1024)
“功未成身要退“
走入安息礼堂,堂前中央放置了邵家臻的遗照和花圈,左右两边放满亲属花牌。在旁另有照片展示了邵在蓝天白云背景前的面容。
来者静心轮候到礼堂前中央默祷。在礼堂的右边,场内布置挂住石墙花三字、发光灯泡、邵与亲友的合照。底下,木箱上放满了邵的物件,像他的水蓝布帽、圆形粗框眼镜和白布鞋,一张写上“狱“字的书法作品;地上则堆叠着他生前撰写的书本。
安息礼场刊以全黑封面印刷,印上邵的名字和眼镜图案,题为 “I am losing weight, not faith”,揭开内页,写上 “I do the best and let God do the rest.“。近300页的纪念册,结集了其亲友撰写的感言,编排对照他的人生旅程——由教会的章节为始,到他进入大学、社福界,投身公民社会、教育界、议会及囚权关注工作等等。
![](https://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CT_6912.jpg?w=1024)
场刊以邵家臻在2024年11月下旬撰写的文章《无胃的用人:谁治愈谁》为序。文中提到,荣格对病苦的观点对他最是冲击,"他非常强调在痛苦中寻找意义的重要。 "
他写道:“或许在荣格的眼中,各种类型的慢性病,例如癌症、忧郁症、自体免疫性疾病都可称为'意义的疾病',因为它们可能是摆脱生活困境的方式,是一种无意识的选择。““生活困境指的是人们身处某种处境,无法忍受,但又无法摆脱......“
文末以他的另一句话作结——“胃癌在此,我唯有正式宣布:‘邵家臻,功未成身要退’。“
泛民主派、社福同工及学者等现身追思
早上10时,教堂钟声响起,许多邵在政治圈、社福界、文艺界、宗教界和新闻界友好到场。其中包括大律师吴靄仪、前公民党主席梁家杰、民主党涂谨申、邝俊宇、党现任主席罗健熙,以及街工前立法会议员梁耀忠等;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客席副教授龚立人、舞台剧编剧家庄梅岩等亦有出席。
前立法会议员及前民主党主席杨森接受访问时表示,他的心情沉重,但带着希望。“我心情虽然比较沉重,现在(情况)也很严峻,公民社会已经七零八落,但我还有一点希望,主要因为这个文化的根。 “
![](https://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signal-2025-02-15-173756_002_1d73e3.jpg?w=1024)
![](https://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signal-2025-02-15-173756_005.jpg?w=1024)
杨森身为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誉助理教授,与邵家臻因社福事务和议会认识。“人权、自由、新闻集会自由、学术自由、宗教自由......我在大学教了40几年书,见过那么多年青学生,我相信这种文化的根是深深根植。 我不觉得香港人会这么容易放弃民主人权,特别法治。“他说,“我们点着一把火,温暖周围的人。“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受访指,到场是为了向邵家臻"道歉"。 他提起2024年秋季开学,在餐厅碰见邵家臻,跟他打招呼并约定日后吃饭,但后来不了了之,成为人生遗憾,“太过口轻轻,无心装载。“他说,“在我们的年代或这个年纪,见面不是理所当然,错过一次机会后,你发觉已没有机会再见到他。“
他说跟邵家臻在工作和个人层面上没很多深交,但曾在不同场合碰面。最近一次联络是几年前、邵成立的民间囚权关注组织“石墙花“被政府不点名批评之际,他欲邀请邵到大学周会分享,二人预先相约出来会面。当时蔡子强感受到邵家臻坐立不安,有恐惧并正承受压力;邀请最终未能成事。
![](https://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signal-2025-02-15-173750_002_56fd75.jpg?w=1024)
在蔡子强的眼中,邵家臻为人感性,感情纤细。他说过去几年,有很多人做过很多事,相信大家会记住。而他觉得邵家臻最标志性的是推动囚权,这也是他留给蔡子强最重要的记忆:“一想起囚权,我会想起他,这是他为历史留下的事。“他说,“......有一班人在最困难的时候,面对很大压力,仍然尝试支持一些狱中的朋友。 “
“历史会有他的位置,而且是他 unique 的位置,因为这件事是他的。“他说。“你看历史很多时候,一些人做的事,不是在他们的年代见到成果......只能够很多年之后开花结果,但是大家会记得他。“
前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指,他和邵认识十年,他是老师、邵是社工,二人都共同关心学童自杀、TSA 评估等等议题。他提到邵很特别,有时幽默风趣,而相处日久会知道他内心悲天怸人,离开议会后仍然关心弱势社群。
![](https://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CT_7104.jpg?w=1024)
![](https://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CT_7120.jpg?w=1024)
社民连副主席周嘉发指邵是他的前辈,“阿臻对教育制度或社工制度都有很多坚持,他算是我们的一个先驱者。很难过,见到他出狱后的遭遇,各种身心的变化,都令人婉惜。“他形容,“他不是一个『寻常』开会的议员,可惜没有多一个任期,为社会带来更多制度改变。你看见现在整个社工界别、专业界别,被改造得......不再似昔日的模样。“
他感受到警方关注安息礼,但自己今天并未遭遇抽查,“姑且没有强烈地在教堂周遭展示权力,算是不幸中的大幸,毕竟大家都是怀抱着忧伤的心灵来到这里。“
警方布防下,逾百市民流水式悼念
今早凌晨5时,市民潘太就起床,7时到达礼拜堂,位于队伍的前方。她受访表示,这是邵家臻的最后一程,所以要来。虽然气氛稍紧张,有不少警员手持录像机,但她说不害怕,也相信悼念不犯法。
她今年70岁,曾因煽动罪入狱一个多月,于2024年在一个有关囚权的讲座与邵家臻相识。几个月前,她旁听屠龙小队案的审讯,与邵最后一次碰面,他提及患上胃癌。潘太说,在她的印象中,邵家臻是一个和善的人。“这麽年轻就这样走了,“她重覆道:“我真的很舍不得。“
也有不少来悼念的市民与邵家臻素未谋面,当中包括60多岁的 CC。 她拿着邵家臻撰写、有关囚权的著作《字𥚃囚间》到场。 她在礼拜堂门口前打开印上“香港“二字的雨伞,站立默哀。
![](https://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CT_7000.jpg?w=1024)
她向记者指,自己从新闻中认识邵家臻,对他成立的“石墙花“最深刻,“他一直在无私付出,用自己的经历帮助人,直到生病、离世之前仍在工作。“她特意在黑色大衣内穿上黄色碎花衬衫、头戴黄色花形发夹向他致敬。
另一位市民、80后的阿月(化名)手持一朵白菊来到,他自2019年起关心时事,同样因石墙花认识邵家臻,认为他是有爱心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说石墙花成立之时,社会气氛未有现时沉寂,邵家臻看到有需要的人支持不足,“他尝试在这里多做一点。“
这个时刻,他认为:“大家应该互相扶持身边的人。“阿月留意到现场有便衣警察,也感到压迫和不安,“但不认为因为这样而改变应该做的事。“他相信,“就算他们(警察)一个人也没出现,这里也不会有特别事情发生,都是悼念的人去悼念。“
大半生投身社福倡议,近年关注囚权
2024年11月,邵家臻宣布确诊胃癌,进院接受紧急手术。12月初,他因胃轻瘫再度入院,体重大跌。他在2025年初于社交平台上表示“纾缓性治疗正式启动“,最终于1月10日离世。
邵家臻社工出身,之后进入议会,又投身社会运动,并鼓励同业发声。
80年代,他入读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毕业后成为外展社工,辅导边缘青少年。2007年,他离开工作逾十年的岗位,在浸大职任讲师。邵家臻在2016年当选“社会福利界“功能界别的立法会议员,任内关注学童自杀、无家者、劏房户和迫迁户、综援改革和“一笔过拨款津助制度“等议题。
![](https://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CT_7031.jpg?w=1024)
他参与社会运动逾30年,曾积极参与2012年反国民教育示威、2013年占领中环等,为“占中十死士“之一。 2019年,他被法庭裁定“煽惑他人作出公众妨扰“及“煽惑他人煽惑公众妨扰“两项罪名成立,即时入狱8个月,其时健康开始急转直下。
出狱后,邵家臻积极关注囚权,在2020年12月成立民间组织石墙花,为在囚人士提供支持。直至2021年9月7日,运作仅9个月的石墙花解散,他未正面回应是否出于政治压力解散,但认为大家心里有数,又指“最紧要人无事“。
![](https://theinitiu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10_b367d6.jpg?w=1024)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