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部加强海外文凭审查,揭开留学新常态的一角|Whatsnew

曲折的“水硕”留学路径背后,是高企的青年失业率与“卷”不过的考研独木桥
2024年6月20日,武汉,大学生在体育场举行毕业典礼期间观看升旗仪式。摄:Ren Yong/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大陆 社会 教育

近期,中国教育部收紧留学文凭认证在中国留学生社群中引起热议。2024年7月24日,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下称“中留服”)发布了一则公告,宣布将对13所国外院校的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在中留服列出的“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中,涵盖菲律宾、蒙古国与印度三国多所院校。

中留服在公告中称这些院校“硕士、博士学位认证数据出现显著异常,相关举报频繁”,加强认证审查是为了“维护留学人员合法权益,维持留学市场正常秩序”。公告最后,中留服提醒留学生们“密切关注加强审查系列公告,审慎选择公告涉及院校(项目)”。

这是中留服第5次加强对海外文凭的认证审查。从2021年9月开始,中留服数度发布公告,宣布将对特定院校或项目加强认证审查。此前共有4轮,涉及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蒙古国、法国、西班牙共19所学校。这些国家或者学校並非中国留学生的常规目的地。

《冰点》周刊8月14日曾报导此次受影响的在蒙古国获得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据报导,一化名为“张虹”的女子今年6月从蒙古国一所私立大学毕业后向中留服申请学历学位认证,但收到了“暂不认证通知单”。其就读的高校正是这13所院校之一。由于学校正值暑假,很难联系上工作人员,她只能在开学后等待新进展。

中留服成立于1989年3月,从1991年开始为留学人员提供学历学位认证咨询服务。留学生成功完成学历学位认证后,将会获得《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用于证明其毕业院校授予学位的真实性、有效性。而在中国,未经中留服认证的海外文凭,在中国继续升学或就业时,是不获认可的。

什么是“水硕”?中国留学生为什么选择“水硕”?

在中国留学生社群中,存在着一个广为流传的概念:“水硕”。这种硕士通常为授课型项目,学制往往仅为一年,学费高昂但毕业难度不大。即便是世界排名前列的海外高校,其授课型硕士项目的准入门槛也不高。对于想要在海外快速镀金再回国就业的“海归”来说,这种项目备受青睐。但又因为这些项目被普遍认为很难让学生学到新知识,“水分”过大,所以被留学生社群讽刺为“水硕”。

“水硕”长期以来都是中国留学生群体中的热门选项。只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便能获得硕士学位,申请难度与毕业难度均不大,回国后只要完成中留服的文凭认证即可在就业市场中享受应届硕士研究生的待遇。近年来东南亚及蒙古国那些备受中国留学生青睐的项目,其逻辑与“水硕”高度一致。

微信公众号“核真录”2022年11月曾核查“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中13所学校的入学门槛、语言要求、毕业要求等,发现东南亚地区及蒙古国院校的相关准入与准出门槛尤其含糊。留学中介们把这些项目描述为“毕业快、门槛低”,是与“水硕”类似的“水项目”。此外,今年被列入“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中的13所学校多为私立学校甚至是教会学校。过往中国留学生颇少选择东南亚的教会学校。促使这批留学生没有选择欧美或香港的“水项目”,转而投奔东南亚地区、蒙古国等,其关键原因还是在于金钱成本。(延伸阅读:《“到香港体验正常的大学生活”,挤爆香港硕士申请的陆生在寻找什么?》)

据《冰点》周刊报导,一化名为“王明”的留学生介绍,他在蒙古国的硕士项目学费需要2到3万元、中介服务费在1万元到3万元不等,加上各种生活开销,“总支出基本能控制在10万元以内”。这比起英美学校高昂的学费或欧陆纯英语授课项目较少且学制较长而言,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成为了留学中介在宣传中频频提及的“高性价比”。(延伸阅读:《“完美”生意:我替别人上网课》)

2024年4月27日,大学生在中国淮安的校园招聘会上。图: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2024年4月27日,大学生在中国淮安的校园招聘会上。图: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青年群体出路难寻

在国内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一向是高校毕业生或年轻人的主要选项。在中国学生涌向“水硕”的背后,显示出青年群体可选择的路越来越窄了。

近年中国的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增加,2021年和202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377万人和457万人,2023年增至474万人,创下新高。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较上一年减少36万人,是三年来首次下降。考研竞争十分激烈,2024年录取比(即2023年年底参加初试,2024年9月入学)仅为16%。尽管中国各高校与此同时也快速扩招硕士研究生,但热门专业的分数线依然在上涨。同时,大量“二战”“三战”(即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考研)的考生也让这条独木桥变得更加拥挤。(延伸阅读:《为何中国顶尖高校生不再向往出国留学?》)

在考研考公大军的背后,是高企的中国青年失业率。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城镇16-24岁青年(不包括在校生)的失业率为17.1%,较6月提高3.9个百分点,创下今年以来新高。(延伸阅读:《信心耗尽,负债年轻人集体逾期网贷》)

青年失业问题在2023年就引起强烈关注。2023年6月,城镇16-24岁青年失业率升至21.3%,为历史最高水平。2023年8月,国家统计局一度暂停公布这一数字,发言人付凌晖称“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统计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劳动力调查统计也需要进一步健全改善”。2024年1月,国家统计局宣布青年失业率将不再包括在校生,而后才恢复数据发布。

基于如此动机选择的出国留学,也逐渐变得极具功利性,“镀金”甚至不再是这批留学生的核心诉求,实打实的、会获得认可的文凭才是。而中留服的这道海外文凭认证的关卡,也就成为了这些留学生选校甚至选专业时会考虑的关键要素。(延伸阅读:《港大经管现大量学历作假,揭大陆赴港留学“黑中介”产业》)

这批留学生往往在选项目时,锚定回国后的目标岗位、甚至是编制,这些岗位大多对专业有一定要求,有的精确到具体的专业代码。由于中留服提供的“认证专业”,可能与实际就读专业产生偏差,所以有着具体目标的留学生会“按图索骥”,先确认中留服会给怎样的海外项目认证为自己想要的专业代码,再去申请对应的项目。

在颇受中国年轻人欢迎的社交媒体“小红书”上,此次留学服务认证的调整有着很高的话题热度。搜索“认证专业”,可以看到许多博主和留学中介分享“留学生专业复核”的经验,还有一些博主指导他人在“认证专业”不符合自己需求的情况下,如何向中留服申诉。

此外,对于留学生来说,留学期间以及归国后档案的处理也相当重要。在中国,每个学生在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阶段,都会建立“人事档案”,记录此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供学校及用人单位参考。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在难找工作的社会氛围中,留学生归国后有可能会选择考公或考事业编制,而这些用人单位对档案的要求更为严格。外国院校不像中国高校会为学生在档案内添加这段学习经历,因此需要留学生主动提交材料补全这段经历,即所谓的“建档”。同样地,在“小红书”上可以找到大量留学生分享自己申请建档的经历。(延伸阅读:《中国名校留学率腰斩:保研和出国,他们为何选择前者?》)

但中留服的认证调整是动态的,而留学生要完成一个海外硕士项目无论如何都要至少一年。若“不幸”被中留服盯上,留学生过去的投入可能会打水漂。在《冰点》周刊的报导中,张虹就读的高校原本是在中留服的认证“白名单”中,但在她临近申请认证时却被归入“加强认证审查名单”。张虹此前已经成功应聘一所国内高校的教师岗位,但正是这种时间差,很可能赶不及在9月之前向该校提交学位认证材料,只能以本科生的身份重新找工作。

这种迂回曲折的留学新常态,折射着中国青年群体的黯淡就业前景。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170万,又一次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季”。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8月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下阶段,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付出更大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读者评论 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留下来哪有这么简单,阶级跌落、文化藩篱、亲友异处,个中剧烈阵痛可不是一个「润」字看上去那么轻松。

  2. 楼上說得对,既然都出去了,為什麼还要回来?

  3. 身邊認識的好不容易逃出去了,就會想盡辦法落地生根,海歸反而自貶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