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教育部收緊留學文憑認證在中國留學生社群中引起熱議。2024年7月24日,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下稱「中留服」)發布了一則公告,宣布將對13所國外院校的學歷學位認證加強認證審查。在中留服列出的「加強認證審查名單」中,涵蓋菲律賓、蒙古國與印度三國多所院校。
中留服在公告中稱這些院校「碩士、博士學位認證數據出現顯著異常,相關舉報頻繁」,加強認證審查是為了「維護留學人員合法權益,維持留學市場正常秩序」。公告最後,中留服提醒留學生們「密切關注加強審查系列公告,審慎選擇公告涉及院校(項目)」。
這是中留服第5次加強對海外文憑的認證審查。從2021年9月開始,中留服數度發布公告,宣布將對特定院校或項目加強認證審查。此前共有4輪,涉及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印度、蒙古國、法國、西班牙共19所學校。這些國家或者學校並非中國留學生的常規目的地。
《冰點》週刊8月14日曾報導此次受影響的在蒙古國獲得學位的中國留學生。據報導,一化名為「張虹」的女子今年6月從蒙古國一所私立大學畢業後向中留服申請學歷學位認證,但收到了「暫不認證通知單」。其就讀的高校正是這13所院校之一。由於學校正值暑假,很難聯繫上工作人員,她只能在開學後等待新進展。
中留服成立於1989年3月,從1991年開始為留學人員提供學歷學位認證諮詢服務。留學生成功完成學歷學位認證後,將會獲得《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用於證明其畢業院校授予學位的真實性、有效性。而在中國,未經中留服認證的海外文憑,在中國繼續升學或就業時,是不獲認可的。
什麼是「水碩」?中國留學生為什麼選擇「水碩」?
在中國留學生社群中,存在着一個廣為流傳的概念:「水碩」。這種碩士通常為授課型項目,學制往往僅為一年,學費高昂但畢業難度不大。即便是世界排名前列的海外高校,其授課型碩士項目的准入門檻也不高。對於想要在海外快速鍍金再回國就業的「海歸」來說,這種項目備受青睞。但又因為這些項目被普遍認為很難讓學生學到新知識,「水分」過大,所以被留學生社群諷刺為「水碩」。
「水碩」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留學生群體中的熱門選項。只用一年左右的時間便能獲得碩士學位,申請難度與畢業難度均不大,回國後只要完成中留服的文憑認證即可在就業市場中享受應屆碩士研究生的待遇。近年來東南亞及蒙古國那些備受中國留學生青睞的項目,其邏輯與「水碩」高度一致。
微信公衆號「核真錄」2022年11月曾核查「加強認證審查名單」中13所學校的入學門檻、語言要求、畢業要求等,發現東南亞地區及蒙古國院校的相關准入與準出門檻尤其含糊。留學中介們把這些項目描述為「畢業快、門檻低」,是與「水碩」類似的「水項目」。此外,今年被列入「加強認證審查名單」中的13所學校多為私立學校甚至是教會學校。過往中國留學生頗少選擇東南亞的教會學校。促使這批留學生沒有選擇歐美或香港的「水項目」,轉而投奔東南亞地區、蒙古國等,其關鍵原因還是在於金錢成本。(延伸閱讀:《「到香港體驗正常的大學生活」,擠爆香港碩士申請的陸生在尋找什麼?》)
據《冰點》週刊報導,一化名為「王明」的留學生介紹,他在蒙古國的碩士項目學費需要2到3萬元、中介服務費在1萬元到3萬元不等,加上各種生活開銷,「總支出基本能控制在10萬元以內」。這比起英美學校高昂的學費或歐陸純英語授課項目較少且學制較長而言,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成為了留學中介在宣傳中頻頻提及的「高性價比」。(延伸閱讀:《「完美」生意:我替別人上網課》)
青年群體出路難尋
在國內就業、考研和出國留學,一向是高校畢業生或年輕人的主要選項。在中國學生涌向「水碩」的背後,顯示出青年群體可選擇的路越來越窄了。
近年中國的考研報名人數持續增加,2021年和2022年的考研報名人數分別為377萬人和457萬人,2023年增至474萬人,創下新高。據中國教育部統計,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為438萬,較上一年減少36萬人,是三年來首次下降。考研競爭十分激烈,2024年錄取比(即2023年年底參加初試,2024年9月入學)僅為16%。儘管中國各高校與此同時也快速擴招碩士研究生,但熱門專業的分數線依然在上漲。同時,大量「二戰」「三戰」(即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考研)的考生也讓這條獨木橋變得更加擁擠。(延伸閱讀:《為何中國頂尖高校生不再向往出國留學?》)
在考研考公大軍的背後,是高企的中國青年失業率。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城鎮16-24歲青年(不包括在校生)的失業率為17.1%,較6月提高3.9個百分點,創下今年以來新高。(延伸閱讀:《信心耗盡,負債年輕人集體逾期網貸》)
青年失業問題在2023年就引起強烈關注。2023年6月,城鎮16-24歲青年失業率升至21.3%,為歷史最高水平。2023年8月,國家統計局一度暫停公布這一數字,發言人付凌暉稱「經濟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統計工作需要不斷完善,勞動力調查統計也需要進一步健全改善」。2024年1月,國家統計局宣布青年失業率將不再包括在校生,而後才恢復數據發布。
基於如此動機選擇的出國留學,也逐漸變得極具功利性,「鍍金」甚至不再是這批留學生的核心訴求,實打實的、會獲得認可的文憑才是。而中留服的這道海外文憑認證的關卡,也就成為了這些留學生選校甚至選專業時會考慮的關鍵要素。(延伸閱讀:《港大經管現大量學歷作假,揭大陸赴港留學「黑中介」產業》)
這批留學生往往在選項目時,錨定回國後的目標崗位、甚至是編制,這些崗位大多對專業有一定要求,有的精確到具體的專業代碼。由於中留服提供的「認證專業」,可能與實際就讀專業產生偏差,所以有着具體目標的留學生會「按圖索驥」,先確認中留服會給怎樣的海外項目認證為自己想要的專業代碼,再去申請對應的項目。
在頗受中國年輕人歡迎的社交媒體「小紅書」上,此次留學服務認證的調整有着很高的話題熱度。搜索「認證專業」,可以看到許多博主和留學中介分享「留學生專業複核」的經驗,還有一些博主指導他人在「認證專業」不符合自己需求的情況下,如何向中留服申訴。
此外,對於留學生來說,留學期間以及歸國後檔案的處理也相當重要。在中國,每個學生在普通高中或職業高中階段,都會建立「人事檔案」,記錄此人的主要經歷、政治面貌、品德作風等個人情況,供學校及用人單位參考。在個人轉正定級、職稱申報、辦理養老保險以及開具考研等相關證明時,都需要使用檔案。在難找工作的社會氛圍中,留學生歸國後有可能會選擇考公或考事業編制,而這些用人單位對檔案的要求更為嚴格。外國院校不像中國高校會為學生在檔案內添加這段學習經歷,因此需要留學生主動提交材料補全這段經歷,即所謂的「建檔」。同樣地,在「小紅書」上可以找到大量留學生分享自己申請建檔的經歷。(延伸閱讀:《中國名校留學率腰斬:保研和出國,他們為何選擇前者?》)
但中留服的認證調整是動態的,而留學生要完成一個海外碩士項目無論如何都要至少一年。若「不幸」被中留服盯上,留學生過去的投入可能會打水漂。在《冰點》週刊的報導中,張虹就讀的高校原本是在中留服的認證「白名單」中,但在她臨近申請認證時卻被歸入「加強認證審查名單」。張虹此前已經成功應聘一所國內高校的教師崗位,但正是這種時間差,很可能趕不及在9月之前向該校提交學位認證材料,只能以本科生的身份重新找工作。
這種迂迴曲折的留學新常態,折射着中國青年群體的黯淡就業前景。今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1170萬,又一次被稱作「史上最難就業季」。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8月1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下階段,要堅持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付出更大努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留下来哪有这么简单,阶级跌落、文化藩篱、亲友异处,个中剧烈阵痛可不是一个「润」字看上去那么轻松。
楼上說得对,既然都出去了,為什麼还要回来?
身邊認識的好不容易逃出去了,就會想盡辦法落地生根,海歸反而自貶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