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七月将很可能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七月。我们在上周报导了这一创纪录的高温时刻。(延伸阅读:《我们正在经历全球最热七月?》)
而高温之外的另一气候杀手则是暴雨。韩国就连续普降十日暴雨。根据韩国气象厅的报告,本轮暴雨期间韩国忠清圈、全罗圈、庆尚圈和济州道山地的降雨量达100~250毫米,局部地区超过300毫米,除济州道外,韩国全国均发布了山体滑坡最高级别危机预警。
截至7月19日上午6时,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报告称,因强降雨死亡和失踪累计人数达50人。
数据还显示,政府临时疏散的转移避险居民覆盖15个市道111个市郡区的1.0597万户、1.649万人;1101处公共设施、1047处私人设施因灾受损;332户房屋浸水,90户房屋受损;农田等浸水事故74起,超过首尔市面积一半的农田(3.2894万公顷)被淹,110.4公顷遭受落果损失;车辆浸水等事故412起。7月19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当天将13处遭受严重暴雨灾害的地区指定为“特别灾区”。
在本轮降雨所导致的人员伤亡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忠清北道清州市兴德区五松邑宫坪第二隧道所发生的河水倒灌事故。总共造成14人遇难。事发时,数十辆隧道中的汽车快速被涌入的河水淹没。情况类似于2021年7月暴雨中淹没了大量汽车造成严重死伤的河南省郑州市京广路隧道(延伸阅读:《一小时201.9毫米,暴雨落在河南》)
这一隧道位于美湖江边,距离美湖江约三百多米,全长430米。先前,在附近的施工项目拆除了原有的堤坝,并修建了一个临时堤坝。暴雨时,水位猛涨,临时修建的堤坝强度不足,最终临时堤坝被冲毁,6万多吨水涌进隧道,两三分钟内就将其灌满。“韩国环境部表示,其从未批准过施工队私自对原有天然堤坝和相关流域施工或占用,对施工的调查将成为事故追究责任的重点。
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此次隧道惨案是一系列人祸的结果。地方政府在洪水来袭时手足无措。韩国《中央日报》报导称,当天凌晨4时10分许,美湖江桥周边发布了洪水警报,但没有对隧道进行交通管制。政府原打算在隧道内水位达到50厘米时开始交通管制,但水位涌入过快导致政府未能及时反应。同时,江水的涌入导致配电箱进水,也无法使用排水泵排水,最终悲剧发生。
韩国电视台JTBC则指,负责美湖江水域的锦江洪水管制所在事前一天就发布了洪水预警,但忠清北道政府对事发地点非常陌生,因此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兴徳区政府在事件发生前两个小时已经向清州市政府通报了预计可能出现的危险,但双方均表示事件不归其负责。这种相互推诿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同时,尽管中央政府曾指定145个隧道为洪水危险地区,但中央政府不知为何一直未公布这一名单,导致许多人完全不清楚在暴雨来袭时应该避开这些地段。(延伸阅读:《《尸杀列车》:银幕灾难与韩国现实政治》)
由于忠清北道、清州市均为总统尹锡悦所属的政党“国民力量”执政,而这次事件与2022年万圣节发生在首尔梨泰院的踩踏事故都有政府反应不力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追究可能成为接下来的朝野攻防的焦点。(延伸阅读:《理解梨泰院“人群拥挤”事故:一场能避免的惨剧如何发生?灾难中应如何自救?》)
这一事件也说明,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气候灾害,提前预防是否周密,应急反应是否及时,事关许多人的生死。近年来韩国已多次遭遇暴雨袭击。2022年8月,首都圈日降雨量最高达到351毫米,创下115年来新高,最终导致上千人撤离,9人不幸遇难;同年9月,庆尚北道浦项又因台风“轩岚诺”发生地下停车场被淹事故,导致7人丧生。《韩民族日报》指出,韩国政府在应对暴雨时并未将河水泛滥和地下空间被淹等问题加以考虑,灾后重建措施也因预算不足等原因一再推迟。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间的业务分工及责任不明确、缺乏单一的集中指挥中心等问题又加剧了部门间相互推诿的问题。《韩民族日报》更指,管理法规陈旧、现场指挥不足、本应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行政主体不负责任,用“人祸”一词来形容此次灾难已远远不足。这是典型的“落后国家式灾难”。(延伸阅读:《“吃人”的地下空间:河南暴雨揭开哪些问题?如何改进?香港有哪些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韩国气象厅预报称,19日至20日,已遭受强季风降雨袭击的南海岸及中部和南部地区将迎来新一轮暴雨,受灾严重的忠清北道南部地区或将遭受二次灾害。无独有偶,过去一月内,印度北部、中国重庆与日本均遭遇了暴雨袭击,分别造成至少90人、15人、2人死亡。联合国气象组织表示,今年的持续降雨引发的洪灾扰乱了数百万计人的生活,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日益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正在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经济、农业、能源和水供应产生重大影响。(延伸阅读:《如何在极端的未来求存?关于天灾与气候危机的十问十答》)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