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好奇,一篇报导背后,记者与编辑经历了哪些思考与取舍?全新上线的会员限定新闻信《走进编辑室》,邀请你走入幕后,一览记者手记、新闻观察与未曝光的故事。现在加入畅读会员,首年限时 9 折,解锁更多会员专属内容。
香港天文台于今日(8月5日)清晨5时50分发出最高级别的黑色暴雨警告信号,表示香港多处录得或预料会有每小时逾70毫米的大雨量。这是天文台8日内第4度发出黑雨警告信号,打破一年内发出最多黑雨的纪录。
8月5日的黑雨警告至少持续逾11小时,为暴雨警告信号制度1998年设立以来生效时间第二长的黑雨,仅次于2023年9月“世纪黑雨”的16小时35分钟。截至同日下午2时,天文台总部录得355.7毫米累计雨量,打破了自1884年以来8月份的单日雨量最高纪录。

暴雨和雷电复盖香港各区,多处出现水浸。根据天文台8月5日凌晨至下午2时的雨量分布图,港岛、新界东和九龙西的整体雨势最为严重;而大埔、北区和荃湾亦一度录得150毫米雨量。早上11时半,民政事务总署表示沙田下城门水塘水位已达到警戒线,提醒两岸的屋苑居民注意。
今早港岛、九龙和离岛区每小时雨量超过150毫米,士美菲路、薄扶林道、加多近街等一带水浸;玛丽医院急症室的正院门内外水深到脚眼位置,救护车运送的病人需转往律敦治医院;港铁鲗鱼涌站外路面出现水浸,A 出入口一度暂时关闭。
昨夜,西贡及将军澳雨势不断,在西沙路,雨水一度涌入村屋。有将军澳停车场水浸,多架汽车被水淹没,同区街上有巴士及小巴因水浸死火,乘客跳窗逃生。

8日内,发出4次黑雨警告
香港今年的首个黑雨在7月29日早上发出,持续1小时55分钟,与热带气旋“竹节草”延伸的广阔低压槽有关。“竹节草”一度减弱为低压区,但随环境条件改善而死灰复燃,于7月27日再度增强为热带低气压,为广东沿岸带来骤雨及狂风雷暴。
8月1日,天文台预测活跃西南季候风会在周末期间开始影响华南沿岸,加上高空扰动靠近,大气条件将有利雷雨发展。今年第二次黑雨于8月2日发出,历时2小时;两天之后,天文台第三度在8月4日晚上11时45分发出黑雨警告,持续近2.5小时。 取消黑雨不足4小时后,天文台于8月5日清晨“翻挂”警告。由8月2日清晨起,香港在3天内不断经历不同级别的暴雨警告。

前天文台台长林超英在8月5日午夜于 Facebook 发帖文,指昨夜的雷雨发生在广东沿海,“雨团像火车一卡紧跟一卡”,在西南季风背景下,向着东北偏东方向移动。他又附上当晚11时半前后珠江口至广东沿岸云对地闪电位置图,表示雨团的间距约为40公里。
香港气象学会发言人梁荣武向端传媒解释,是次暴雨的形成结合多个因素,亦是“巧合”。虽然“竹节草”已经消散,但香港仍然受到其广泛低压槽影响,再加上高空扰动,即是气流“不走直线”吹向偏北或南的方向;高空辐散形成上升气流等,都会增加雨量。另外是次的雨带由西向东伸展,雨团不断经过香港,“下完一场又一场”,这现象亦被称为“列车效应”。
在大陆,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亦受暴雨影响,深圳在今天凌晨4时进入暴雨紧急防御状态,多处水浸。台湾中南部自7月底持续降雨,截至8月3日录得4死74伤,以及3人失踪,同日108个观测站单日累计雨量超过200毫米,有地区的7日累计雨量甚至超过台湾每年的平均雨量。

全球暖化,各地雨灾愈发普遍
“比起工业革命前,地球(气温)大概升了1.5度。”全球暖化下,梁荣武认为世界各地的暴雨将愈下愈大,而香港的暴雨将一定陆续有来。“但比这场更大的暴雨会几时(发生)呢?这个就没办法预测。”
他指出,气温上升加速水的循环,海洋的水份会更快蒸发和升至大气层,形成云并随雨而下,“本来一年下两场大雨,现在因为循环加快了,下两至三场都不一定。”另外大气层也因为气温上升而可以容纳更多水份, “今天下这么多雨,是上空大气层的水份比以前多,所以出现破纪录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逾百年间,香港的每小时雨量最高纪录屡被打破,由1886年的88.4毫米递升至2008年的145.5毫米雨量。2023年9月的“世纪黑雨”期间,天文台曾录一小时158.1毫米雨量,打破维持了15年的旧纪录。另外,天文台以往发出最多黑雨警告的纪录为一年三次,分别在2000年和2006年。

对于未来的极端气候趋势,天文台今年3月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数据等,更新香港21世纪的年降雨日数和强度推算等,指出“年极端降雨日数”和平均降雨强度——即年雨量除以降雨日数将会增加。
“一定要适应的。这些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避免不到。”梁荣武说。他指香港不同地区所遭受的暴雨不同,需要市民掌握自己所在地区的形势并准备,例如元朗有狗场在前年暴雨未受波及,但在今次暴雨中被水淹浸,“大家要认真去想、理解,或者知道身处的地方究竟有什么天气风险。”同时政府需统筹政府部门,设立防水闸和在雨季前完成山坡的维修工作。
气候预测而言,他指暴雨的随机性大,只能在雨带出现后才能作短期预测,但难以预先确定极端天气将会发生。对于政府的“超前部署”,他表示不知道政府的思考过程,难以评价。
为了应对极端天气,政府早年设立机制,当香港遇上台风或其他天灾时,政务司司长会领导“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跨部门部署行动。上月,热带气旋丹娜丝掠过香港,政府表明“超前部署”,提早宣布翌日停课,但当日香港各区未见有雨,备受批评。

除了香港,世界各地近日亦出现雨灾。北京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影响,在7月24日开始连降大雨,引发洪灾,导致至少44人死亡。美国德州在7月亦受风暴袭击酿成水灾,超过105人死亡。《纽约时报》引述科学家意见认为,“几小时内降雨量超过25厘米的天气模式,正是由于全球暖化而变得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现象。”
“现在因为经济不太好,很多人将焦点放在经济,忽略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梁荣武说,“今天和上星期的大雨都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如果我们在适应和减碳方面不加倍做好,将来的生活会愈来愈受这些极端天气打击。”

评论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