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论:“隐入尘烟”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VitleySingurQ,回应《中国大学生在操场爬行:当“发疯文学”照进现实

我上次听说“爬行”,还是在《我爱我家》志新对老爷子的揶揄里:“喝红茶菌做甩手操爬行运动倒立疗法,您这些年什么邪没信过”。忽然之间,爬行运动在年轻一代里以完全不同的含义重新出现。从另一方面来说,辅导员和校方对爬行运动的反应恰恰完成了爬行运动的艺术性隐喻:在整个社会在漩涡里急剧下沉时,信息素的规训却只有以不变应万变的那一种解法:让蚂蚁照常爬行。

2. kes,回应《中国大学生在操场爬行:当“发疯文学”照进现实

共产党害怕的是“自发性的群众活动”,无论最维权、Metoo、反贪腐、爬行……甚至单脚跳,只要是群众自发行为,共产党必会全力扑杀。我必需承认,这种霸权式的统治行为对维护政权的稳定的确十分有效。希望中国大学生不要气馁,继续发挥无限创意。

3. Chocolatime,回应《在野:“动态清零”不可持续的原因,与官僚系统彻底缺失的道德责任

常有人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来佐证中国体制的优越性,但往往是是集中了人民的力量,办的却是侵害人民利益的事,因其本质不过是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幌子,剥削个人权力服务于领袖的政治目的罢了。这种冠冕堂皇的虚伪随处可见。他们打着扶贫的旗号,摘掉所有贫困县的帽子,却无视乃至遮掩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隐入尘烟》下架正是这种虚伪的佐证。他们以公共卫生、防疫为名,一点一点模糊公权力和私权的边界,酿成一桩桩防疫惨剧,清零清的哪里是病毒,明明是感染病毒的人。他们哪里在乎过人民,他们在乎的只是权柄。

4. blueisland,回应《在野:“动态清零”不可持续的原因,与官僚系统彻底缺失的道德责任

赋码管理成为官方用语,太emo了。明显主语是统治者,宾语是被统治者。只要赋一个码,就可以管理百姓。太窒息了。

5. EricChan,回应《石家庄“试点”放开?清零政策的“狼来了”时刻

这种折腾和“回转”是以政府公信力作为代价的。在3年前,大概没人会想到中国面对武汉肺炎疫情的应对是以这样一地鸡毛的形式作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一段经历的认知很大程度和大程度上是根据其高潮和终结时的体验决定的,从此以后在大众心里,中国抗击疫情想到的不再是武汉,也不是成功抗击Delta,而是在2022年时各地不断的封城与现在一地鸡毛的抗疫政策。

6. Bitterly_Swing426、gougoufeng、默苍离,回应《石家庄“试点”放开?清零政策的“狼来了”时刻

Bitterly_Swing426:“政治压倒科学”或者“政治凌驾一切”实在是很好笑又无稽的话语。政治难道不应该凌驾于科学之上吗?科学是一种工具理性,即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亦即忽略所谓科学结论的产生已经带有政治色彩)它能提供的是A条件下B会发生的结论,然而由什么来决定是否要选择或规避B发生的结果呢——政治决断。

批评中国的清零,首要的是要认识到任何国家的(防疫)政策都是一个政治决断,想像一个科学的、中立的、去政治的决断,仍然是政治在场的,只不过是用一种伪装的话语隐藏了政治性罢了,而且恰恰在根本上埋葬了现实中政治斗争的存在性,也根本抹杀了民主的存在价值——倘若西方包括台湾的解封是完全“科学”的结果,这无异于声称他们的民主压力在这件事情上毫无作用。其实完全不同。从执政者角度,最“科学”的方式莫过于将人全部编码关进集中营,而这样的手法即便在中国都不可能实现,恰恰是政治(民众反抗,虽然还有别的政治考量)存在作用的例子。

我认同文章绝大多数观点和分析,但我觉得批评“政治凌驾科学”实在是好笑,与其花功夫批判“愚昧”的中共让“政治凌驾科学”,不如具体分析一下是什么样的政治局势使得利维坦选择了这样的政治决策,而这样的政治决策又生产出了什么样的科学话语。
归根结底,唤回和正视政治,才是想像抗争的第一步。

gougoufeng:@Bitterly_Swing426:相比omicron variant的R0、重症率、致死率以及mRNA和灭活疫苗在群体免疫方面效果差异这些铁的事实,中共把政治力量和声誉赌在清零上才是孤注一掷、以卵击石。考虑到有意瞒报和无意的核酸假阴性率,现在已经处于扩散前期,病毒席卷已经势不可挡,看到底层执行者不仅因为病毒扩散而疲于奔命,还会随着风向左右为难,彷佛听到庞然大物崩塌初期的碎裂之声…

思考、道德、价值判断是人类很美好的特质,有的时候也是生存的保护,但面对病毒,是否还是寄希望于打疫苗、勤锻炼、营养卫生更切题?

默苍离:@Bitterly_Swing426:说的其实是对的啊,而且这个结论其实已经被不止一个国家各种专家学者重复过了。

最明显的就是,对抗疫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公卫之所以为公卫,就是因为它立足于生物医学的研究但做很不一样的事情。所以防疫本质是政治问题的说法全球适用。

不过本文属于“舆论观察”,作者在这里说的“政治凌驾一切”是一种通俗语境下的用法,表达的只是当政治决定过于脱离科学研究,并且造成不良后果时民众的不满,读者不必过于咬文嚼字。

7. HaoChao,回应《众所瞩目的台湾首都市长选战,为何如此平庸而沉闷?

身为台北人,这篇实在太精准了,尤其是结论!台北的沉苛其实三位候选人在辩论会都有触及,但是台北已经饱和,没甚么空间大刀阔斧,选民也不见得愿意。所以这场选战只能打得死气沉沉,靠人设形象和选民结构。

而台北市的问题就是台湾的结构性问题。台湾除了亡国感,高房价、少子化,都让社会渐渐停滞,台面上政治人物看不到有谁有能力有意愿解决。但是亡国感又太重要了,这些结构性问题显得没有急迫性。台湾社会有点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8. kes,回应《异乡人:他与她,漫长移居中的诗与“不属于”

一直认为,“诗”是难以翻译的,因为诗含有韵律而且常用隐喻,当翻译成其他语文,音节就难以维持,而假如将喻意翻译出来,那隐藏性就会失去。

想不到竟有人以此为业。祝你俩永远幸福。

9. ypp,回应《2022金马奖·台港中大对谈:一文看清今年金马看点!有部片成了房间里的大象?

这篇好精彩。金马奖这几年不容易,但在这么辛苦的状态下更显得真情与庄重。很喜欢林靖杰导演在脸书上说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得奖名单的赞扬或抨击,都不影响这些作品的价值,期待金马奖明天带给我的惊喜。

10. EricChan,回应圆桌话题《大陆教师遭“爆破手”恶意干扰网课后猝死,你如何看疫下网络暴力新现象?

其实就是一个技术问题,软件公司改善交互逻辑提升易用性,老师去学习一下操作介面(而不是觉得网课只是暂时性的安排没必要学),学校请IT技术人员作为管理员协助教师处理,甚至找一个熟悉IT业务,可靠的学生作为助手协助处理都可以。就目前来说,这些网课爆破手都没啥技术含量可言。上述手段足够应付有余,在高级的就可以报警了。

但是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上了好几年网课的学生,所接受的德育与社教化上的教育与学习是被网课形式大大弱化的。这一点会不会在重归校园生活后产生影响值得关注。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