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VitleySingurQ,回應《中國大學生在操場爬行:當「發瘋文學」照進現實》
我上次聽說「爬行」,還是在《我愛我家》志新對老爺子的揶揄裏:「喝紅茶菌做甩手操爬行運動倒立療法,您這些年什麼邪沒信過」。忽然之間,爬行運動在年輕一代裏以完全不同的含義重新出現。從另一方面來說,輔導員和校方對爬行運動的反應恰恰完成了爬行運動的藝術性隱喻:在整個社會在漩渦裏急劇下沉時,信息素的規訓卻只有以不變應萬變的那一種解法:讓螞蟻照常爬行。
2. kes,回應《中國大學生在操場爬行:當「發瘋文學」照進現實》
共產黨害怕的是「自發性的群眾活動」,無論最維權、Metoo、反貪腐、爬行……甚至單腳跳,只要是群眾自發行為,共產黨必會全力撲殺。我必需承認,這種霸權式的統治行為對維護政權的穩定的確十分有效。希望中國大學生不要氣餒,繼續發揮無限創意。
3. Chocolatime,回應《在野:「動態清零」不可持續的原因,與官僚系統徹底缺失的道德責任》
常有人以集中力量辦大事來佐證中國體制的優越性,但往往是是集中了人民的力量,辦的卻是侵害人民利益的事,因其本質不過是打着為人民服務的幌子,剝削個人權力服務於領袖的政治目的罷了。這種冠冕堂皇的虛僞隨處可見。他們打着扶貧的旗號,摘掉所有貧困縣的帽子,卻無視乃至遮掩底層人民的生活困境,《隱入塵煙》下架正是這種虛僞的佐證。他們以公共衛生、防疫為名,一點一點模糊公權力和私權的邊界,釀成一樁樁防疫慘劇,清零清的哪裏是病毒,明明是感染病毒的人。他們哪裏在乎過人民,他們在乎的只是權柄。
4. blueisland,回應《在野:「動態清零」不可持續的原因,與官僚系統徹底缺失的道德責任》
賦碼管理成為官方用語,太emo了。明顯主語是統治者,賓語是被統治者。只要賦一個碼,就可以管理百姓。太窒息了。
5. EricChan,回應《石家莊「試點」放開?清零政策的「狼來了」時刻》
這種折騰和「迴轉」是以政府公信力作為代價的。在3年前,大概沒人會想到中國面對武漢肺炎疫情的應對是以這樣一地雞毛的形式作結。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一段經歷的認知很大程度和大程度上是根據其高潮和終結時的體驗決定的,從此以後在大眾心裏,中國抗擊疫情想到的不再是武漢,也不是成功抗擊Delta,而是在2022年時各地不斷的封城與現在一地雞毛的抗疫政策。
6. Bitterly_Swing426、gougoufeng、默蒼離,回應《石家莊「試點」放開?清零政策的「狼來了」時刻》
Bitterly_Swing426:「政治壓倒科學」或者「政治凌駕一切」實在是很好笑又無稽的話語。政治難道不應該凌駕於科學之上嗎?科學是一種工具理性,即便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亦即忽略所謂科學結論的產生已經帶有政治色彩)它能提供的是A條件下B會發生的結論,然而由什麼來決定是否要選擇或規避B發生的結果呢——政治決斷。
批評中國的清零,首要的是要認識到任何國家的(防疫)政策都是一個政治決斷,想像一個科學的、中立的、去政治的決斷,仍然是政治在場的,只不過是用一種偽裝的話語隱藏了政治性罷了,而且恰恰在根本上埋葬了現實中政治鬥爭的存在性,也根本抹殺了民主的存在價值——倘若西方包括台灣的解封是完全「科學」的結果,這無異於聲稱他們的民主壓力在這件事情上毫無作用。其實完全不同。從執政者角度,最「科學」的方式莫過於將人全部編碼關進集中營,而這樣的手法即便在中國都不可能實現,恰恰是政治(民眾反抗,雖然還有別的政治考量)存在作用的例子。
我認同文章絕大多數觀點和分析,但我覺得批評「政治凌駕科學」實在是好笑,與其花功夫批判「愚昧」的中共讓「政治凌駕科學」,不如具體分析一下是什麼樣的政治局勢使得利維坦選擇了這樣的政治決策,而這樣的政治決策又生產出了什麼樣的科學話語。
歸根結底,喚回和正視政治,才是想像抗爭的第一步。
gougoufeng:@Bitterly_Swing426:相比omicron variant的R0、重症率、致死率以及mRNA和滅活疫苗在群體免疫方面效果差異這些鐵的事實,中共把政治力量和聲譽賭在清零上才是孤注一擲、以卵擊石。考慮到有意瞞報和無意的核酸假陰性率,現在已經處於擴散前期,病毒席捲已經勢不可擋,看到底層執行者不僅因為病毒擴散而疲於奔命,還會隨着風向左右為難,彷佛聽到龐然大物崩塌初期的碎裂之聲…
思考、道德、價值判斷是人類很美好的特質,有的時候也是生存的保護,但面對病毒,是否還是寄希望於打疫苗、勤鍛鍊、營養衛生更切題?
默蒼離:@Bitterly_Swing426:說的其實是對的啊,而且這個結論其實已經被不止一個國家各種專家學者重複過了。
最明顯的就是,對抗疫情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公衛之所以為公衛,就是因為它立足於生物醫學的研究但做很不一樣的事情。所以防疫本質是政治問題的說法全球適用。
不過本文屬於「輿論觀察」,作者在這裡說的「政治凌駕一切」是一種通俗語境下的用法,表達的只是當政治決定過於脫離科學研究,並且造成不良後果時民眾的不滿,讀者不必過於咬文嚼字。
7. HaoChao,回應《眾所矚目的台灣首都市長選戰,為何如此平庸而沉悶?》
身為台北人,這篇實在太精準了,尤其是結論!台北的沉苛其實三位候選人在辯論會都有觸及,但是台北已經飽和,沒甚麼空間大刀闊斧,選民也不見得願意。所以這場選戰只能打得死氣沉沉,靠人設形象和選民結構。
而台北市的問題就是台灣的結構性問題。台灣除了亡國感,高房價、少子化,都讓社會漸漸停滯,檯面上政治人物看不到有誰有能力有意願解決。但是亡國感又太重要了,這些結構性問題顯得沒有急迫性。台灣社會有點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
8. kes,回應《異鄉人:他與她,漫長移居中的詩與「不屬於」》
一直認為,「詩」是難以翻譯的,因為詩含有韻律而且常用隱喻,當翻譯成其他語文,音節就難以維持,而假如將喻意翻譯出來,那隱藏性就會失去。
想不到竟有人以此為業。祝你倆永遠幸福。
9. ypp,回應《2022金馬獎·台港中大對談:一文看清今年金馬看點!有部片成了房間裏的大象?》
這篇好精彩。金馬獎這幾年不容易,但在這麼辛苦的狀態下更顯得真情與莊重。很喜歡林靖傑導演在臉書上說的「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得獎名單的讚揚或抨擊,都不影響這些作品的價值,期待金馬獎明天帶給我的驚喜。
10. EricChan,回應圓桌話題《大陸教師遭「爆破手」惡意干擾網課後猝死,你如何看疫下網絡暴力新現象?》
其實就是一個技術問題,軟件公司改善交互邏輯提升易用性,老師去學習一下操作介面(而不是覺得網課只是暫時性的安排沒必要學),學校請IT技術人員作為管理員協助教師處理,甚至找一個熟悉IT業務,可靠的學生作為助手協助處理都可以。就目前來說,這些網課爆破手都沒啥技術含量可言。上述手段足夠應付有餘,在高級的就可以報警了。
但是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上了好幾年網課的學生,所接受的德育與社教化上的教育與學習是被網課形式大大弱化的。這一點會不會在重歸校園生活後產生影響值得關注。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