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5 日,毫无悬念地,民进党籍候选人陈其迈以 67 万赢得高雄市长补选,与他竞选的是国民党籍候选人李眉蓁、由柯文哲推荐的台湾民众党籍候选人吴益政。这一次的补选,乃是为了补上前高雄市长韩国瑜遭到罢免之后的职位悬缺,而陈其迈当年正是韩国瑜的手下败将。
外界替这场选战下了个有趣的注解:“王子复仇记”。一名被视为延续高雄长达二十年绿色执政(注:1998年至2018年皆为民进党执政)的“王子”,夺回两年前被韩国瑜赢走的政权。自从两年前,陈其迈在市长选举中输给韩国瑜之后,这种心情普遍存在支持者心中。今年 1 月 10 日,总统大选前一天,蔡英文在高雄凤山区举办“光复高雄”选前之夜,这里也是当年韩国瑜“三山造势”的发迹地。台下的支持者一见到陈其迈出现造势,不禁落泪高喊著:“高雄人欠迈迈(支持者对他的暱称)一个公道。”
这一次的补选,是陈其迈与支持者心目中的“王子复仇记”,但在某一层面而言,却是高雄作为上个世纪的“光荣港都”一次复仇实验。自从 2008 年后,中国沿海的新兴城市港口崛起,货柜吞吐量以倍数高速提升,全球前十大港口不再出现高雄港的名字,反倒是上海港连续蝉联第一名,其他大陆港口如广州港、天津港、青岛港也纷纷攻上排行榜,挤下欧洲的港口如汉堡港、鹿特丹港。
@不好意鼠:
//高雄市代理市長楊明州上任後,第一道命令是「恢復8點市府晨會」,展現與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不同作風。此外,韓國瑜最誇口的政績「路平燈亮水溝通」,高市府相關局處則回應,這些「政績」全都是例行性工作。//
當然人民期待你帶來變革,你也承諾帶來變革,而你做的卻只是沿革,那就是失信於民。如果你覺得這樣都不足以下台的話,那實在沒有討論的空間了。
我曾經看過一位網民對於韓流崛起的看法。他把韓粉歸因於台灣電信商廉價的吃到飽無限流量套餐。讓家中原來不關心政治的老年人接觸到各種假新聞加入了民粹的韓流旋風。這說法當然有他背後的政治偏見。但韓流崛起與川普的崛起本質上都是互聯網與社交媒體的普及化讓低教育水平或是老年人群這一些與傳統經營政治絕緣甚至被疏離的選民獲得了發聲筒與話語權。韓國瑜和川普就是運用了自己的個人魅力與民粹語言整合了這些傳統精英政治以外的民眾成為自己忠誠的部隊。互聯網,社交網絡 Youtube就成為了這些人的AK47,傳統政治菁英就像是越南叢林中的美軍被這些手持AK47的游擊隊員打爆
韓粉最常見的論述就是批評執政民進黨的不是,質疑為何選民還要選擇民進黨,讓蔡英文連任。其實去年大選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就已經說出了答案了:就憑國民黨參選人是韓國瑜!民進黨貪污嗎?當然有。但是國民黨更貪!李眉蓁開的反貪腐記者會上,台上的各人哪一個家裏沒有貪瀆官司。雲林張家 台中顏家 韓國瑜背後的地方勢力哪一個不是黑白通吃。民進黨無能嗎?有一點,但是國民黨更無能。馬英九八年不算,韓國瑜上任後的荒唐表現在去年每天都在電視里播。
我覺得渴望改變是韓國瑜在前年高雄大選獲勝的原因。但是韓國瑜被罷免的原因並不在於他沒能讓高雄再起。而是韓國瑜以及韓粉背後的反智民粹風潮。在厭惡韓國瑜的人眼裡,韓粉就像是電視劇行屍走肉里的殭屍,狂熱而失去理性。這股厭惡但恐懼的情緒是韓國瑜被罷免的最重要原因。落跑選市長只是韓國瑜民粹特質的具體表現,選民實際上反感的是韓國瑜在處理這個議題時採用的民粹口吻和詭辯:當然有人政治人物帶職參選,但是沒有民選政治人物第一任沒完成,只上任不到半年就參選的。更沒有對市政什麼都不了解卻理直氣壯的。 韓國瑜的崛起在與他打破了政治的條條框框。選民期待他能打破條條框框後能建立新政治帶來希望。但是後來選民發現韓國瑜只是單純的破壞力量。他沒有能力也沒有智慧更沒有品格去建立一套新政治的規則。選民縱然不滿足於民進黨,但也更恐懼選擇國民黨。
weber你好,我的同样标准也包括在职参选,我想这不是韩国瑜开创的先例。而且去选总统并不自动代表市长做得很烂,可惜这是一个爱被大家用的easy conclusion。另外,韩国瑜是什么“货色”呢?我相信同样的标准检视,另一位参选人是什么货色也很清楚。
看完蠻感慨的,高雄的市民還有一份對城市的光榮感,身為新北市市民,長期作為臺北市的陪襯,恐怕連光榮感都很難擁有,客觀來說新北市的城市區域資源不少,比很多縣市都好很多,不會有失落。可是那種與臺北市民是不同等的感覺從小到大一直有,高中前往臺北市求學感覺更深刻,不知道新北市什麼時候能夠作為一個有主體感的縣市,不會低人一等。
@不好意鼠:
若不是韓位置沒坐穩就跑去選總統,要落到今天境地是難上加難。
四年承諾是和主動打破與市民的約定的;而他是什麼貨色,在更高規格的總統選戰中就已經被看破了。
看完这篇文章,有一个感受。政治人物不过是一个传声筒,社会有怎样的声音和主见,他们就反映什么。因此政治人物和社会的关系,其实是后者才是主动才对。我们直观地来看,可能是政治人物来实现一些想法,改变一些现况,但其实如果社会没有充分的讨论和一定的共识,他们一定是左右摇摆。然后一轮热情过后,又是政治冷漠。民主,确实是人民要把自己当主人才行。政治人物么,就是一个物业公司,经理,股东是人民。
如果用同样的标准检视所有县市首长,韩国瑜有那么差吗?民进党二十年没做好的事,要求韩国瑜不到两年就作出成绩吗?路平灯亮水沟通不是政绩吗?
非常贊同這篇文章,高雄的問題是常年依賴傳統大型工業未思轉型的結果,當不但越來越落後台北甚至被其他縣市超車時,焦慮下對「光榮感」的追求也衍伸許多出亂象,捏造使用者數量以換得北捷相同運量的捷運結果只能掛一半的車廂與月台、縣市合併追求資源與地位的提升導致整合困難甚至整個高雄縣宛如被犧牲,或是把政見全是挖石油一類離奇幻想的韓國瑜視作救世主...
若文末的青年們繼續政治冷漠只追求一時的光榮感,不關心正視這個城市的體質並挖掘需要(也把舊高雄縣視為一份子而不是當不存在),只追求虛華的文化硬體與煙火式節慶、不督促地方政府轉往根本基礎而漫長痛苦的整體結構施力,那只會不斷出現類似的韓流現象再三拖累這個已經越來越深陷泥沼的城市。
「8 月 15 日,毫無懸念地,民進黨籍候選人陳其邁以 61 萬贏得高雄市長補選」這段數據有誤,是67萬而不是61萬。
很棒的文章,謝謝。曾經住在高雄的我一直覺得高雄變好很多,大學時代晚上要去走走只有城市光廊,現在處處有地方值得看,駁二、高捷少女、痞子英雄、衛武營...我在這些東西上看到不同於台北的活力,對於韓國瑜貶低高雄的說法一直無法認同,但這篇文章透過數字分析和質性的描述融合,現在我能理解很多高雄人覺得自己落號於人的心情。轉型總是痛苦的,希望高雄快快找到自己有自信的樣子
「在台灣經濟起飛期,作為世界海運重要樞紐「高雄港」,開始遭到一波波產業外移衝擊,港口發展趨緩,進入經濟停滯期」一句中,「一波波」稍顯不正式。建議改為「一輪又一輪的」。
與此同時,國民黨主席江啟程則在李眉蓁的選前之夜上說,「只有反貪腐,才能讓高雄重回光榮」,李眉蓁則在媒體前表示,要讓高雄從為「第二大都」。
要讓高雄「從為」第二大都,從為?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