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數洞深度「韓流」起落2020台灣大選

數據解讀韓國瑜支持者:不老不窮,理性而放空

不支持韓國瑜的民眾,常以為支持他的多半是較年長且不理性的選民。我們分析了2018年投票給韓國瑜的選民數據,發現並非如此。

2018年11月18日,韓國瑜的支持者在高雄市長選舉的造勢晚會中。

2018年11月18日,韓國瑜的支持者在高雄市長選舉的造勢晚會中。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劉玉皙、佘健源、卞中佩 端傳媒記者 何欣潔、陳莉雅 發自高雄

刊登於 2019-12-31

#韓國瑜#2020台灣大選

總統大選日漸逼近,隨著兩黨候選人民調差距擴大,「民調可信度」成為熱門話題。近年來幾次重大選舉前的抽樣民調紛紛失準,從2016美國總統大選、英國脫歐、到去年高雄市長選舉,民調不僅被許多人認為無法表現選民真實的投票意向,甚至還被質疑為帶風向的工具,而台灣又加上沒有進行全面的出口民調,選舉結果後的投票意向調查,又有選民傾向表示投給勝選者的偏誤。既然抽樣民調無法代表全面投票、受訪人的言詞不見得等於他的實際投票行動,那麼,到底選民的投票意向為何?如果不使用民調數字,改用全面性的選舉資料檢視,我們是否可以重新看見這些「候選人支持者」的樣貌?

去年選後至今,韓流方興未艾,這位非典型、個人風格強烈的政治人物吸引了許多人對他的注意力。許多報導與調查都試圖勾勒「韓國瑜支持者」的狀態,試圖將韓國瑜支持者定位為老年、低收入、低所得、非都市、邊緣的「被污辱與被損害者」。但是,從去年大選資料來看,實情卻非如此。

針對去年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結果,世新大學傳管系助理教授劉玉皙、中山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佘健源與台灣大學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卞中佩使用去年1124高雄市各投開票所結果,對應各村里的所得、教育程度及年齡等人口特徵,從個別選民的選擇模型推導到村里的得票比例,考慮空間關聯,檢視人口特性與投票行為兩者的關聯。這份研究最近產生初步成果,結合《端傳媒》的實地訪談,我們看出不一樣的「韓國瑜支持者」圖像。

部分結果與「大眾印象」相當符合:教育程度與投韓是負相關,大專以上人口比例越低的村里,2018年轉投韓的機率越高。但是,所得與「轉而投韓國瑜的機率」無關:所得低或高的村里,投韓國瑜的機率沒有顯著差異;年齡更與「轉而投韓國瑜的機率」呈現負相關,老年人口比例越低的村里,在2018年轉投韓的機率較高。總而言之,韓粉「又老又窮」、「老年人都受Line的謠言影響投韓」的描述在這裡並不成立:所得高低與投韓無關,而越年輕的村里反而越可能投韓。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