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疫期厨房革命:惊喜来自百分百香港本土食材

一周一次拿到的蔬菜,均是农夫们在运输前一天刚从田里摘下来的,有时田里的菜虫会跟著回家……

疫期厨房革命:惊喜来自百分百香港本土食材
罗勒、松子仁。

中午独自在家又不想外出吃东西的时候,我总喜欢吃薯仔,即马铃薯。马铃薯便宜,能存放很久,也很实在。其中一个最喜欢的烹调方式,是参考了食物艺术家Laila Gohar的做法,首先煲一大锅水,先放大量的盐和一些月桂叶,把马铃薯放进去煮软。煮多久才软要视乎马铃薯大小,大的可能需要半小时至四十分钟。等待的同时把存放在雪柜里的各种绿色香草譬如茴香、罗勒、奥勒冈、番茜等连茎切碎,下大量橄榄油,挤一整个柠檬的汁液,可以用新鲜柠檬或用盐腌制过的柠檬,再下点盐、蒜蓉和干辣椒片,混好,连煮好的烚马铃薯一起吃,就是最好的简单午餐。

去年六月反送中运动以来至今快一年了,整个人一直处于无以名状的状态,本来时时刻刻在街头,有血有泪,情绪绷紧,食无定时;今年初疫症悄悄突如其来,肆虐全球,生活有著天翻地覆的改变,大部分时间要留在家中,少外出少见朋友。安静下来的时候,每一刻当下变得更重要,既然不能上街,如何在日常微小习惯里革命成为我最关注的课题。每一天我都给自己一个不同的挑战,成功的话便要反复练习,直至成为习惯,例如最近我希望自己能用尽食材的每一部分,减少厨余,做虾仁的时候把本来不要的虾头虾壳留起做高汤和煮酱油。既然未能做素食者,则也要对食物怀有感恩之心,亦不必用现成高汤。

青酱意面加parmesan cheese。
青酱意面加parmesan cheese。

日常微小习惯的革命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