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10月,中国公布第三季度GDP增长6%,创下近30年来的最低增速。上至政权合法性、下至普通百姓的餐桌,都蒙上了一层寒意。如何观察中国经济的困境和未来?端传媒咨询多方意见,推出“数说中国经济”系列报导,专题选取了地方债、贸易战、制造业、消费等重要切口,通过大量数据和图表,展示中国经济的真实温度。这是专题的第五篇,也是最后一篇,讲述中国人的消费故事与数据。
第一篇聚焦了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地方债;第二篇梳理了中美贸易战的全程及其造成的影响;第三篇考察“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成功样本”——深圳,剖析其经济增长失速的原因;第四篇关注曾带领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引擎——制造业,揭开其发展困境。我们之后还会推出一篇“数说台湾经济”,敬请期待。
猪肉与汽车,中国人的消费折叠
“双十一”(每年11月11日大陆电商举办的大型促销活动)前不久,梅芳的丈夫郭涛失业了。
梅芳今年30出头,在广西一个四线小城长大,束马尾、习惯素颜。大学毕业考取教师资格证后,她便很快结婚生子,兼职做微商(指借助社交软件微信朋友圈做生意),今年9月才正式到一所公立小学做语文教师,然而入职三个多月,工资一直没发下来。她打听得知,自2015年起,入校的新教师几乎都要到春节前后才发薪酬。
“学校惯例是可以先‘借’5000块(人民币,下同)过年,那就借满拿来过年咯!”梅芳笑起来,语气里有淡淡的无奈,当地小学教师工资为每月2000至3000元。
梅芳的丈夫——今年40多岁的程序员郭涛,早前在广西南宁一所互联网公司做技术总监。公司主营互联网体育博彩,由于政府未开放相关业务,和京东的合作也没有谈成,这家2015年成立的公司一直未能盈利,今年11月终于停摆,郭涛梅芳一家因此失去了每月13000元的固定收入。
面对失业,郭涛依旧乐观:“只是牛仔裤需要从300块的变成150了。”但令他失落的是,为女儿购置一张上下舖床的计划可能要搁浅了,“她说她要睡在高高的地方。”
郭涛曾在加拿大留学数年,与梅芳的女儿也在加拿大出生。他说,早前在加拿大生活时,对物价、收入没有太大感知,国内物价上涨很快,工资收入却没有相应的增长速度。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2018年,中等及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均为3%左右,若排除掉通货膨胀(中国常年通货膨胀稳定在3%左右),中等收入群体2018年收入增长几乎为零。
特别是近年来,收入增长不断放缓的同时,又有去杠杆带来民企生存困难、P2P爆雷等问题,令原本就露出寒意的消费意愿雪上加霜。
另一个影响消费者信心的因素——物价,则由猪肉带领著一路飙升。
“随随便便去超市买一点骨头、一点肉就100多块钱。”说起猪肉价格,住在湖南长沙某乡镇的林青,一改拘谨的普通话,用更顺口的湖南乡音讲到。
90后林青扎利落的马尾,斜刘海与微微闪动的红色四叶草锁骨项链间,有著精致的妆容。今年25岁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和丈夫共同经营一家烟酒店。林青说,猪肉过去是家里每餐必吃的食物,尤其是为了给两个小孩补充营养,每餐都要有汤,过去常炖骨头汤,猪肉涨价后便用鸡汤、鱼汤代替。
猪肉价格的飞涨主要由非洲猪瘟疫情蔓延引起,其涨价幅度与速度均超过市场预期。2019年11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高达110.2%,占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总涨幅的57.8%。受猪肉影响,牛肉、鸡肉、鸡蛋等替代商品的价格也出现明显增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常年占全球猪肉消费的一半,猪肉也是中国居民餐饮的主要肉类,占动物蛋白消费量逾60%。2019年9月起,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严控疫情、鼓励农户养猪。12月9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期2020年第三季度猪肉供应会出现恢复性增长。
不过,荷兰国际合作银行(Rabobank International)的预测则不那么乐观,非洲猪瘟疫情使得世界四分之一的猪被杀,他们估计,中国完全恢复猪肉供应及生产至少需要5年时间,鉴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及消耗国,肉类进口也很难弥补短缺。
虽然餐桌上的猪肉换成了鸡肉,但对梅芳、郭涛一家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夫妇俩在郭涛失业前还清了每月4000元、为期一年的车贷。郭涛想在女儿上幼儿园的第一个冬天前买到车,心仪的蓝色本田没货后,他们一咬牙,入手了比预期贵2万多、价格13万的东风日产骐达。
不少学者认为,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近年来持续走低,主要是被汽车销售拖累。
拉进看这一领域的数据会发现,汽车销售呈现分化——乘用车(9座以下,以载客为主的车辆)总体销量大幅下降,但豪华车销量走高,这一定程度显示著收入分化的愈趋严重。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端传媒指出,汽车销售的情况也与一二线城市限购、早前新能源车辆免征购置税透支三四线城市购买力有关。
“中国是一个特别折叠的国家,”长期关注中国和日本大消费领域的学者房家毅解释到,在中国“1至18线”城市不同收入群体中,正同时发生著日本零售业态半个世纪的消费演变。
日本社会趋势观察家三浦展的畅销书《第四消费时代》中,将日本自1912年起至今划分为四个消费时代。第一个时代是少数人的消费时代,由高收入阶层主导,少数中产阶级跟进,特点是东京、大阪等个别大城市增长猛烈,崇尚西方文化及消费品。
当中产占据社会的多数人时,便出现第二消费时代,扩张式的、以家庭为单位。比如,中国过去跻身中产的标志是集齐“三大件”,70年代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为冰箱、彩电、洗衣机,90年代则是空调、电脑、录像机。如今,这种家庭式消费的标签则指向住房和汽车。
第三消费时代恰逢日本经济下行与出生率低迷,消费从家庭倾向于个人化,以方便面为代表的速食及单身消费品热销,一面追求品牌与奢侈品,另一方面追求个性化,人们希望用商品为自己刻下与众不同的标签,健身潮与旅行潮兴起。
第四消费时代则趋向“共享”,例如汽车与住房的共享,注重舒适和简约的生活,阶级意识淡漠。房家毅对端传媒表示,不同于日本,在如今的中国,由于地域、收入、世代的差异,使中国不同城市、不同世代的人群同时发生著日本半个世纪的不同消费形式,互相割裂,又互有重叠。
高消费欲、低收入的下沉市场与 Z 世代
待不足5个月的小儿子睡著,林青便会躺在旁边拿起手机,打开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点入主播“李佳琦Austin”的页面,翻看他过去的购物视频推荐。被称为“口红一哥”、坐拥3700余万粉丝的李佳琦,是2019年风靡全网的美妆购物主播,曾创下一分钟内售出14000支口红的记录。
视频中,李佳琦对着镜头熟练试色,抿抿嘴唇让颜色均匀,“OH MY GOD!”“我的妈呀!”“特别高级的一支颜色”“非常显气质”“买它!”,在他快语速高频率的描述后,林青忍不住点入视频下方的购物框,“反正大多数不会超过300,你就觉得都可以买来试试。真的上瘾,天天都要看他。”
在关注李佳琦之前,林青只有一支价值100左右的国产口红,然而在观看视频后的短短一个月内,她前后添置了7、8支Dior、TomFord、完美日记等不同品牌、单价300或更高的口红,此外,还购买了化妆刷、面膜、手膜、洗脸巾、化妆水等,有不少物件购买回来后便闲置了。一个月后,林青的老公终于看不下去了:“买了那么多东西又不用,是不要钱吗?还要还房贷呢。”林青这才收手,取关了李佳琦。
除了化妆品,林青还喜欢购买项链、手表等轻奢首饰来缓解照顾两个小孩的焦虑感。在大儿子去上幼儿园,小儿子被婆婆照顾的空隙,她便偷闲到施华洛世奇等首饰店中走走看看,买一条天鹅项链或买一只腕表,拿到手那一刻,仿佛可以驱散内心的焦躁感。这一年里,林青共购买了三条项链、一只腕表,还有一个价值3万的钻戒。
如林青这样的小镇青年购买力,被商业研究者们归类为下沉市场——指三线及以下城镇和乡镇居民所构成的消费市场。在一二线城市购买力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受惠于较低住房成本,下沉市场居民在电商、直播、轻奢品消费上均出现显眼的增长。
据互联网数据分析平台Questmobile 估计,截至2019年3月,互联网下沉市场用户规模高达6.18亿,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平台CBN Data 则估计,2030年,中国个人消费中66%增长将来自下沉市场。
摩根士丹利2018年的一项调研发现,住房是一二线城市最大的支出项目,但在三四线城市里,住房开支位居第四,日用品开支位居第一。据其估计,到2030年,三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能力将翻3倍,达6.9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随著年轻世代消费力量的崛起,新的消费观也在变革着总体消费结构。Z 世代(Generation Z)指在1990年代中叶至2000年后出生的人。在中国语境下,伴随著互联网成长、生活富足的他们,被认为有一些共同的消费特征——超前消费、追求个性化。
重庆女孩许陌便是一个典型的 Z 世代。不久前由于情感困惑,许陌将一头长发剪成了齐肩短发,又报了健身课程,运动成为毕业后入职4年的她缓解焦虑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许陌还喜欢购买价格位于3000至4000的轻奢品包包。
“可能轻奢包对我来说,就像潮牌鞋对于男生吧,”从事广告文案的许陌说,办公室及业内女生几乎都会买这样的轻奢包,她用不久前大陆网络辩论综艺“奇葩说”中一道关于“精致穷”(注:泛指年轻人群体追求精致又因此变穷的生活方式)的辩题解释道,“你会受周围以及整个消费主义对你观念的影响,让你觉得拥有一些品牌好像就可以证明自己生活提升了。”许陌又补充,在职场上,客户也会将著装谈吐做为一种评判,因而某种程度上,轻奢品也成了职场必需品。
在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及第一财经商业数据平台CBNData发布的《2018年跨境消费新常态年轻人群洞察报告》中,均提及消费品需求增长最旺盛的品类包括美容护肤、健康零食、潮牌服饰及智能家居四类。这与商业报告中,崇尚护肤美妆、追求时尚的下沉市场消费者及 Z 世代消费者的用户画像样貌不谋而合。与此同时,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瑾告诉端传媒,今年食品消费中,彰显潮流和个性化的奶茶、咖啡销售增量明显,这也与 Z 世代喜欢具有网红特性的消费相关。
不过,目前大多数的 Z 世代都处於单身经济中,教育、养老等重大支出压力并未有太大体感。当“低收入、高消费欲”的消费模式落入家庭时,还可以持续下去吗?
什么捆绑了消费
今年30岁的北漂余倪,在北京大兴区一所中学任高中教师,戴紫色金属边框的眼镜,尖下巴,留齐肩黑色卷发。喜欢做手工的她也曾对生活质量要求很高,直到“四脚吞金兽”、儿子小麦在十个月前诞生。
2016年8月,经过一番挣扎后,余倪一家在她任职的学校附近购置了一套二手房,日子还算舒坦。余倪平日开一辆国产电动汽车上班,省了油费和停车费,夫妇二人还在附近的游泳馆办了卡,每周去一次。
然而,有了儿子小麦之后,经济压力陡增,每月仅小麦的开支就至少要4000元,余倪只好“能不花钱的地方就尽量不花了”。这一年,她不再去健身,也不再出去看电影,护肤更是能省则省,“眼袋大了,脸上的斑也变多了。”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年来中国家庭债务持续增加,至2024年,中国家庭债务规模将接近美国。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在最近的研究中指出,纵然中国家庭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近6成债务集中于房贷,指向结构性问题。与此同时,美国家庭房地产债务占比只有中国家庭的一半。而从负债群体看,低收入负债家庭和新购房家庭的债务超过可支配收入10倍。
房价上升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两种作用力,一种被称为“财富效应”,房价上涨意味著居民手中持有的财富间接上涨,房地产也对装修、金属冶炼等行业产生拉动作用;另一种则是“挤出效应”,即房价增加了居民的债务率,容易引起房地产危机,使泡沫破灭。事实上,中国绝大部分城市房价收入比都在15倍以上,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更已接近25,而世界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则在10倍以内。
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8年初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形成中国居民储蓄主要有四方面原因,首先,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父母们为减缓独生子女日后的养老压力而提前储蓄;其次,收入增长的富人们占据著社会上大多数的财富,而这些钱很多被存在了银行。此外,由于中国社会保障机制在教育、养老和医疗方面的缺陷,使人们为风险储蓄的意愿高而降低了消费意愿。事实上,由于学区房、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问题的存在,医疗、教育等居民压力也同样与房价相关。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释放更多的消费动力。
尾声
12月12日,是阿里巴巴创造的又一个购物节——“双十二”。纵然家庭陷入失业危机,郭涛和梅芳还是在淘宝中购买了一颗圣诞树,希望给心爱的女儿过一个温馨的圣诞节。长沙乡镇的林青则在朋友圈中晒出大儿子带著圣诞树眼镜的商场照片,不经意露出的左手上,戴著纤细精致的彩金手镯。重庆女孩许陌与北漂余倪,一个构想著升级健身课,一个则准备开始健身计划,而余倪的儿子小麦,则在“‘四脚吞金兽’成为‘两脚吞金兽’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应受访者要求,余倪、许陌、梅芳、林青为化名。
请问什么时候数说台湾,可不可以数说香港
一顆聖誕樹,可爱的错别字
从文章可以看出来显然经济基本面是好的,只能说增长不如以往
这篇文章讨论“中国人在消费什么”,看到结尾忘主题的朋友,麻烦回头刷一下标题。作为年初总结一下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看完有个大致了解也是不错的,并未涉及到唱衰中国经济这个地步。某些评论来来去去不过两点核心:不是在干涉端的选材权力,就是指责充会员的读者智商低。要黑能不能先把智商充值一下,再开口说话。纳税人的钱花也要有点价值,对吧。
关于引用统计数据的来源:国家统计局注水数据不用好像缺乏“客观性”的考量值得理解,其实用了也没啥说服力,做社科的也不怎么用。与此相比国内大学做研究的数据相对可靠一点。
或许是因为中国国内数据开放度不够 文章读起来还是有些隔靴搔痒 ps本人是文章多次引用的一家数据公司员工
『有些读者是公款报销的吗?』您可以去油管六四相关视频下面看看,干这行的人还是挺多的。
大家好,我就是極右份子。(笑
端的訂閱費也不便宜,有些讀者是公款報銷的嗎?(抱歉沒有就文章論文章,實在忍不了那些口髒心窄的評論。)
请核实一下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正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均为120以上且自8月份开始回升。
讀者好,在中國統計局的數據中,消費者信心指數分總指數及滿意、預期和消費意願三種分支的指數,其顯示為「消費者信心指數:滿意」、「消費者信心指數:預期」、「消費者信心指數:消費意願」三種,這張圖中顯示的是「消費者信心指數:消費意願」一項。感謝關注!
我知道日本的”業務超市”確實是廉價購物的購物的象徵,但是costco…雖然透過大包裝使價格比市價更低,但許多商品像冷凍牛肉、海鮮、外國進口水果等卻也算是高價品,總體而言絕稱不上廉價(更別提可能還因為大包裝過度購物)
@ErikTAN的發言讓我對大陸一線城市的消費水準大大改觀。
還沒看完,看到豬肉價格波動的圖,為什麼豬肉價格會低於0元一頭?以圖表來說不合理吧?
讀者好,您所指的「低於零元」是養殖利潤的數值,非價格,謝謝關注!
我不知道楼下某楼是怎么看出costco的图是要表达上海人消费力下降,去廉价超市抢购的。这只是一张题图,用意可能只是要表现“中国人在消费”。我发现,大陆人中的很多小粉红、反贼和批评上述两种人,使用的竟然都是同一种思维,令人啼笑皆非。
是是是,上头都是傻瓜,中国的人才全在评论区。
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显而易见,加上现在领导的普遍素质低下无能,最近几年世界经济政治全都一团糟,于是中国的经济下行过早地到来了。当然,生活在哪里的从未见过经济危机的那群人,到现在根本不愿意承认经济很差的事实。这不,还有人从环球时报寻找安慰呢 😆
回楼上,我是没本事做到把吃屎当做吃药,还觉得吃完自己身体倍儿棒。原来以为只有看央媒的小粉红集体吃屎能吃到高潮,没想到在这边也能看到另一群人也吃的那么香。而且不仅吃屎不自知,还要觉得自己吃的屎比粉红吃的香,要去教育粉红应当换一坨来吃
我能做的也就只有捏住鼻子摇摇头,毕竟吃屎吃上瘾的人觉得不吃屎的人都有病,根本无法交流
这篇文章就挺好的,希望多在端上可以看到这类文章。
回复“把什么观察者网环球时报的内容和端或者苹果日报的中和一下”。为了缓解吃药的副作用,倒也不必吃屎
这个题很重要,但写作或许可以再进步一点。“住在湖南长沙某乡镇的林青,一改拘谨的普通话,用更顺口的湖南乡音讲到。”这种描述过都市报了····
我觉得话题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是选材还有落脚都可以更好。
月食物消费在900-1500人民币,算下来一天30-50人民币。就算是三四线城市,也得是很少外食(除了便利店盒饭和拉面快餐),基本不消费咖啡奶茶休闲食品,才做得到吧
@ErikTSN 端实在是自说自话呢!上世纪六十年代,祖国人民已知道社会主义一天一天好起来,资本主义一天一天烂下去的道理了,空谈什么经济下行是吓不倒咱们中华儿女的,等一下咱们登月之后还要登太阳呢!港独份子到时不要来拉老乡才好呢!
回楼上某楼。第一幅图是廉价仓储式超市cosco的图,文章的逻辑问题不大,就是想说上海人都要去便宜超市抢购,凸显大陆消费力下滑。然鹅这些弱智记者根本不知道的是视频和照片里抢购的人多半是些黄牛去抢超市出售的低价烟酒再出去倒卖的。端的水平真的是越来越接近大陆央媒:不懈余力攻击内部敌对势力(林郑,港警),从不反思自身问题(对黑爆极右势力不闻不问),片面报道外部势力负面新闻(光看端的报道大陆俨然满地瘟疫民不聊生)。感觉现在看新闻就是把什么观察者网环球时报的内容和端或者苹果日报的中和一下,然后再在这些媒体呈现出的两个平行世界中猜测世界的真实样貌
看着四个代表人物的月收入以及支出,才发现我的收入连三线城市的房贷都无法偿还~
贫穷果然如影随形~
太难了
天天看端,感觉都吃不起茶叶蛋了😭
副标题说一二线城市受不了房价,三四线在消费。那么为何第一张图是一线城市上海人在消费?用这张图,文章逻辑站不住脚的
沒儲蓄,追求消費填補內心貧乏,等經濟寒冬來臨,日子還怎樣過?
領導人說中國人民可以吃草,不怕吃草,自己卻大魚大肉了
等哪一天我也没钱看端的付费新闻了。
1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技术总监一个月才挣13000?妈的,我们it行业太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