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电影

《人海同游》导演蔡杰专访:广东人视角中亲密而疏离的香港

由广东从化到油麻地果栏,这是一个跨越粤港的家庭故事。

《人海同游》导演蔡杰。摄:Ryan Lai/端传媒

《人海同游》导演蔡杰。摄:Ryan Lai/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冯兆音

刊登于 2024-04-08

#华语电影#广东话#电影配乐#粤语

【记者按】被誉为“广东新浪潮”的电影《人海同游》(英文片名为“Borrowed Time”)近期登上多个国际影展,在釜山、平遥、哥德堡等地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有的影评形容这部聚焦粤港的电影像一篇含蓄隽永的抒情诗,而摄影则如印象派绘画,对光影与色温极致敏感。

《人海同游》最近入选香港国际电影节,首次在香港展映。导演蔡杰在Facebook上写道:“这部电影终于回到它的生发之地。”

今年一月,蔡杰与合作伙伴带著《人海同游》到荷兰参加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期间接受了端传媒的采访。片如其人,蔡杰的谈吐稳重而真挚。《人海同游》是这位年轻导演的首部剧情片,他对端传媒说,创作的初衷是想要填补一个空白,从广东人的视角去描绘香港。

“我和编剧发想题材时,发现有不少香港或中国北方导演拍粤港两地的题材,但他们塑造的广东跟香港的关系,跟我感受的很不一样。我们就觉得应该有一部电影 ,从一个相对南方的角度去讲粤港。这是一开始的出发点。”

鹿特丹影展以挖掘大胆、新锐的导演著名,而《人海同游》入选的“未来之光”单元更是专为初出茅庐的导演而设。鹿特丹影展的亚洲电影选片人Kristina Aschenbrennerova在平遥电影节第一次看到《人海同游》。“我当时就被这部片子深深吸引了。”她对端传媒说:“电影开头把节奏设定得很到位,非常优雅,既怀旧又不失新意。”

对于《人海同游》欧洲首映的反响,蔡杰原本没有很高的期待。由于片子并不是强叙事、强议题的风格,他估计不熟悉粤港的外国观众可能难以快速读取明确的信息。令他意外的是,《人海同游》在鹿特丹的三场放映在影展开幕前早已售罄,临时加开了一场,门票也随即被一抢而空。许多观众冲著香港题材而来,被电影的诗意温润所打动。对于身处欧洲阴郁冬日的观众来说,这何尝不是一段借来的时光。

《人海同游》剧照。
《人海同游》剧照。

在影片开头,镜头以近乎偷窥的视角透过树影观察若有所思的女主角婷,她正与未婚夫及家人在郊外摘荔枝。在舒缓的节奏中,婷在树冠下闲庭信步,剥开一颗新鲜采摘的荔枝,顿时汁水四溅,转瞬间将观众拉到了盛夏黏腻闷热的岭南。荔枝粗砺而鲜红的外壳之下,包裹著洁白晶莹的果肉,强烈的对比就像女主角婷,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之下,有著一颗按捺不住、渴望探险的心。

油麻地果栏有超过百年历史,最鼎盛的时期正是1980、90年代,时值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粤港贸易蓬勃发展,中国大陆的水果经油麻地出口到国外,外国的水果也经此转运到大陆。

荔枝是岭南地区夏日最常见的水果,具有极强的地域色彩。“我觉得这颗荔枝有点像这个女孩她给我的感觉。它是一颗很微观的水果,但承载了很多地域的信息,在岭南水土中成长起来。我希望这个电影呈现的面目也是一样的,希望观众能跟随一个女孩的旅程,看到一些地域、时代的信息,”蔡杰说。

荔枝也成为影片中联通粤港的一条线索。在上世纪末,婷的父亲是一名穿梭粤港走私水果的香港商人,将广东的荔枝运到香港油麻地果栏出售。油麻地果栏有超过百年历史,最鼎盛的时期正是1980、90年代,时值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粤港贸易蓬勃发展,中国大陆的水果经油麻地出口到国外,外国的水果也经此转运到大陆。“一颗荔枝从从化郊区的荔枝园,到香港油麻地的水果市场、一个全世界水果的集散地。这跟我想像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感觉,也很相像。” 

在《人海同游》中,蔡杰有意使用了极简、洗练的叙事,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剧本到剪辑,能省则省”。电影情节围绕女主角婷,婷是广州一名普通白领,由母亲抚养长大。父亲在二十多年前不告而别,回归他在香港的家庭,自此杳无音讯。在结婚前夕,应母亲的要求,婷到香港寻找父亲。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