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奥斯卡2024之“端评审团”私心预测结果公布:和美国赌盘长得不一样?

16位华语影评人预测4大奖项;5种观影配方推介:10部你不能错过的非热门提名电影

图:Mantha Mok / 端传媒

端传媒文化版

刊登于 2024-03-09

#Anatomy of a Fall#花月杀手#poor things#可怜的东西#苍鹭与少年#梦想集中营#奥本海默#最佳纪录片#奥斯卡

今年奥斯卡最有人气的《奥本海默》和《芭比》早早已经上映,是否能稳操胜券?最佳女主角会由《花月杀手》跑出,还是《可怜的东西》险胜?话题集中,悬念不多,讨论度并未因此降温,一如往届,每到颁奖前夕,就有各大赌场委托电影专业人士、数学专家等,为各个奖项中的提名人/电影设定赔率,押注猜测最终颁奖结果。据以往观察,其预测准确率高达95%之多——可见奥斯卡学院口味之可以预测。

赌盘这样开,我们每人心中又有哪出戏、哪个演员,是自己心头好呢?这一次我们邀请十六位影评人,来担任端传媒“驻场华语影评人”,他们居于不同地区和国家,是各地的影评人、影评组织创立人、电影传媒人、电影杂志总编、制片人、影视经纪人、影评Podcast制作人、影展策划人、电影奖项评审⋯⋯但无论身处何方,大家都相遇在“华语”。

我们邀请他们对“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四大奖项投票。在本篇第一部分中,得出一个“华语”视界下的投票结果,并对照美国赌局赔率,看到有趣现象。

而除了跟著奖项走,今年的提名电影还可以怎样去欣赏?本篇第二部分,我们请影评人们为我们组合、推介不同情境下的最佳观影配方。

而其实,奖项不只关乎结果,我们还希望借此进入当下电影讨论空间,今日电影工业与创作者最在意的是什么?与我们身处世界、与我们自身,存在怎样的关系?

为此,我们在刚过去的一星期里,一连刊出四篇解读奥斯卡的评论:分别是“媒体时代,战争片还能怎么拍”、谁是女性主义爽片、“生而自由与取消文化之间?”、“技术令我们焦虑吗”。最热门十大电影的评论于此有不同作者的不同角度。

但也有许多作品,虽非最佳电影十大候选,亦是在提名名单中的佳作,我们撷取影评人的评语于本篇第三部分刊出,可见过去一年全球银幕上更丰富、多元的景象。

A 华语“轮盘赌”:与奥斯卡预测大不同?

我们将华语投票结果,对照美国赔率预测赌局预测名单请见此),看到四大奖项分别存在的一些有趣不同。如何解读这些导致差异?哪些文化因素,或地缘环境带来口味、标准的不同?我们将在奥斯卡颁奖礼后首篇深度评论中为读者剖析。

最佳电影

-华语影评人眼中的大热门,是《堕恶真相》(Anatomy of a Fall),于此高居榜首;但美国投票气氛中,这部片却完全没有那么受欢迎,仅位列第五。

-华语影评人名单上《奥本海默》(Oppenheimer)位居第二,他们更爱《堕恶真相》或觉得它更能获奖;但在美国,《奥本海默》以绝对优势稳居预测得奖首部

-《可怜的东西》(Poor Things)在华语地区收获很多劣评,在华语名单中仅列第六,与《滞留生》(Holdovers)并列;但该影片在美国却人气高居,仅次于《奥本海默》。

-亚裔题材的《之前的我们》(Past lives),和处理种族问题的《花月杀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都被华语影评人排在前段;但在美国赌盘预测中却是最不被看好之选。

-无论哪份名单,大家都不看好《音乐大师》(Maestro)。而2023全球票房王《芭比》(Barbie)也都表现普普,位于中段。

最佳导演

-诺兰,在美国人气一骑绝尘,这刻如无意外(突发负面新闻),最佳导演将是其囊中之物。但他在华语名单中,依然没能比过《堕恶真相》导演,而仅是屈居第二。Justine Triet依然是华语最钟情的,却是学院这边最冷门的。

-《可怜的东西》导演Yorgos Lanthimos,在华人圈口碑一直不佳,但在欧美又一直被盛赞,两边排名东西有别也就似在意料之中。

最佳男主角

-这个奖两边相似度最高。顶头大热都是《奥本海默》的Cillian Murphy;次热《滞留生》的Paul Giamatti——他过往实在有太多精彩演出,不论在行业内还是在影迷心中,都有好口碑和好人缘。

-不过,华语影评人们对《音乐大师》的Bradley Cooper兴趣缺缺,他在学院和美国影迷心中排名第三;反而美国最冷门的两位黑人演员,在华语视野里不乏知音。

最佳女主角

-女演员相关奖项是本届大奖中变数最大的一项。在美国本土战场,《花月杀手》的Lily Glastone,与《可怜的东西》Emma Stone,你追我赶。后者稍欠热捧的原因,可能是因为Emma Stone曾在2017年凭《La La Land》拿过一次影后。

-华语影评人最喜爱的《堕恶真相》女主角Sandra Huller,在欧洲获奖无数,去到美国则似乎未有相当程度的讨论,在大众层面还是比较偏冷。这部电影在两份名单中,从“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到“最佳女主角”三大奖项中,都呈现极大不同,华语极爱,但在另一边相对遇冷。

-但无论如何,最后两名都是Bening和Mulligan,差距不大。

B 最佳观影配方:什么时候看什么片

不是要看过所有提名电影或者提热门之选,也可以藉奥斯卡回顾过去一年的银幕世界,我们邀请十六位影评人,对下列五种情境推荐最合适的影片。同样的电影,也许看出不同的兴味。

最好与爱人去约会:《过去的我们》《芭比》
最下班回家懒人沙发:《滞留生》《芭比》
最辛苦烧脑:《奥本海默》《堕恶真相》
最华丽视觉盛宴:《可怜的东西》《奥本海默》
最硬核之助你晋级专业影迷:《堕恶真相》《梦想集中营》

《Past Lives》中,一个分手拖了二十四年,其实是Nora跟祖国韩国的告别。至于Nora口中“很韩国的韩国人”,营营役役的打工仔,只是一段回忆的载体,是Nora心中残余但必须割舍的部分。(Bruce Lai)

“女性”与“平等”的距离

今时今日大家都试图用奇诡的说故事手法说故事,奇诡的拍摄方法拍电影,Alexander Payne在《滞留生》却沿用一种相对古旧传统的方式,三个孤独人在同一空间,由互相仇视或漠视,渐渐明白对方的难言之隐。(月巴氏)

不曾经历的“战争”

《奥本海默》讲述了人类自以为掌握了科技的力量,却创造出了可能毁灭自己的工具的故事;2023年年初GPT4问世之后,整个夏天到处都有人在撰写“AI是(或者不是)人类的下一个奥本海默瞬间”的文章。(疲惫娇娃小杨)

当我们在对某一种技术感到焦虑的时候

《Poor Things》是复数,我们人从食物到手机一再被改造(赛博格)中,但终归是效忠系统与组织的思考,虽然不知那匿名的专制从何而来, 如果说是女性的觉醒太过夸大,拿到权力的圣杯终究内化在权力之中。(马欣)

自由是否被不断变形的意识形态驯化?

《坠楼审判》显然是一部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它没有刻板化女性的结构性遭遇,而是展现出一个在丈夫面前强势的妻子是如何被父权制婚姻“剥削”和异化的。(林克)

女导演支持#me too,亦反思其中泛道德化倾向

C 十大热门之外

提名名单里,这些电影也很好看,并且重要。

《伯爵》剧照。
《伯爵》剧照。

《伯爵》

《伯爵》导演柏保罗‧赖尼因(Pablo Larraín Matte)曾拍过著名政治电影《向政府说不》,其反皮诺切特和反独裁的左翼立场相当鲜明。《伯爵》的黑色幽默,在于嘲笑早已作古的皮诺切特是吸血鬼,而这种反人类/反人民/邪恶基因,却来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恐怖主义。

电影连一个蹂躏人民的暴力场面也没有,却类型化地的变作幕幕黑白恐怖片中吸人血、掏人心的镜头。它表面上是相当风格化,实际却是一部跨类型作品,以黑色幽默处理当代政治中的沉积物。

——邓正健 /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苍鹭与少年》剧照。
《苍鹭与少年》剧照。

《苍鹭与少年》

《苍鹭与少年》,除是这一时空背景下的类自传式成长故事,更借由通往异世界的精神逃逸与创伤修复,重新定锚人类面对古今战争遗绪的来生之道。长篇冒险的最后,所有开启战争和承受战争的人,都得同样面对失去和伤痛。但文明当中最具创造性的成长,也来自最痛的伤痕。若说战争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就是让我们更加批判战争。

——谢镇逸 / 战争模型下的隐身者

2022年3月9日,俄乌战争期间,乌克兰救援人员从一家遭俄罗斯军队砲击的妇产医院内运送一名受伤的孕妇。孕妇的名字叫Iryna Kalinina,婴儿最终难产,Iryna Kalinina亦在半小时后离世。 摄:Evgeniy Maloletka/AP
2022年3月9日,俄乌战争期间,乌克兰救援人员从一家遭俄罗斯军队砲击的妇产医院内运送一名受伤的孕妇。孕妇的名字叫Iryna Kalinina,婴儿最终难产,Iryna Kalinina亦在半小时后离世。 摄:Evgeniy Maloletka/AP

《马里乌波尔战火二十日》

《马里乌波尔战火二十日》只记录了这场围城战的始发阶段。2022年3月,美联社撤出马里乌波尔。5月,马里乌波尔围城战以俄军胜利告终。血、泪、离别与消逝,这些不忍卒睹的画面既是报道,也是史料,向世界宣告:这场持续了三个月的战役中,短短的20天已有白骨累累,而俄乌战争还在继续。

——李洁逸 / 战争是超出承载能力的多重现实

《永恒的记忆》剧照。
《永恒的记忆》剧照。

《永恒的记忆》

男主人公奥古斯托·贡戈拉(Augusto Góngora)在年轻时曾作为记者亲身经历智利军事独裁,他晚年的阿兹海默症则变成了一个隐喻:一个亲身参与革命的人,在死前将信仰与抗争的精神忘记,这意味著关心国家与社会的人在走向衰弱,属于亲历者的生动历史也随之被抹去,可与人分享的难忘记忆愈加稀薄。这隐喻著平和的现世是以遗忘换取的的,但疾病又注定让平和短暂而脆弱。

——李洁逸 / 遗忘可以换取和平?

《金门》剧照。图:受访者提供
《金门》剧照。图:受访者提供

《金门》

《金门》是今年华语地区唯一入围奥斯卡之作(最佳纪录短片),导演(《金门》导演专访)以父亲在金门当兵的记忆,交织出当代中、美、台三方政治关系,后冷战意味不言而喻。对两岸而言已很复杂的岛链,对美籍华裔导演来说更如遁入诡谲异世界,也牵引著全球地缘政治的凝视。片中动用很多资料影片,加之航空侦测般的摄影视角,更如同一番隐晦的政治测量。

——谢镇逸 / 当代战争,不一定是武器

《赎罪日之战》剧照。
《赎罪日之战》剧照。

《赎罪日之战》

提名本届奥斯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奖的《赎罪日之战》(Golda)也惹来争议,因为该片是以以色列立场看待他们如何在赎罪日战争之后力抗阿拉伯联军,尽管电影本身的处理并非想像般粗暴的“主旋律电影”,但光是题材本身就已经让不少巴勒斯坦同情者觉得在此时上映可谓“不合时宜”。不过奥斯卡奖显然无惧这些抵制与争论。

——翁煌德 / 以色列:奥斯卡永远无法跨越的红线?

《穿越新宇宙》剧照。
《穿越新宇宙》剧照。

《穿越新宇宙》

《穿越新宇宙》比起上一集更见尖锐,在绘画风格多变,视觉元素丰富得有点眼花撩乱的同时,故事却精准地跨过了少年成长故事,把观众引渡到的反超级英雄、反霸权主义的核心主题。一个反叛、不服从命运的蜘蛛侠,试图对抗已经建立起威权体制、从守护者变成暴君的蜘蛛侠正义联盟,不但跳出了当下超级英雄电影泛滥的风气,甚至借用了观众对荷里活滥拍超级英雄大片的厌恶,电影里里外外的创作意念都令人惊叹,但偏偏在电影大获好评的同时,《穿越新宇宙》卷入压榨幕后制作团队的丑闻之中。两大制片人 Phil Lord 和 Christopher Miller 被指控在制作过程里严重剥削动画师,一边反复重写剧本一边要求制作团队超时工作,待遇苛刻,导致团队内部相当不满。

——红眼 / AI技术取代人类的憧憬与落差

《泳不放弃》剧照。
《泳不放弃》剧照。

《泳不放弃》

这部运动题材传记片相当励志。“六十而已”的真人故事不但能打破女性的年龄迷思,那种不屈不挠不接受失败、不断挑战个人极限直到成功的强悍勇气也很鼓舞人心。即使对游泳缺乏兴趣,把它当成女性励志片,也会觉得可看性很强。

——贾选凝 /女性独自面对困境

《战争结束了!受约翰和洋子的音乐启发》剧照。
《战争结束了!受约翰和洋子的音乐启发》剧照。

《战争结束了!受约翰和洋子的音乐启发》

动画短片《战争结束了!受约翰和洋子的音乐启发》以敌对阵营中借飞鸽传书下西洋棋的对手来比喻,在战争之外的每个个体都是相似的,可以与看似的敌人产生团结与友谊。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的Happy Xmas(War Is Over)则是这一景象的最佳配乐:和平年代的到来,是所有人的欢庆与节日。

——李洁逸 / 普通人对未来世界的希冀

《再见机械人》剧照。
《再见机械人》剧照。

《再见机械人》

意大利导演 Pablo Berger 的首部动画长片,电影与 AI 技术、仿生人危机这些宏大议题无关,反而回到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想像原点 ——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科幻作家 Philip K. Dick 逾半个世纪前的同名小说,启发了当初的《银翼杀手/2020》(Blade Runner),也成为了《再见机械人》的注脚:如果机械人会发梦,它们会梦见一个怎样的世界?机械人会有梦想吗?但人类社会残酷悲凉,梦醒以后,机械人开始懂得人情冷暖,学会珍惜与取舍。在我心目中,《再见机械人》才是今年唯一一部打动人心的 AI 作品。

——红眼 / 机械人开始懂得人情冷暖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