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十论:浪花,朝夕拍岸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刊登于 2022-12-29

#读者十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FassB,回应《走水货的澳门青年:黄金时代已尽,在“放下身段”之前,先赚一点快钱

作为澳门人希望能多点看到关于澳门的报导。认同Eric Chan的评论。大陆人抗争的代价是大过澳门人很多的,但他们都站出来了。对澳门感到绝望的一点是它介于大陆与香港之间,未至于到大陆咁惨又未及香港人咁勇,抗争永远都会慢人一步。但澳门又衹是一个产业结构畸形的小城罢了,它可以作何种转变?希望以后还会有更多关于澳门的文章。

2. llloli,回应《走水货的澳门青年:黄金时代已尽,在“放下身段”之前,先赚一点快钱

我是来自大陆的澳门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偶尔代购代转书籍进大陆,也是变相走水啦。一开始是给朋友带和自用,再之后是朋友的朋友推荐。澳门的自由在于可以在三天内收到从港台网购想要的书籍。在澳门部分书店也可以遇到或者预订带有异见和客观评述的港台出版书籍。

进珠海要警惕海关抽查。关员虽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总有退伍军人出身的翻看著他看著吃力的书籍问有冇政治敏感性东西,核查学生身份,此时也只能避重就轻了。但总体来说只要有学生签注身份,问题都不大,有时去吃个饭理个发就可以带几本,对方报销上述消费并赠予少许佣金。有时是多买一两本我想要的书籍。

我这种变相走水的特点是为了保护自身和无差别抽查,一般走青茂和横琴,分著几处寄书籍。一次只带少许不引人注目的,拿本子和教材掩盖,邮寄时拿泡沫和深色袋子掩盖以规避实名和拍照。

顾客们由于是朋友的朋友,所以也有听说一个大客户在墙内举起过白纸。作为新儒学的信奉者,激动也担心。却只能帮带书以默默支持了。

这些“禁书”作者大多出自大陆,他们不过是怕诸位将真相看罢引人启发,这种审查封杀做法不高明且不齿。感谢端传媒此篇报道,从封面图片里找出来了我揹著鼓鼓的双肩包从北区住处走到对面的样子。也激起我讲述我的“走书”经历的欲望。

3. CYLiu,回应《移工世界杯:绿茵场上的异乡人,台湾足球的多重宇宙

我住台中,谢谢端传媒纪录移工在台湾的生活,多年前曾想:书局都卖中文书,这些移工不能阅读,就少一个取得知识、或排遣的管道;如此一想,可以体会移工在台湾生活的不便和孤独,有球队的教练同伴陪伴,就不会寂寞害怕了吧

4. 雨田,回应《分化还是联合?时代夹缝中的美国左翼组织

文章写得极好,那种纠结感很有共鸣,结尾也解开了我的一个心结。或许左翼似不一的浪花,朝夕拍岸。当震撼议题产生的时候才会汇聚巨浪,席卷人心。何必坚持聚合致使彼此妥协而失焦甚至损耗心力?不如各自蓄势伺机而动。

5. madlex,回应《分化还是联合?时代夹缝中的美国左翼组织

暂且不提这些左翼的理念是否正确,于自由世界与独裁国家对抗之时代背景下,这些左翼分子起到的实际作用,即是中俄的侧翼。中俄利用这些人对建制派的反感,将自己的独裁利益包装成反建制的进步主义议题。譬如对独裁体制提出异议,就是对黄皮种的racism,自由世界不明就理的普通人自然会被吓得不敢发声。

6. wombat、雨田,回应《不要父权要多元,封控抗议中女性与酷儿的脸

wombat:to雨田,请悉知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对于从小接受男尊女卑教育的东亚女性来说,骂脏话本身就是一件违反教养,让周围人咋舌的事情,骂出来也不见得能获得情绪释放的快感。本人的经验是,更多的是会给话者带来强烈的自我羞愧和耻辱感。这个社会给女性的愤怒上了一层枷锁。

那既然有这么大的成本和风险,为什么还是有女性在抗议现场会骂出声呢?个人的思考是,愤怒也是一种普遍人类共有的情绪,女性当然也有资格在公共集会时发出任何她们愿意发出的声音。

雨田:我对于这种不看重性别差异只想要性别替换的粗暴女权真的很无奈。举个例子,男性和女性的洗手间如果要达至相对平权,应该是以1:3的比例安装,或者甚至引入无性别洗手间,而不是女厕也应该有尿兜这么荒唐的话。

一方面男性骂了干你娘感觉被性别羞辱,干你娘变成干你爹有差别吗?羞辱了男性吗?吃亏指的是,干你娘的潜藏意思是“你应该喊我爹”的父权话术,你直接换成“干你爹”在这个语境只会成为别人后妈,你想引起什么人共鸣呢?难道性别平权者只追求自己的自娱和满足自己的自怜吗?除了干别人的爹,就想不出其他可以同样达到羞辱及发泄情绪,也能够引起泛性别群体共鸣的脏话了吗?

7. madlex,回应《大陆精英热捧香港优才计划,可以缓解香港人才荒吗?

新加坡不需要做得多么好,只需要做得比香港需要做得好过中国,自然可以吸引到人过来。同样,香港只需要好过中国,自然可以吸引到这些人过来。不过香港正处于往中国靠拢融合的趋势之中,为了躲中国而来到香港,到时又会再逃难一次。

另外,蓝丝时常讲移民走得好,给留下的人空出上位机会。此类讲法回避了一个问题,为何要等人走先可以上位,而非自己靠能力就可升职?好比band 1学校的学生移民,原本band 2水平学生顺势补位,此类音乐椅游戏对学校质素一定有影响。

所以引进一批无恒心的替补人才,虽可以解决一时问题,但香港必然不再是过去的香港。

8. Edpooh,回应《大陆精英热捧香港优才计划,可以缓解香港人才荒吗?

美国只有一个硅谷,中国也只有一个深圳,科创岂是说建就能有的?以前施政报告整天所讲的香港本身所谓四大支柱,除了金融还勉强拿得上台面,其他三样有过什么进展吗?香港政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现在还多一个科创,本身自己的优势都发展不好了。

说专制不如内地,说民主不如欧美,进退两难,前后不是,这种体制下连自己想要的“创科”产业是怎么样的都说不清楚,被动在那里盲目追赶,长期以往,除了找那些说普通话的局长来“策应”深圳装下门面,以及什么政策都硬要往凭空想象“大湾区”这个碗公里装的导向之下,连自己的法治支柱都能抛弃的香港,还能发展什么?

9. EricChan,回应圆桌话题《球王美斯被“黑袍加身”捧起“大力神杯”,卡塔尔一方是尊重还是冒犯?

是尊重还是冒犯,是否应该由美斯本人,最起码是阿根廷国家队及阿根廷人自己去做最后判断比较好?我想问问阿根廷当地媒体和美斯有什么睇法。同理,这篇报导只有欧美媒体的意见,其实世界杯又不是欧洲杯,会唔会都听听南美国家,亚洲国家媒体的意见?我支持进步价值,但进步价值真的不意味这是世界主流价值。同时,世界主流价值也不代表是应该被拥抱而非应被舍弃的价值。所以,我们要的是一个拥抱主流价值的世界杯,还是一个拥抱进步价值的世界杯?两者背后的逻辑并不一样。

男女平等还好,不怎么有人敢冒大不讳去工人挑战,还会用各种话术辩护。但例如保护性少数LGBTQ的权益,按支持者计算真的不是全球大多数人的共识。这不意味著我们不应支持及保障他们的权益,但也不应自欺欺人地认为这就是大多数“正常人”的共识。

10. hellogugu,回应圆桌话题《“暴瘦株”与“一窝羊”:百出的“阳梗”,是减轻大众的恐惧还是将苦难娱乐化?

简中世界的语言还有什么是没被污染的呢。权力机关本来就不说人话(比如封城说静默,官方拐卖说社会调剂),网络平台又阉割审查到没有什么句子能正常发出来,望眼一起片全是缩写、梗和发疯,这样的环境下,很难要求大众严肃地讲述任何事吧。政治任务当头的疫情相关言论更是如此,这几年各大平台的核酸要发hs,封控/放开要发fk,与其说大众在符号化娱乐化病毒,不如说人们早就被剥夺了正常说话的权利,因而也进化出了各种阴阳怪气、娱乐至死的语言能力。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