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深度

南海争议后九年,台湾凤梨由市场宠儿成为“两岸水果战争”前线

自中、菲“黄岩岛事件”后,台湾凤梨抓住机遇,一步步打开中国大陆市场。然而在今年春天,凤梨历史或许必须再翻过新页。

v2021年2月27日台湾高雄,农民在路边的摊位出售凤梨。

v2021年2月27日台湾高雄,农民在路边的摊位出售凤梨。摄:Ben Blanchard/Reuters/达志影像

端传媒记者 何欣洁、陈莉雅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1-03-01

#凤梨#每周推荐#ECFA#台湾农业#台湾农村#南海争议#台湾#两岸关系

2月26日,中国海关总署动植物检疫司发布通知,决定2天之后,即自2021年3月起,“暂停台湾地区菠萝(凤梨)输入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这是因为海关多次从台湾输大陆的凤梨中检出有害生物,而“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将对大陆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台湾农委会主委陈吉仲迅速回应,称中国海关总署单方面终止输入是不符合国际规范的作法,感到“遗憾、不解”。农委会官员表示,按照过往经验,若水果外销发生病虫害,通常会透过薰蒸、要求业者退运等方式处理,且台湾凤梨过往测出相关虫害的纪录良好、数字并未特别高,这次却以行政命令单方面终止输陆,相当罕见。

海关总署所指在台湾凤梨中发现的“有害生物”,是大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minor)、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和菝葜黑圆盾蚧(Melanaspis smilacis)三种介壳虫。介壳虫,在台湾是常见害虫,常寄生于凤梨、释迦、荔枝等作物,前两者也同时在中国大陆现踪,第三种仅在台湾出没。

这对于许多产地农民来说,不啻是晴天霹雳。因为,凤梨的产季即将来临,这些预备销往大陆的鲜果,即将在清明节前后进入盛产期,滞销危机迫在眉稍。面对此一局面,不少台湾民众第一时间质疑,是否因为政治因素而导致凤梨输陆急喊停?陈吉仲回应,“除了政治订单以外,大部分两岸贸易都是市场贸易,没有任何政治因素在其中”,陈吉仲并向对岸喊话,期待能从“市场专业”角度来处理此一议题,不要让农民因为“非市场因素”而受害。陈吉仲的措词谨慎,希望将问题框定在“市场”范围的手势,十分清楚。

根据农委会国际处统计,过去三年(自2018至2020年),台湾农产“主要销陆水果”(即指外销途径中超过九成以销往中国大陆为主的水果),为槟榔、莲雾、凤梨释迦、凤梨、葡萄柚与柳橙。其中,凤梨外销的总量中,销往中国大陆的比例高达95.2%,近三年累积销往中国大陆12万2876公吨、产值1亿5523.2万美元,产量与产值均为六大销陆水果之冠。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