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十论:百年后的评价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图:端传媒设计组

端传媒社群组

刊登于 2020-08-07

#读者十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YesJV,回应《冯嘉诚:“奶茶联盟”,东南亚跨国社运的创造与局限

将与自己不认识、且非常遥远的一些人的苦难,当做自己的苦难,并将世界上所有因此而连结的人联合起来,为反抗压迫而行动,这是“国际主义”精神最精髓的想像 。 “奶茶联盟”的跨国界连结,或许已经潜藏了一种现代公民社会国际主义化的趋势。

上世纪一战结束之时,苏俄的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传遍世界,主张国际主义的共产革命路线被各国的“无产阶级”组织奉为圭臬。 这些组织除了有虚拟的理论精神教义指引,真正在现实中发动具有冲击力的革命行动,最关键的还需要以苏俄为国家背景创立的“第三国际”提供的资金、人力支持。

“奶茶联盟”虽然具有某种“国际主义”的特质,但其仍是诞生于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激进的革命元素或许已无从谈起,换以代之的仅是以反对威权 作为共同诉求,以某种人文元素作为相互共情连结点,无中心化的庶民虚拟网络运动。 既无理论性的框架纲领、也无现实性的实践指引、更无成型的行动人群,仅靠虚拟想像的网络对抗空间,这一仅有的阵地,在威权网络监控时代之下,随时具有面临崩解的风险。

无大台、Be water的行动组织策略,固然可以为现实的行动提供灵活持久的生命力,但在集资本、资源、技术优势于一体的威权政体面前,“奶茶联盟”的每一个成员实质上都 只是在单枪匹马的行动,如果没有等量齐观的国家级、政体级团体力量将分散的成员组合集中起来,在“现实中”付诸行动大概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空谈。

2. Wessy,回应《冯嘉诚:“奶茶联盟”,东南亚跨国社运的创造与局限

希望未来奶茶联盟可以成为反独裁的主流友军代名词,这个词语让一国孤身奋斗抗争的群众,在现实困境中,可以稍稍在网路友军的支援下,知道追求自由平等是再基本不过的生活日常,无须激情呼吁,渴求自由的灵魂是内建的。而且当越来越多人知道独裁的真实中国,大家一起推倒墙的希望才会越大。不管是中国的墙,还是其他的国家。

3. 乌有之乡、yink,回应圆桌话题《在DQ一众民主派候选人之后,港府再宣告立法会选举延至明年,你如何看?

乌有之乡:香港完蛋了,日后同化为上海指日可见。

作为内陆人民并不喜闻乐见。期待的香港化经济完全自由并没有产生,政治自由更加不用说。就算不谈这些大因素。连港片以后也没有了。香港以后不用成为西方各种产物的中转站。成为中国梦赤化的普通渔村吧!

真的不知道为什么难过,明明按照地理位置和族群,本应该事不关己。可能难过在于一个可能性的消失吧。我们变不成他们,他们反而慢慢变成我们。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想一百年后的人会怎么评论我们?

我觉得会很可笑。我们本应该支持的东西,却给恶心的政治和嫉妒黑暗的人性所挟持。大陆人已经失去理智,脸盲心黑。明明不是既得利益者却被爱国二字裹挟心智乃至行动。 明明是同胞却想着对方消失。

我对周遭人失望透了。

yink:@乌有之乡: 只能说一句辛苦了。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你的角色仍然很重要。

乌有之乡:@yink:谢谢你的理解很受感动。假如大陆人没有被洗脑教育并看见更多实相。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支持香港人。毕竟那是一个梦想。97回归之后大家的所愿。我想着香港会辐射大陆。没想到最后反而被大陆辐射。政治民主化的路任重道远。悲观的说。可能还需要几百年。也就是日后在端能找到我的留言。也算一个当时人们真实心声的一面吧。我真心祝愿港胞好。愿荣光归香港。

4. tomhelpegg,回应圆桌话题《在DQ一众民主派候选人之后,港府再宣告立法会选举延至明年,你如何看?

很明确的说明了,政权的合法性不在于民众的支持,而在于中央的支持以及其背后的类似殖民而又不同于殖民的体制。

类似于殖民,在于其民意表达机制为核心的制度设计,是旨在限制民意在体制内表达、不能有效影响与制约政治精英的施政,这是和殖民时代延续的;和殖民时代不同的,是殖民地政府在战后天然缺失合法性,即使政治设计使得权力可以不受民众监督了,也尝试进行买好民众倾听民意的表演,而对于今天的港府乃至中央政府而言大可不必。

5. Maru^^,回应《靠近医院,双腿就止不住颤抖:中国医护疫情后心理受创调查

在“奇迹”、“速度”等炫目的指标背后,人文关怀缺失,人的异化难以复加。健忘和冷漠叠加起来,一曲赋格的基调尘埃落定,在数千年的苦难轮回中反复浮现。

6. Wessy,回应《媒体观察:四年前错估特朗普之后,《纽约时报》打破同温层了吗?

本篇让我对媒体倾向有不同触发。本身有政治立场的媒体,在准备扭转自身形象往更多元客观的面向发展时,却对多元的定义奋斗错方向,还损伤了基本核心价值拥护派的内外部原有支持者。

原来不同意见的同一平台发表,并不是所谓的多元,还可能是刻意创造出的多元假象,过去我太在乎假多元,忘记不同意见的交锋重点应该是真相与逻辑讨论,而不是放个左倾右倾之轻率表达意见,就可代表媒体多元价值展现,谢谢本篇报导。

7. sjl,回应《多面李登辉:他不是他的他,“台湾”亦不是台湾的台湾

其实美国过去打人权 打共产党是很成功的,有着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加持,并且通过40年的中美共生关系让中国大量的知识分子,中产阶级都倒向了美国价值观。

但是现在美国打贸易战理由是中国赚钱了,打科技战理由是中国技术太好了。画外音不就是,中国人只配在供应链底层吃吃欧美留下的剩菜剩饭。这种转变实在是非常现实。

8. MauriceGeorge,回应《从头号海外市场到中美科技冷战前线:华为在欧洲的“下半场战事”

我觉得文中那位外交官说的没错啊,华为根本无法彻底和中共切割。就算华为彻底和中共切割了,西方社会(洋人)就会认可华为了?就让华为在欧美国家攻城略地了?显然不会嘛!既然如此,何必委屈自己?

这和TIKTOK(抖音)在美遇到的事情一样,张一鸣先生想委曲求全,为防美国人不仅在美国封杀,甚至利用美国在互联网的霸权,影响字节跳动互联网的使用权,影响抖音在中国国内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可惜特朗普的根本目的就是想把TIKTOK捏死。

张先生,既然委屈不能求全,何必委屈自己?如果TIKTOK真的被封了,带来的反弹尤其是年轻人的反弹是特朗普政府能够承受的吗?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委曲求全?就算拦炒一下又能如何?让美国新保守主义者(neoconservative)吃个瘪不是很好吗?

9. 第十一个观察者,回应圆桌话题《中国一对智力残障夫妇欲领结婚证遭拒,你如何看残疾人的“婚姻自主”?

谨慎处理是好的,文中也提出有拐卖智力障碍妇女的事实,当然文章没有揭露黑暗一面我倒是可以说说,为什么有人愿意“购买“智力障碍的妇女。

其实很简单,在中国(和全世界其他)的落后地区,因为经济实力不足社会地位低下无能力结婚的家庭是事实存在的,但是这类地区的家庭对延续香火的需求往往是非常重视的(比如电影盲山中描绘的走私女性人口进入偏远地区的根本原因也是如此),而一个不会表达自己意愿却有生育能力的残疾女性正好符合这种家庭的需要。

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正常人愿意和一个有缺陷的人结婚,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正常的婚姻家庭,而是单纯寻找一个生育机器,在这种观念促成的婚姻环境下很难保证弱势那方受到公正平等的人格保障。婚后弱势那方受到家庭暴力和精神霸凌的风险非常高,所以有必对智力残疾人结婚问题进行第三方的审查和关注,确保上述买卖问题和强迫认知能力低下者被迫结婚的事实不会发生。

至于智力残疾人士是否可以享受性爱和家庭,我主张在双方知情且确实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是否应该生育和抚养后代我持保守态度。

全球对优生优育事实上都是推崇的,包括世界比较公认的近亲不能结婚也是为了避免后代出现基因缺陷,智力残疾人士如果属于先天基因性导致的问题,他们生育后代的客观风险确实也会更高。主观性的问题还包括他们的子女是否能接受正常的社会生活教育,是否会因为其父母的情况导致被歧视霸凌和就业困难,以及将来可能会面临的更高的养老成本。

确实我们应该关注智力残疾人士的人权,但不应该忽视确实存在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问题。

10. EricChan,回应圆桌话题《“黑白照挑战”吁关注女权议题,但被指欠缺实际作用,你如何看?

自从“冰桶挑战”之后,这类通过社交网络病毒式传播向公共事务发声的活动一个接一个。是但是没有一个能复制“冰桶挑战”的成功。我觉得问题是在于“冰桶挑战”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那就是募款。“冰桶挑战”某种意义上说就像那些网红潮物一样形成了一种“消费潮流”,通过参与潮流和捐款获得自己的道德光环,彰显自己的“潮流本色”。

但是这种“消费主义式社运”执行在女权运动议题上就正如何韵诗所批评的一样,有一种“左胶式的伪善”。争取女权运动不像ALS病人主要需要金钱获取药物改善生活推动医药研发。女权运动需要改变的有很多。回到最根本的问题,这项活动如何改善女性在社会上遭遇的不公?我们不需要通过这些黑白照去告诉我们家暴是不对的,杀害家中女性是不应该的。

但是这项活动如何在体制上,社会中乃至宗教传统上去改变女性面对的不公处境,在实际层面上向处于困境中的女性提供实质上的支援?没有人知道。即使这件事现在有这么多人参与,也没有理论家去为此赋予内涵,也没有活动家将这股能量转化为实质的公民行动。这活动某种意义上说比中世纪的赎罪券还虚伪——起码赎罪券还要你给钱,你现在拍张黑白照连付钱都不用。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